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海
在21世紀,信息技術飛速發展,新技術層出不窮,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不再單一。在這些新媒體當中,有些隨著時間的流逝迅速消失,有些憑著自己獨特的魅力以及強大功能,從而吸引了各界人士的關注以及參與,在新媒體的發展當中站穩腳跟。在傳媒世界,一貫強勢的廣電媒體受到巨大的沖擊,開始對自身系統進行更新。
在對廣播電視新媒體的發展進行探索時,可以將載體作為分類依據,將其存在形式分為三大類。
第一個為網絡廣電媒體,在這一分類當中,網絡視頻的發展形勢可以說是非常強勁的,在2006年,這一年被稱為中國網絡視頻產業元年。谷歌10月10日收購了YouTube之后,中國網絡視頻產業被激活了。當年,中國一下涌現出200多家視頻網站,其中有些憑借著技術支持以及自身的網站魅力,不同程度地獲得了市場投資,優酷、酷六等就是其中的代表[1]。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創了互聯網直播國際頂級賽事的先河。在2008年年末,我國開始實行網絡視頻拍照發行制度,這標志著我國對視頻新媒體的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監管部門開始對市場秩序進行規范,凈化版權,對視頻網站的發布內容開始進行審核管理。在這一過程當中,有些視頻網站開始退出了市場。
從2009年年底至今,隨著中國國家網絡電視臺CCTV的上線和四大門戶網站相繼推出自己的視頻頻道,以優酷網和土豆網所代表的網絡視頻先行者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從而引發了資本與版權的一波波較量。根據數據顯示,我國的在線視頻行業規模同比增長幅度很大,市場形勢大好。但是,網絡視頻行業中仍然存在著一系列的問題,根據網絡信息的傳播特點,一些不良視頻在網絡上泛濫成災,對其若是不加以嚴格的管理和把控,將會對社會造成非常大的危害,并且,在網絡視頻當中,盜版現象非常嚴重,甚至說很普遍,因為版權問題而發生的爭吵可以說是屢見不鮮,雖然對其加強了管理,正在逐漸走向正版化道路,但是版權費又出現了虛高問題,為整個視頻網絡行業帶來了新的壓力[2]。
不同于網絡視頻有著其良好的發展前景,網絡廣播的發展前景還不是很明朗。網絡廣播的技術也在日趨成熟,他們將注意力放到了廉價的網上空間,除了音頻之外,還增加了文字畫面等內容。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作為中國向世界廣播的國家電臺也成功地實現了網上廣播[3]。但是,我國的網絡廣播受眾群體還沒有形成規模,特別是我國的無線網絡還沒有得到普及,這就會出現無法接收到網絡廣播。其次,廣播網站當中的內容大部分都相同,在節目的編排上以及節目的表達方式都大同小異,自身廣播缺乏明顯的個性特點。
我國雖然在大力扶持數字電視的發展,但是數字電視的運營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受眾收視反應也不佳。在數字電視的發展當中,有線電視網大部分都是由地方進行分頭建設,這就造成了產權的分擔,有些地區甚至出現一市八網的情況;并且數字電視在內容上一直都缺少創新以及高水準的專業節目,人們經常會感到打開電視不知道看什么,在頻道的設置上也不甚合理,專業化和小眾化走向不清楚。
隨著廣播新媒體的發展,全球廣播電視產業的邊界將逐漸模糊,甚至消失。在這一過程當中,新媒體資源共享是使其能夠融合的根本舉措之一,那么,內容資源就將成為最核心的資源。渠道已經打開,渠道資源已經不再稀缺,那么優質的內容就成為了市場競爭當中最有力的武器。渠道融合也將成為未來的發展趨勢,將通信網、廣播電視和互聯網進行改造,使其技術功能趨于一體,然后在輸送到同一個數字信息平臺聚集相互的優勢,最后再通向用戶。
隨著社會的發展,信息技術得到極大的提升,新媒體也發展迅速,經過各種信息沖擊,市場開始進行了一系列的整合,對其發展方式進行了重構。我們不難發現,新媒體發展正在改變傳播局面,但是廣電更多的還是依賴傳統的傳播方式,這就使得廣電新媒體節目資源單一,創新的力度不夠強,缺乏自身獨特的魅力等。在發展廣電新媒體的時候,要注重社會引導力量,增加獨立運營商的參與,加入更多的市場化元素,從而使整個行業能夠在新的起點上擁有更多的創新能力,從而使一些相關人員能夠運用先進技術進行創業,提供給群眾全新的高質量的內容以及服務,使新媒體事業能夠蓬勃發展。從目前的市場來看,網絡媒體已經率先進行了很多探索,像蜻蜓FM、考拉電臺、喜馬拉雅FM等都取得了良好的運營成績,他們依靠專業的團隊,充分利用了網絡媒體的傳播優勢,使得受眾更加廣泛,獲得了群眾的認可以及接納,由此可見,獨立運營新技術具有必要性。
在內容方面,現在各類廣電新媒體都缺乏對其的創新,在對內容的加工上還缺乏很多缺陷,對此,可以通過激發民眾的原創積極性,提高制作能力來滿足其發展的需求,這就要求在制作方式上進行改變。像移動客戶端的出現,使人們可以隨時隨地的收聽收看廣播電視,在休閑時間通過手機收聽社會資訊。這些時間雖然非常的零碎,但是它吸引人們觀看的程度要比固定時間高很多,現在人們基本上都是手機不離手,而且在手機上進行收聽的時候,其封閉性比較強,所以,在對其節目進行采編時,可以增加一些趣味性、原創性比較強的節目。
在新媒體不同終端的發展當中,一直都存在著盈利模式單一的現象。用戶對新媒體的服務需求正在逐漸增大,信息快速傳遞,人們已經不僅僅滿足于對單一音頻的需求,還需要一些其他的信息,這就需要廣電新媒體對市場信息進行調查,整合自身產業鏈的資源,然后根據用戶的需求,推出相應的服務,然后逐漸滲透到人們的生活當中,增加用戶對平臺的使用黏度,這樣就可以創造新的增值點。
雖然我國正在進行三網融合,但是進展非常緩慢。在技術層面我國現在還不夠成熟,這是進展緩慢的主要原因,如何將運營商網絡電視與廣電的電視網融合在一起,這不僅是技術問題,兩方發展理念以及思路也有差異,對于融合的觀點也存在著很多分歧,導致融合進展緩慢。在廣電新媒體的發展當中,信息傳遞渠道增多,必定要面臨著大融合的局面,所以,應當盡快完善競爭制度,使更多的優秀企業參與進來,促進技術交流及發展。
用戶體驗的感受會隨著技術革新的發展不斷地提升,用戶對廣電新媒體的要求也會越來越高,用戶體驗是否良好將會影響新媒體的發展,并且,在廣電新媒體應用當中,方便人們現實生活的應用正在逐漸成為主流,所以,廣電新媒體在發展當中一定要注意用戶的體驗感受,提高視頻清晰度,針對網絡信息的傳播范圍以及速度非常快特點,找到廣電新媒體發展的道路。
參考文獻:
[1]周小普,韓娜.我國廣播電視新媒體發展現狀及未來趨勢[J].國際新聞界,2012(12):83-91.
[2]謝家誼,楊楠.當電視遇到新媒體——淺析廣播電視的轉型發展之路[J].電視技術,2013(20):81-83.
[3]張斌,高福安,呂楊,等.廣播電視與新媒體融合發展的路徑研究[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16(9):3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