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 恬
在科技與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越來越多人開始追求精神食糧,其中一種有效方法就是觀看電視新聞,在與廣播和新聞報紙的對比下,電視新聞收視率和關注度更高,電視新聞在視覺上更有沖擊力,給觀眾帶來更直觀的視覺享受,這些優點是新聞報紙和廣播不具備的。
電視新聞記者首先要具備良好的品德修養和正確的人生觀,保持正確的新聞職業觀。記者要結合先進的媒體技術,不斷提升自身創新能力,保持一定的客觀性。新聞記者還要以保持新聞原創性為基本原則,注意拍攝手法,拍出更美的畫面,保持積極的工作態度,用樂觀的心態與觀眾進行融洽交流。
新聞的核心就是時效性,如果新聞不能及時播出,那么就失去了自身的價值和作用。電視新聞記者一定要抱著客觀的心態描繪新聞的真實性,如準確的地點、人物、時間、原因、過程、結果等內容,讓觀眾了解新聞事件的基本情況。通過新聞編輯的創新思維,抓住觀眾好奇心,運用合理的編輯手段,設定可以吸引觀眾眼球的標題,標題內容一定要和新聞內容相符,符合新聞編輯的選擇,還能突出新聞的主旨,且不違背新聞的基本原則,讓文字與畫面完美結合。
把新聞的前期采訪和后期的制作緊密結合起來,才能制作出高質量的新聞。前期采訪工作是為了將新聞事件表達清楚,通過素材制作解說詞;后期的制作需要對新聞的所有素材進行整理,去掉無關緊要的片段,留下重要信息,把前期編輯好的解說詞由主持人解說并錄制,最后將采訪的視頻和解說詞結合。除此之外,新聞記者還要將新聞播出后的效果和收視率考慮進去,從而對拍攝視頻和采訪的觀眾進行合理選擇,在采訪前做好準備工作,不能胡亂采訪。
需要不斷加強對新聞的采訪創新,通過將新聞時效性和現場感巧妙結合起來,加深觀眾對電視新聞的印象。新聞采訪包括前期策劃和后期采訪,在前期策劃時,新聞記者要對采訪對象了解清楚,做好一定的準備工作,方便在采訪時與被采訪人進行更有效的交流。采訪前,把需要提的問題設置好,不能讓采訪對象感到尷尬,同時要達到記者采訪的目的,盡量深挖出更多內容,在這個過程中,記者需要借助科技手段,改變自己的采訪方式和采訪內容。
電視新聞的基礎是題材,在新時期,新聞編輯要在新聞題材上多做功課。第一,要對新聞題材進行創新,當今社會,新聞信息量非常巨大且復雜多變,將如此多的新聞篩選出真實、有效的新聞題材,需要新聞記者具備較高的篩選能力,選出足夠吸引觀眾眼球的新聞,且具有影響力的新聞;第二,新聞的具體內容要滿足觀眾需求。合理選擇篩選出的新聞,報道新聞重點,通過各方面的驗證,從而得出最新穎的新聞。
制定戰略規劃和執行監管是策劃的主要內容與原則,在保證觀眾需求的前提下,新聞記者需要適當改變,尋求機遇,對新聞的真實性、潛在性及不穩定性進行探究,編寫出合理的新聞計劃,吸引觀眾注意力,從而滿足觀眾需求。簡單地說,電視新聞記者要擁有開闊的眼界和大局觀念,對新聞題目要合理設計,正確使用寫作方法。新聞記者還要站在新聞立場去思考問題,對新聞的深度、全面性加以重視。
要想完整播出電視新聞,需要采訪、編輯、播音、錄制等多方面的配合,因此,新聞記者在工作中需要和其他工作人員合作,工作中多聽取別人的建議,不斷溝通與磨合,對采訪材料的編輯最好親力親為,這樣既能增強自己的編輯能力,還能通過后期編輯查閱自己,找到自己優點與不足之處,發揚優點,改正缺點,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
新時期,科學技術不斷發展,給新聞編輯帶來了更多的機遇,同時也帶來了相應挑戰,編輯需要不斷戰勝挑戰,才能獲得更好的機遇。本文從提升新聞記者編輯意識的立場入手,對編輯意識策略進行全面分析,為新聞記者挖掘自身潛能提供思路。
[1]夏德元.媒體融合:騰籠換鳥還是浴火重生?——由“澎湃新聞”上線展開的討論[J].新聞記者,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