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丹
時至今日,貴州省內的廣告企業或者傳媒機構的現狀不容樂觀。以報紙為例,近年來報紙的發行量及相關數據表示,新媒體行業對報紙的沖擊力是最大的,報紙相對電視來說或,受到了更大的挑戰。人們閱讀報紙的習慣現在已經轉移到了數碼雜志、網絡新聞上,新媒體的出現能在第一時間的把新聞發送到人們的客戶端。近日貴州日報報業集團、貴陽日報報業集團等相關的報刊單位十分重視,緊鑼密鼓地進行討論、研究,策劃進行大型的地面活動、第三產業的開拓、與之相關或不關聯的項目的開展。從具體數據分析,貴州日報報業集團受到新媒體的強烈沖擊,市場份額和發行量都大不如前,但受到沖擊的,不僅僅是紙質媒體。
貴州電視行業也面臨著危機,貴州廣播電視臺在節目制作上、電視劇制作上、收視王牌上有著不錯的業績和口碑。新媒體的發展,改變了人們的思維習慣、收視習慣、閱讀習慣。 貴州廣播電視臺在面臨挑戰的同時,也存在著先天的優勢,發展行業廣告拓展,多頭并行,大力發展三產,從而努力的尋找發展的機會。
在貴州本土,廣播電臺存在著嚴重的“兩極分化”,一種情況是優質廣播的優勢明顯,另一種是一般效果的廣播比比皆是。沒有專業的收視定位、沒有相應的管理措施,造成了廣播的收聽率不高。
網絡媒體優勢凸顯。相對于三大傳統媒體的下降態勢,網絡媒體呈現出蒸蒸日上的發展勢頭。網絡媒體的優勢如下:
2.1.1 信息量大
網絡的信息量可以用海量來形容,這個也是報紙和廣播以及電視無法比擬的。從一個視頻播出平臺來說,其內容有電影、電視、微電影等,其容納的影片量非常的大。不但能夠滿足人們日常的不同收視習慣,而且具有比傳統媒體更豐富的內容。相比而言電視只有幾個頻道在進行播出,同時播出的內容不一定是觀眾喜歡看的,觀眾只是被動的收聽、收看。所以,網絡媒體讓受眾有了更多的自主權,也是其制勝的法寶。
2.1.2 傳播形式多樣
相對于傳統媒體而言,網絡實現了傳統媒體的融合,報紙的文字加上圖片的形式、電視的畫面、聲音、圖片的形式、廣播的聲音的形式,對于網絡而言,所有的形式是融為一體的。隨著科技的發展創新,網絡時代的來臨、4G時代的來臨,以后可以有更強大的網絡傳輸功能。所以,網絡不僅僅是實現了優化,而且能夠最大限度的超越這種融合。
2.1.3 信息傳播的速度快
網絡本身最大的優勢就是傳播速度快。在5年前,人們可能一直在看新聞,通過電視了解到了很多新聞。如今,技術的發展,前幾天發生的事情已經不是新聞了,全國甚至全世界每個地方發生的事情,人們可以通過網絡第一時間的了解到及時的情況。網絡的發展,全球已經步入“地球村”時代,所以未來的網絡的發展優勢將更加強大。
報紙:發行區域小;重復閱讀率低;不易保存;色彩單調,視覺沖擊力小;時效性短。
電視:時效性極短;接收被動;不能重復。
廣播:接收被動性,受眾只能按信息的先后順序被動地接收;時效性短,不能重復或放慢;只靠聲音傳送,無法出現事物的外觀形狀。
應該立足本土經濟發展大的形式和背景,與高等學府如中國傳媒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北京電影學院等對口學府進行定點簽約的形式定向培養人才,保證留住人才的策略、政策、相關優惠措施的制定,大量的人才引進,定能更好的實現突破。
在經營思路上,更多的從實際出發,立足節目及版面內容本身,做出更多更好的服務性的內容,未來的發展,一定是服務及品質的競爭。在立足傳統媒體的同時,不乏新媒體的創新研發及建設,保證在科技革命風暴中心,立于不敗之地。
未來的發展,單一性必將被未來科技所取代,電視行業未來必將走向制播分離。電視節目要更好的推向市場,才能實現他真正的價值。制作節目的人、采寫新聞的人、欄目策劃的人,可以專業的從事自己的工作。而做為市場營銷來說,更多、更好、更深入地了解節目、策劃本身,才能更好更深入的去做好相應的市場接軌。
做為城市來說,都有自己的定位發展。如西安,主要是以古都、民俗、唐風為定位的特點。山東,則更多的突出人文,推廣的口號為“好客山東”。美麗的云南借助世博會在國際、國內一炮而紅,更突出“彩云之南”“七彩云南”的主題。做為電視來說,江蘇衛視三年前邀請了資深的策劃人,定位為“藍”,從而有了系列節目的產生。包裝、制作、主題定位,讓浙江衛視、江蘇衛視等后發趕超。
只有模式創新,鎖定好自己的節目定位,不斷的深入發展,才能更好的進行延伸。如湖南電視臺被稱為“電視湘軍”,主打娛樂,他們制作的《快樂大本營》《天天向上》《爸爸去哪兒》等節目受到了觀眾極大的歡迎。后續的廣告、代言、電視劇、電影等更是大受歡迎。這樣方法不僅降低了成本,還擴大了媒體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媒體經濟的發展,媒體未來的明朗化發展,必須要緊扣科技發展,不斷改革創新,才能更好地保證傳統媒體立于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