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樹仁
在日常的編輯出版工作中,經常運用語言文字修改加工稿件。其流程主要有:調整框架結構﹑補充材料﹑提煉主體﹑對常識性和知識性錯誤進行修改﹑規范標題字體字號﹑核實引文﹑糾正錯別字﹑標點符號等。只有提升編輯的語言文字素養,才能提高稿件加工質量。一個合格的編輯,必須具備優秀的語言文字駕馭能力,靈活運用語言文字進行編輯工作。對于一個編輯來說,加強語言素養和文字素養至關重要。編輯要不斷加強溝通協調能力﹑鍛煉語言文字能力。在提高語言素養的同時,加強推敲文字的能力,提高文字素養。
語言文字是文字編輯最基本的工具。文字編輯在對稿件進行審改修改﹑加工整理時都離不開語言文字。一名合格的文字編輯需要熟練掌握語言文字的使用技巧,具備高超的語言文字能力。文字編輯要不斷提高自己駕馭文字的能力,在日積月累的工作中熟練掌握字﹑詞﹑句的應用技巧,豐富自身理論知識,扎實語言文字基礎。
國家在對語言﹑文字等方面頒布了詳細的規范性文件。文字編輯應嚴格遵守語言規范文件的具體要求,熟悉語言規范文件的具體內容,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能。比如:哪節哪段用什么字體,發稿時用一級標題還是二級標題﹑標題是否規范等。一名合格的文字編輯在面對這些問題時需做到心中有數,避免因為專業素養不夠出現錯誤。
首先,文字編輯在審稿環節,要嚴格控制語句長度,及時調整和修改不符合常規表達習慣的語句,緊抓句子結構。其次,文字編輯要適當避免使用容易讓人產生歧義的詞語,提高常用詞語的使用頻率,確保文字結構清楚﹑語意明確,正確表達稿件的情感意圖。最后,文字編輯要對稿件進行深層次加工和處理,注意語言運用是否得當,對于一些不適合用在書面上的口頭詞語及時做出調整和更換。
一篇稿件如果語句都不通順,即使立意再新穎﹑結構再嚴謹﹑思路再清晰,也不可能吸引讀者。所以,一名合格的文字編輯要能夠靈活﹑恰當地運用語言文字。
標點符號應用不當可以改變甚至曲解文章的整體立意,很多作者因為標點符號引用不當鬧出了笑話。如很多作者在長期的寫作環境中形成了自己固定的寫作習慣,在應用標點符號時完全靠自己的主觀判斷和以往經驗,因此,難免會出現標點符號應用上的失誤。為避免這一情形出現,文字編輯要按照標點符號的正確用法及時對文章做出修改和調整,確保稿件能夠正確表達作者的情感和意圖。
編輯要想提升自身語言文字素養,其中的一個要點是正確把握作者的寫作風格和意圖,避免因為自己的主觀判斷造成判斷失誤,從而降低語言文字的整體質量。不同文章表達的意圖大相徑庭,有的文章是就某個問題進行探討,有的文章是把作者自身的經驗分享給讀者,有的文章是對一些社會焦點問題展開分析,有的文章是對一些時事性問題加以報道。面對如此繁雜的文章,編輯要正確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還有一點是,編輯在對文章進行修改時要注意保留文章原有的色彩和風格。因為雖然有的文章在語言文字應用上還不成熟,但語言表達樸實﹑生動,脈絡清晰,可以引起讀者的共鳴,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
用詞不當主要會出現兩種情況:一種是混淆同義詞或近義詞,另一種是誤解了成語的含義。作為一個合格的編輯,要盡量糾正用詞不當的錯誤。這需要編輯具備豐富的詞匯積累,正確掌握詞語的意義和使用技巧,選擇恰當的詞語表達作者的思想情感。此外,不同的詞表達不同的語境,我們要結合文章體現的意境選用詞語。文字描述的意境多反映的是作者的某種情感,所以為避免出現詞不達意的情況,我們應熟悉文章內容和結構,仔細體會作者蘊涵的情感和內涵,并以此為出發點對文章進行加工和潤色。
要想提升語言文字水平,編輯不但要提升自己的語言文字功底,還要有扎實專業知識基礎并不斷開闊知識視野。另外,還要多品﹑多想﹑多練,從他人的優秀作品中汲取經驗和精華。隨著科學技術和經濟水平的迅速發展,編輯工作者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新挑戰。只有不斷提升自己的語言文字水平,提高專業素質和職業技能,才能真正提高雜志報刊質量。
參考文獻:
[1]鄭妍.新媒體時代下新聞編輯如何轉型[J].西部廣播電視,201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