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麗
電視娛樂節目作為一種新穎的電視節目,吸引了廣大觀眾的眼球,博得了觀眾喜愛,這種娛樂化的平民性和大眾化贏得了觀眾的喜歡和追捧。但許多娛樂節目過度追求經濟效益,否定了自身應承擔的社會責任,一些低俗、惡俗、庸俗的娛樂節目橫空出世,不利于娛樂節目的健康發展。
目前,電視娛樂節目在人們的大眾生活中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隨著其內容和形式的不斷變化,其收視率占據我國媒體市場很大份額。電視娛樂節目作為一種大眾娛樂性節目,能夠幫助人們減輕生活壓力,舒緩身心。
電視綜藝節目作為一種大眾藝術形式,不僅受到廣大觀眾的喜歡,而且在電視節目中逐漸出現新的類型,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在發展過程中也經歷了綜藝表演節目時期、游戲娛樂節目時期、益智競猜類節目時期和大眾選秀節目時期四個發展歷程。分別以《正大綜藝》的開播、《快樂大本營》的開播、《開心辭典》的開播、《超級女聲》的開播為標志逐漸發展起來,受到了大眾的熱烈討論和追捧,收視率非常樂觀。
在21世紀的今天,很多人都背負著巨大的生活壓力和工作壓力,每當一天結束時候,每一個人都需要得到身心放松。所以,電視娛樂節目就成為一種重要的放松手段。電視娛樂節目的熱鬧迎合了普遍觀眾的心理需求和精神需求,很多人因此得到了心靈安慰,所以,電視娛樂節目發揮了心理調節器的作用。但如今的電視娛樂節目完全背離了最初的娛樂初衷,文化價值受到了嚴重創傷。隨著市場化、商品化和潮流化的沖擊,逐漸改變了大眾的生活方式和精神觀念,已經不再是最初的娛樂節目性質,也沒有實現對藝術的追求。
由于我國電視娛樂節目發展起步較晚,所以,需要借鑒許多先進國家的內容和形式,然后進行創新,形成具有我國特色的內容,屬于對于文化的一種傳承,這有助于廣大觀眾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情感態度。所以,要想促進我國娛樂節目發展,就需要不斷引進先進的技術經驗和形式內容,將中國傳統文化元素融入其中,才能使電視娛樂節目受到廣大觀眾的喜愛。
我國電視娛樂節目雖然深受廣大受眾歡迎,但在節目中會出現一些負面的影響,只考慮電視節目的收視率,完全忽略了最初的目的是傳播有利于社會發展的正確價值觀念。目前,我國許多娛樂節目就屬于同行之間的相互競爭、相互模仿,娛樂節目內容千篇一律、內容匱乏、形式單一。這種現象容易造成大眾審美疲勞,一些惡意的相親節目也受到廣大觀眾批判,逐漸失去了市場。
電視娛樂節目作為一種娛樂化的媒介方式,隨著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已經逐漸走向產業化發展渠道,如何贏得更高的收視率成為娛樂節目市場生存的必要條件,但忽略了其應承擔的社會責任。
如今的電視娛樂節目已經壟斷了電視熒屏,成為一種謀取金錢的商品,逐漸與社會文化背道而馳,偏離真正的藝術道路,走向枯萎和死亡。一些低俗惡意的娛樂節目不經過剪輯就播出,節目自身的倫理和導向也在逐漸扭曲,導致社會文化正在走向粗鄙化,電視節目也成為一種不倫不類的社會風俗。
電視娛樂節目的價值還取決于收視率,而收視率是由觀眾決定的。所以,在時代發展下就逐漸出現了一些質量惡劣、趣味低級的節目,商品價值也在逐漸被否定。隨著網絡化時代的到來,市場就像是一只隱形的手,任由調配和置換。許多電視娛樂節目蜂擁而至,互動形式也各種各樣。
我國目前的電視娛樂節目存在文化品位低下,蜂窩式涌入市場,沒有經過嚴格的審核和考察,沒有承擔應承擔的社會責任。所以,在電視娛樂節目中就應承擔起一定的社會責任,在強調和突出娛樂消遣功能時,還應注重社會效益,注重正確文化的傳播,引導人們的道德價值觀和審美取向。
電視娛樂節目的職責是為廣大觀眾提供娛樂的同時,滿足人們的審美需求,讓觀眾解放思想,收獲快樂。所以,電視娛樂節目也應在今后的發展過程中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娛樂節目應和其他節目一樣,具備一定的社會價值內涵,凸顯娛樂節目的特性,把握節目的正確發展方向,給觀眾帶去一種審美的享受。同時,電視娛樂節目的發展也應逐漸貼近觀眾,具有豐富的知識含量,實現思想的理性轉變,傳播正能量和正確的價值觀,使電視娛樂節目向積極健康的方向發展。
許多娛樂節目的制作和播放都是為了迎合大眾的需求和喜好,但也不免存在一些低級、惡俗的內容。所以,在大眾傳媒的發展下,電視娛樂節目應承擔起引導大眾的社會責任,讓觀眾基于自己的需求,對媒介的功能性進行選擇。從目前的熱點來看,觀眾更傾向于人情味濃厚,容易帶動感官刺激類的娛樂節目。所以,電視節目制作人需要保持虔誠的態度,尋找、探索和挖掘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營造一種積極健康的文化與社會氛圍。
對于電視娛樂節目而言,把關人包括制片人、策劃人、編導和幕后工作人員,以及前臺的主持人員。他們對信息進行鑒定和選擇后,要判斷其能否進入大眾傳媒渠道。因此,電視娛樂節目要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確認節目價值取向。不能一味地迎合大眾,而要順應國情民心。除注重節目本身的娛樂性和審美文化性外,還要考慮到畫面的光景、色彩和構圖等,主持人也要在形象設計、口頭和體態語言上多花心思,盡量適合節目的整體風格。主持人除活躍現場氣氛外,還要控制現場狀況,及時處理現場不和諧的基調。
隨著電視的普及,電視節目的類型逐漸豐富起來,從宣傳性到娛樂性的轉變也在所難免的。但電視節目要在滿足觀眾娛樂需求的同時,承擔起相應的社會責任。
[1]周曉麗.淺論電視節目對青少年受眾的文化引領[J].中國電視,2017(6):14-16.
[2]劉鵬鵬.淺析電視娛樂節目的社會責任現狀[J].小作家選刊,2017(4):269.
[3]李美奇.淺析中國電視娛樂節目主持人的現狀[J].青年時代,2017(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