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硯
如今,社會科技日新月異,網絡管理在如今大數據背景下,其價值及意義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并不存在邊界、范圍之說,甚至不受時空的制約,也正是因為此,互聯網的信息傳播相對自由。但是,在互聯網廣泛普及、網絡輿論洶涌而至的情況下,政府網絡及新媒體管理就面臨著更大的挑戰,而虛擬社會治理同樣也就變成了政府管理的新課題。
新媒體是在計算機技術與互聯網技術的基礎上壯大的,因為網絡的廣泛普及,再加上其本身自由、開放的特性,憑借新媒體進行網絡違法的事件屢見不鮮,進而使得監管部門的工作很難開展。
現今,國內網絡新媒體管理機制在編制及實行的過程中均存在很多不足及缺陷,并且新的問題不斷產生,而相關規定及切實可行的政策還未見頒布。可見,管理手段的創新滯后于互聯網技術的發展。
現階段,國內負責監管網絡新媒體的職能部門不止一個,其中涵蓋了接入監管部門、安全監管部門、內容監管部門及其他有關部門。并且,這些部門還管轄著很多的隸屬部門,而各部門在管理網絡的時候,法律法規還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因此,各部門在執法的過程中肯定會產生職責重復的問題。此外,因為尚未明確各部門的具體職責,多頭執法的概率相對較大。
網絡是一種典型的媒體形態,可是也不是簡單的媒體,是一種運用廣泛的平臺。借助此平臺,能夠對不同的媒介進行有效整合,并且能夠有效整合各個領域及行業,能夠開發優質的電子政務及商務等。因此,一定要始終堅持大平臺的觀念,對各項互聯網資源進行整合,站在產業的層面上對網絡進行科學規劃,進而有效提高網絡新媒體的水平及質量,極大地推動產業的升級及轉型,最終強化傳媒行業的核心競爭力。
就國內網絡媒體管理的現狀及不足進行分析,可知網絡新媒體管理應該對互聯網發展的規律表示尊重,還應該吸收、借鑒國外網絡管理的優秀成果及經驗,不斷研究適合中國國情的、科學的網絡社會管理機制及模式。
網絡新媒體管理在網絡治理及管理中非常重要,政府應該發揮其主導作用,而企業應該自律,公民應該提高自身的參與積極性,并且網民在互聯網治理中占據主體地位。治理及管制之間的不同其實就是治理過程中重視治理方及被治理方之間的協調及互動。但是,管制過程中,治理方只需要執行命令,并不需要進行交流及互動,這只是一種單純的單向性管理。
從我國實際國情出發,應該在網絡治理的問題上始終秉承“積極利用、科學發展、依法管理、確保安全”的基本原則,進而構建法律規范、行政監管、行業自律、技術保障、公眾監督、社會教育為一體的網絡管理系統,使得國內網絡管理的機制得到優化及完善。
借鑒西方發達國家的優秀經驗,互聯網治理應該統籌運用認法、行政、行業自律、網民道德自律等多元化的措施及策略。由于互聯網治理在社會管理中具備極其重要的實踐價值及意義,因此我國互聯網管理一定要基于我國的基本國情,構建統分結合、相對集中、職責明確、權責一致的優秀管理體制,進而使得互聯網管理的效果得到顯著提升。
現階段,國內互聯網治理的形式主要還是分散管理,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互聯網管理的健康發展。鑒于此,管理部門應該掌握互聯網的跨平臺、跨行業特點,漸漸形成多部門聯合發文、一致行動的管理模式。西方發達國家也非常肯定這種模式,并且他們在實際運用過程中發現這種模式的實際效果非常顯著,一些國家及地區已經創設專門的部門,專項開展管理體制的創新變革。如今,我國網絡治理的相關職能部門應該進行有效整合,使得職能相對集中。現階段,地方管理暴露出過度干預的現象,鑒于此,應該由中央統一對互聯網管控經營進行管理,這樣就能夠防止互聯網新媒體的輿論社會監督優勢被弱化。
一些發達國家借助法律對互聯網行為進行了明確的規定與規范。有關調查結果顯示,大概有33%的國家正在編制相關互聯網的法律法規,但是70%的國家在更改原先的法規以此來順應互聯網的發展趨勢。基于此,我國也應該完善網絡監管的法律法規,促進網絡媒體健康發展。
政府可加大相關投資,加強對技術的研發。借助新技術,可以避免在網絡上傳播危害青少年健康發展的負面信息以及危害國家安全的反動信息,打擊電腦犯罪行為,確保我國網絡媒體健康可持續發展。
加大科技層面上的投入,強化科技創新實力,是發展的必然趨勢。不僅如此,還要強化對于知識產權的維護,嚴厲打擊各種網絡盜竊版權的行為,為網絡新媒體產業的深入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網絡新媒體快速進步是社會與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管理部門應順應這樣的一種發展趨勢,提供對應的法律法規以及技術保障,為網絡新媒體的穩定與深入發展保駕護航,又可以嚴厲打擊網絡違法犯罪行為,這要求政府、企業、網民等多個層面一起努力,實現網絡媒體的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1]宋婷婷.新媒體時代高校網絡輿情突發事件的應對疏導策略研究[J].現代職業教育,2017(3):85.
[2]曾麗萍.新常態下高校網絡新媒體運行路徑的探析——以桂林理工大學為例[J].高教論壇,2016(1):109-111.
[3]譚可可.“機制創新”推進網絡新媒體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傳播[J].學術論壇,2015,38(3):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