朱 輝
新媒體的出現與廣泛應用使公眾有了更多獲取信息的渠道和方法,社會也開始逐步走向全媒體時代。如今,廣播電臺媒體處于發展的良好時期,機遇很多,同時受到的挑戰也不少。對此,廣播電臺編輯必須要把握全媒體時代的特點以及受眾的需求,積極轉型,突破傳統工作的束縛,創造出更多高品質的廣播電臺節目,讓廣播電臺能夠在全媒體時代依舊持續穩定進步。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信息傳播方式日漸多樣,有報紙、電視、廣播電臺、音像、雜志等,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使社會迎來了全媒體時代。在網絡背景下,傳統媒體,如廣播、報紙等媒體受眾數量逐漸減少,而信息傳播日漸廣泛、全面、及時[1],信息傳播的渠道也逐漸多樣化。受眾都是選擇使用最少成本獲得最為全面、及時信息的渠道,信息傳播也日漸廣泛,打破了傳統時間、地域的限制,有助于多元化文化的形成。全媒體時代,新媒體優勢明顯,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弊端,有些媒體為占領媒體市場,報道新聞信息時夸大事實、歪曲真相,誤導受眾,也對社會的整體秩序造成了影響。
隨著全媒體時代的到來與發展,廣播電臺也在不斷地改革與發展,對編輯進行轉型,從而滿足全媒體時代背景下媒體行業的發展需要,對媒體市場進行凈化。廣播電臺在傳統媒體中占有主要地位,但為滿足當前受眾的需要,仍然必須要積極轉型[2],以提高廣播電臺節目的質量及收視率。在廣播電臺節目制作中,編輯是主要的人員,編輯的轉型發展是全媒體時代編輯工作發展的必然要求。
廣播電臺是黨群溝通交流的重要渠道,能夠對大眾輿論進行科學引導。對于廣播電臺編輯而言,其工作具有一定的政治性。因此,需要強化編輯人員的政治素養,使其樹立正確的政治觀。在全媒體時代,網絡媒體不斷出現,信息傳播的介質也發生了變化,文化多元避免會存在一定的不良信息,特別是當前西方思想文化不斷涌入,網絡上出現很多拜金主義等思想[3]。為了更好地占據社會輿論的主要陣地,廣播電臺編輯人員需要堅定自己的政治觀念,培養良好的責任意識與使命感,能夠審時度勢,對政治輿論發展進行把握,堅持社會主義價值觀,制作出更高質量的節目。
傳統廣播電臺編輯的工作就是記者提供新聞素材與稿件,并加工潤色,在不改變原有稿件核心思想的同時對其進行優化。但是,在新媒體的沖擊和影響下,媒體行業競爭激烈,新聞同質化情況嚴重,新聞編輯必須要積極對新聞信息進行更加深入的發掘研究,并創新新聞報道的形式。而這一目標的實現是需要將新聞信息與策劃相結合。傳統媒體時代,廣播電臺編輯是比較被動的,只是對信息稿件進行加工潤色,而在全媒體時代,編輯需要具有大編輯的思想[4],要能夠主動參與新聞策劃,對新聞的內容、播出方式等進行編輯策劃,對信息進行有效整合,從而提高節目整體質量。
新聞信息本身有一定的引導作用,作為編輯,就需要具備一定判斷新聞信息價值的能力,讓新聞報道更加有意義。也就是說,要提高新聞事件的吸引力,將新聞的核心價值突現出來,產生受眾效應。廣播電臺節目是呈現給廣大受眾的,所以編輯要站在受眾的角度考慮問題,保證信息報道的形式內容滿足受眾需要,激發受眾獲取信息的欲望。另外,還需要保證其時效性,對于民生類的新聞內容,需要通過平易近人的方式報道,從而更好地被受眾接受。
在新聞報道中,編排也是重要的內容。廣播電臺編輯需要在整體上把握新聞事件,強化社會意識,深入挖掘新聞的深層含義,不能只局限在新聞事件的表面,避免新聞價值受到影響。同時,定期開展市場調查,了解廣大受眾的意見,以此為基礎調整編排工作。廣播電臺是有時限性的,一般不超過一個小時,所以編輯人員在編排時必須要選擇能夠吸引受眾注意力的形式,使整個節目更加順暢,把握報道的節奏,防止節目繁瑣、雜亂。
全媒體時代,廣播電臺編輯需要認識到傳統媒體的轉型是發展的必然趨勢。媒體融合背景下,廣播電臺編輯需要把握機遇,積極應對挑戰,提高新聞媒體質量,實現自身的持續進步,并依靠新技術使新聞獲得市場。在此過程中,廣播電臺編輯需要強化自身的專業素質及道德素養,同時優化網絡技術,從而在高強度下能夠高質量地工作。在轉型中,廣播電臺編輯要加強對專業知識的學習,持續充電,滿足自身崗位的工作需要。此外,還需要具備良好的信息素養,深入群眾,在實際生活中了解受眾的需要,掌握第一手新聞信息,在實現自身轉型的同時,提高廣播電臺媒體的實力。
全媒體時代到來,受眾的主體地位更加明確。也就是說,新聞信息傳遞應從受眾需求出發,讓受眾能夠自由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廣播評論能夠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使廣播電臺的實力得到增強。在此過程中,編輯需要客觀、恰當地對某一事件作出評價,并保證評論的快速、新穎,更好地吸引受眾的興趣和注意力,引起受眾的情感共鳴。所以,編輯需要從幕后走向臺前,結合新聞內容對表達方式進行定位、衡量,通過深入淺出的方法使復雜的內容簡單易懂[5],使用趣味的語言,讓受眾不僅能夠接受新聞信息的傳遞方法,也能夠使編輯工作價值得到發揮。隨著全媒體的發展,媒體互動極為重要,廣播電臺工作人員需要結合節目種類,開拓互動渠道,如建立公眾平臺,為受眾互動提供平臺,拉近與群眾間的距離。
社會不斷發展進步,全媒體時代的到來與推進使廣播電臺編輯的工作必須積極改革與轉型,從而更好地應對新媒體帶來的沖擊與挑戰。廣播電臺編輯人員應樹立正確的政治觀,強化政治素養,主動參與新聞節目的策劃,并積極創新,提高自身的綜合水平,從幕后走到臺前,并注重節目評論,樹立大編輯思想,為廣播電臺編輯工作找到新的出路,提高廣播電臺媒體的整體實力,也為廣播電臺的持續發展增添動力。
參考文獻:
[1]王新蘭.全媒體時代廣播電臺編輯的轉型[J].西部廣播電視,2017(24):169-170.
[2]李莉.關于全媒體時代廣播電臺編輯轉型發展的探索[J].科技傳播,2017,9(23):15-16.
[3]海瑞.探究全媒體時代廣播編輯記者該如何轉型[J].傳播力研究,2017,1(04):156.
[4]丁丁.全媒體時代背景下廣播編輯轉型突破探究[J].新聞研究導刊,2017,8(06):176.
[5]師曉寧.對全媒體時代廣播電臺編輯的轉型突破分析[J].西部廣播電視,2016(22):15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