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子文
我國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精神生活的要求越來越高,并且我國現在日益重視國民精神教育,能夠充分地對故事類節目提供知識層面營養的供給。由于電視節目具有廣泛的傳播性和強大的影響力,其自身的優勢是其他傳媒特別是廣播所難以企及的。故事類的電視節目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針對熱點事件進行客觀報道,以事說法、以案說法。其在敘事內容上堅持真實性,通過敘述角度的“平民化”視角和貼近民生的“人性化”來說明事件,將發生在真實世界中的現實生活通過故事的形式展現出來,吸引了大批觀眾的收看,贏得了不少的受眾市場。
所謂的“電視節目故事化”,就是指充分地利用電視節目的傳播特性,將電視節目中相對官方正式的“新聞語態”轉變為易于為百姓接受的“故事語態”。在20世紀60年代,美國一檔經典的電視新聞專題欄目《60 minutes》中,欄目制作方將“電視節目故事化”這種表達方式運用到節目制作中,受到了廣大觀眾的一致好評。而后,在中國的電視節目發展過程中,以《東方時空》《今日說法》《焦點訪談》為代表的一大批優秀的故事類電視節目逐漸為廣大觀眾喜愛,收視率也一直名列前茅,從此以后,電視節目中“故事化”的表達方式,被越來越多的欄目所應用,故事化電視節目也就此在我國推廣開來。
目前,電視屏幕上還活躍著的故事類電視節目非常多,如中央電視臺的《走近科學》《藝術人生》《財富故事會》;江西衛視的《晚間800》《傳奇故事》等,這些故事類電視欄目,往往是以現實中的故事為基礎,通過節目主持人或嘉賓故事化地交流講述,設置跌宕起伏的情節、環環相扣的懸念將原本真實發生的現實故事再現,使得欄目具有吸引力與可看性。回顧故事類電視欄目的發展歷程,不難看出,這一類電視欄目的誕生,一方面是受人們對講故事這一表現形式有根深蒂固的追求的影響,另一方面則是媒體制作人對欄目形式的不斷探究與思考。
在這些故事類電視節目的制作中,主要是通過一些技術手法如設置情節懸念、調整情節敘述的節奏來增強節目對觀眾的吸引力,對這種表現手法來說,故事的真實性就顯得尤為重要,因為對于一檔故事類電視節目來說,故事性,才是故事類電視節目區別其他電視節目的主要要素,也是吸引觀眾的最直接手段,對于觀眾來說,只有真實的故事,才能抓住觀眾情感的共鳴,引發觀眾思考。
所以,在題材的選擇上,故事類電視節目的特征就是能深入到社會現實中,貼近普通老百姓生活,挖掘出有價值的故事,提煉出能夠代表社會現實的新聞故事。
與傳統的影視類電視節目相對比,雖然都是在對故事進行藝術加工表達,但是故事類電視節目來源于現實世界,其采用“平民化”的講述方式,把節目的鏡頭對準普通老百姓生活的點點滴滴,表達真人真事,使普通老百姓也有權利在媒體面前講述自身的故事。
所以,綜合來看,真實性、平等性就是故事類電視節目的最大魅力之一。因此在進行故事類電視節目的采編時,不應該是高高在上的,也不是自下而上的,而是以一種平等的、互相尊重的姿態,去了解、溝通、照顧不同觀眾的觀看習慣,對于題材的選擇,也不應過分追求標新立異,而應選擇一些貼近生活、貼近百姓的故事,用像親人、朋友似的口吻去吸引觀眾,故事要講得“親切”、“自然”,才能把故事講好,讓觀眾覺得故事就發生在自己身邊,故事的主人公就是自己身邊的人。
優秀的故事類電視節目能通過電視畫面,充分運用講故事的形式來使讀者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而主持人在故事類電視節目中循序漸進、設置懸念、渲染氣氛及帶動情節的關鍵作用,也同步增強了故事類電視節目的緊湊性和觀眾觀看的代入感。故事類電視節目的主要表述語言是節目的畫面語言,畫面語言在故事情節的敘述、中心主題上的闡述中存在稍縱即逝的不足。
與畫面語言表述不同的是,主持人作為節目里故事之外的旁觀者,把故事里錯綜復雜的情感元素,融入自身的思想智慧、職業素養中,有利于觀眾更好地理解故事的來龍去脈,直接進入故事的核心部分。而主持人語言流程、條理清晰的主持風格,也有利于提高節目的質量,培養節目的固定觀眾,為欄目保留固定的收視群體。
往往一些富有意義的故事時間跨度都較長,在故事類電視節目的制作中,不可能完全按照故事的發生順序來生搬硬套,這樣會造成節目時間過長,使節目缺乏的可看性。可以通過按節目節奏轉換故事時距,按節目要求,對故事進行壓縮、回溯、延長,來實現對節目節奏的把控。如《王剛講故事》其中有一期,故事是圍繞相愛老人接近半世紀的歲月來展開講述,節目則用旁白這種形式,對老人之前的精彩回憶進行回溯,改變了節目故事的節奏,增強了故事的可看性。
對于生活中一些突發性較強、過程較為激烈的事件,在表達上,可以采用巧妙設置懸念的方式,將觀眾帶入節目,引發讀者思考。在節目懸念的設置上,主要是對節目整體框架的搭建,如在一個故事講述到即將達到高潮時,畫面一轉,從另外一個視角對故事的主人公或故事的行進過程進行分段描述,從而達到一種一環套一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效果,使得觀眾對后續的故事情節發展興趣加深,實現故事對觀眾牢固的吸引力,引起觀眾的持續性關注。
對于一檔故事性節目來說,根據故事的類型和風格,在故事情節的發展中,合理地安排音樂效果,可以恰到好處地在故事情節的推動中起到推波助瀾、增強故事煽情性的作用。例如,在江西衛視自辦的一檔特色民生新聞節目《傳奇故事》中,根據節目發展的需要,在一些犯罪案件的講述中,當情節發展到事件發生的時候,節目中的背景音樂往往是比較激烈、節奏比較快,當情節發展到真相大白的時候,所伴隨著的背景音樂就會變得比較抒情,緩和觀眾一直緊張的內心,所以,在故事性欄目的制作中,恰到好處的背景音樂與節目效果,能夠帶給觀眾最為直觀的觀看感受。
目前故事類電視節目要做到內部的故事核心與外部的觀眾體驗為一體,就必須考慮到故事的可看性與觀眾的接受性。一個貼近生活的真實故事,加上收放自如、自然流暢的故事敘述語言與鏡頭畫面,這樣才能組成一個能吸引觀眾、能留住觀眾的高品質的故事類電視節目。
[1]朱巖.故事類電視專題節目的故事結構與受眾需求探析[J].西部廣播電視,2017(1):18.
[2]王敦.試論故事類電視節目的采編與制作技巧[J].大陸橋視野,2016(6):313-314.
[3]苗娟.以《說案》為例解析故事類電視節目的要素及特點[J].戲劇之家,2014(5):161,173.
[4]白靈煒.故事類電視節目的采編及制作方法分析[J].西部廣播電視,2017(4):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