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光偉
縣級廣播電視事業是規模最大、覆蓋面最廣的一項事業,旨在宣傳政策、講解科技、提供致富信息、宣傳好人好事等,是致富的導航和人民群眾的良師益友。相關工作人員應認真分析當前節目宣傳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并通過豐富宣傳內容、改善宣傳質量、實行科技創新、大量引進專業人才等方式進行改良與創新,促使縣級廣播電視宣傳工作可以最大化地發揮自身優勢,提升經濟和社會效益。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發展,人民對廣播電視宣傳的質量開始有所要求,不僅要求廣播電視宣傳可以及時傳播信息,同時要求信息內容具備獨特性和創新性。
當前,縣級廣播電視宣傳節目主要以會議新聞、領導活動、常規生產活動等方面作為報道側重點,未注重對人民群眾日常生活、工作及切身利益等方面的內容進行報道,導致節目內容與農民需求脫節。同時,節目內容未能很好地反映人民群眾的真實情緒,嚴重缺乏廣播電視宣傳的視聽性作用。此外,其在對事實進行輿論監督方面有所欠缺,在取材、采訪、報道、自身處境等方面存在許多不足之處,從而喪失人民群眾的信任。在當代農業不斷發展和城鎮化不斷建設的過程中,農民、農業、農村正迎來嶄新的變化,而當前縣級廣播電視未注重捕捉熱點,宣傳內容過于陳舊、單調、落后,宣傳方式過于死板,無法跟上新時代發展步伐,導致宣傳工作的順利進行受到嚴重阻礙。
一些縣級城市經濟條件相對落后、資金短缺,導致無法學習到先進的技術手段,也無法購買先進的硬件設備,只能沿用落后的技術和破舊的設備,且廣播電視覆蓋率較低,對縣級廣播電視宣傳工作的發展造成了嚴重阻礙。同時,在當代新媒體的影響下,手機和互聯網等高科技手段[1]的廣泛使用,愈發凸顯縣級廣播電視節目的落后性,競爭壓力大幅度增加。
縣級廣播電視臺通常存在專業管理人員缺乏等方面問題,主要與該部門的發展歷史有關,大多數人員專業性不強,加上資金投入不足等因素導致無法進行有效的人才培訓,從而導致專業人才嚴重缺失。
縣級廣播電視臺需充分考慮農民的需求,為農民報道與其自身密切相關的人和事,將地域特色凸顯出來,如本土文化、民生和地方政府等相關信息,以此提高收視率[2]。工作人員需改變以往傳統的說教方式,增強自身服務意識,以農民為中心,播放農民感興趣的電視節目,從而達到激發農民的興趣和共鳴的目的,具體方式體現為: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進行講解,增強吸引力;了解農民需求,保護農民利益;設置農業科學技術欄目,提高支農力度;深入農民日常生活,挖掘亮點并加大報道力度;注重品牌效應,充分利用品牌效應調動資源,增加廣播電視宣傳力度和深度。同時,充分利用網絡信息技術,創建一個網絡電視臺,通過網絡傳播的作用進行宣傳,使得觀眾可以更便捷地收看電視節目。此外,還可利用微博、微信等高科技平臺進行推廣,宣傳自身理念,從而達到吸引觀眾觀看的目的,進而增強宣傳影響力。
上級廣播電視部門或縣級地方政府應增大縣級廣播電視的資金投入,并給予針對性技術支持;縣級廣播電視臺相關人員應善于汲取先進技術經驗,大力引進新型設備,更新和替換陳舊設備。
相關宣傳人員需充分認識廣播電視宣傳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建立健全管理制度[3],如設立專門領導小組,確定工作流程和審稿制度,明確各崗位工作人員的工作內容和工作職責等;同時,增強與上級部門之間的聯系,尋求工作指導與支持。
在當前的新媒體時代,人們獲取信息的途徑呈現出多元化趨勢,傳統的廣播電視宣傳方式已無法滿足人們群眾的需求,即便其報道的內容具有一定的看點和價值,但仍嚴重阻礙電視宣傳工作的順利進行。因此,相關工作人員進行廣播電視宣傳工作時可通過講授趣味故事的方式報道相關內容,以此激發觀眾興趣;同時,提升自身思想認識水平,借助互聯網思維和新媒體工具巧妙使用網絡流行語,促使宣傳形式更接地氣、更親民。而主持人在主持節目時可增加與觀眾的互動,通過聊天的方式報道和延伸新聞事件,以此獲得觀眾更多認可。充分融合新媒體的信息傳播理念,同時加強對故事性建設的重視,提高宣傳水平,從而促進自身發展。此外,可將農村作為直播現場,對農村新鮮事、喜事及農作物的生產過程進行現場直播;以同期、現場聲等形式直接呈現新聞現場,以此增強農民的信任度和親切感;邀請具備豐富農業經驗者講解“如何種植方式”“如何防治病蟲災害”等[4-5]。
節目質量在縣級廣播電視節目的生存和競爭中具有決定性作用,而節目質量提升的關鍵則為專業人才的培養。相關領導人員在選用人才時需遵循“公平、公正、競爭”的原則,嚴格把關,擇優錄取,如知識過硬、專業能力強或具備經驗的播音員、編輯、主持人或記者等,避免違規錄取。同時,加大培訓資金投入,設立特色培訓班、專家講解或外出培訓等方式[6]對相關人員進行專業知識、職業技能和綜合素質等方面的培訓。此外,設立相應的考核機制,定期對員工進行考核,給予成績優異者相應獎金獎勵,以此激發其工作熱情和工作積極性。廣播電視記者需認真了解黨和國家的相關政策,增強服務意識,深入農民的日常生活中,明確農民的基本需求。
宣傳是政治和藝術的結合體,對于縣級廣播電視宣傳工作,若只將其作為一種政治會喪失媒體的根本,而若只將其作為一門藝術則會阻礙傳播順利進行。因而,縣級廣播電視進行宣傳時需有效結合政治與藝術,做到認真搜集內容,將正確的內容以藝術的形式加以表達,統一內容與形式,使之進一步貼近生活、人民群眾及實際。
縣級廣播電視臺需嚴格遵循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相關宣傳思想方針開展對應的宣傳工作,不僅要滿足人民群眾的實際需求,還需與縣級臺發展實際情況相符,以此達到“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的目的,使人民群眾可以切身體會新時代的新面貌、新氣象,從而滿足人民群眾的生活、文化及宣傳內在發展的需求,進而促進縣級廣播電視臺不斷進步和發展。
[1]俞立峰.縣級廣播電視臺媒體融合發展探究[J].西部廣播電視,2017(23):205-206.
[2]黃中泉.做好縣級廣播電視新聞輿論工作的一點思考[J].北方傳媒研究,2016(6):69-72.
[3]劉進.新媒體在縣級廣播電視新聞傳播中的應用[J].傳播力研究,2017(8):116.
[4]李楠楠.分析縣級新農村建設中的廣播電視新聞宣傳[J].新聞研究導刊,2016(9):252.
[5]方維林.新農村建設中的縣級廣播電視新聞宣傳[J].科技傳播,2015(8):7,3.
[6]呂萌,石龍舟.媒介融合背景下因地制宜發展縣級廣播電視[J].視聽,2018(3):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