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 舒
電視媒體通過一個個制作精美的節目為廣大觀眾奉獻上一道道視覺、聽覺大餐。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節目制作和傳播的渠道進一步改變,電視媒體之間的競爭變得更加激烈。特別是有主流衛視之稱的重點省級電視臺之間,為搶占更大的市場份額,博取更多電視觀眾的關注,紛紛在節目架構編排中積極探索、大膽創新,力求以全新的節目形式與內容獲得新的廣泛好評與關注。當前,融媒體技術走入公眾視野,并迅速成為傳統電視媒體的有力輔助,在融合運營中形成營銷管理、節目升級、架構創新等全新發展態勢。如何在主流衛視當前的節目架構與影響力方面為融媒體的發展提供必要的思路,值得認真研究。
以2017年為例,從節目編排情況看,各主流衛視的節目架構整體情況如下。
湖南衛視周一、二、三主打青春進行時,雙子星劇場的劇目含《進擊吧閃電》《浪花一朵朵》《特工皇妃》《擇天記》等。周四至周日重點打造晚間節目集群,周四晚十點為《為你而來》《為你心動》等婚戀類節目,周五晚主播經典《天天向上》,周六晚主播經典產品《快樂大本營》。周日檔從《真正男子漢2》《神奇的孩子》《向往的生活》到《名著探險隊》等節目的上檔,突出了節目多樣化。
東方衛視繼續憑借喜劇綜藝、戶外真人秀、脫口秀三大特色產品組合獲得高收視率。經過新布局與新優化,對綜藝節目集群中的不同版塊進行重點運營,特別是要堅持以喜劇為王,多構建現象級真人秀話題。周播劇的改革力度同樣較大,進入三季度后設定周四、周五晚十點為周播劇場,年中播放《醉玲瓏》,并與愛奇藝完成優質劇目周播的合作。
浙江衛視的王牌節目為《奔跑吧》《中國新歌聲》等,播出時段不變,《夢想的聲音》迎來第二季。周四晚間欄目帶將選擇性播放《中國夢想秀》《真星話大冒險》《口袋里的秘密》《中華好故事》等。同時,中國藍衛視加大了對周播劇場的關注與制作。
江蘇衛視的編排有所創新,周五十點檔新節目和綜N代交替播出,《最強大腦》仍為周五黃金檔節目;周六選擇《非誠勿擾》與非黃金檔新綜藝的疊播,周日安排為季播節目雙疊播。周末期間主打全線季播概念,突出真人秀與唱歌類節目。
北京衛視積極調整周末綜藝季播版圖??傮w來看,周五至周日三天中,涉及健康養生、家裝設計、美妝搭配、塑形美容、餐飲文化、理財咨詢等話題;周末各天的主打節目有所側重。周四為輕綜藝,周五為戶外體驗,周六為跨界品牌,周日為文化傳承。
根據2017年各主流衛視的CSM52城收視率統計,如表1所示,收視率的升降變化有喜有憂,其節目的影響力也從其中可見一斑。
湖南衛視依舊摘得全年收視桂冠依舊被摘得,《人民的名義》好劇開場,創十年來收視紀錄;《楚喬傳》榮獲電視周播劇收視紀錄,劇場的成功彌補了綜藝節目方面下滑的收視率。上海東方衛視的收視率增至第二,《我的前半生》等劇場節目表現不俗,《極限挑戰》等綜藝表現同樣可圈可點。浙江衛視雖然以綜藝起家,但整體綜藝收視出現下滑,同時劇場劇目的選劇與宣傳也顯得力有不逮。江蘇衛視的王牌節目《非誠勿擾》難以找回曾經的輝煌收視率,導致劇場和欄目雙線下滑,表現不亮眼。北京衛視對節目進行了必要的調整和優化,《跨界歌王》《跨界喜劇王》均有出色的成績助推衛視收視率上升。
首先,融媒體時代,主流衛視節目的構架更具靈活性。應積極構建新型的媒體生態圈,展開思維實現品牌再現,讓“互聯網+”影響力放大,真正為提升競爭力鋪路搭橋。衛視應積極在互聯網技術應用方面形成有效轉變,實現從內容編排到營銷管理再到渠道終端等方面的全面優化,加強沿用創新性的路徑進行互聯網化的轉變,以新路徑和新思維進行品牌再造。
其次,從主流衛視的節目架構與影響力分析可知各衛視加強融媒體發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特別是對各種內容資源和播出渠道展開整合,重視將TV端優勢持續保持,同時將專注點放在PC端上,主動推動多元終端融合產生合力。各衛視應加強對網絡視頻資源的研究,通過將自身傳統節目轉化為網絡視頻資源,站穩移動互聯網中的發展腳跟。
再次,主流衛視應利用互聯網的平臺功能主動探索搭建與各種新型媒體之間的橋梁,加強開放合作,同步提升產品的品牌影響力,衛視可嘗試開展以下兩方面的平臺策略。第一,自營資源自建平臺。此方面自然在各主流衛視中較為典型,其在融媒體時代面對眾多互聯網企業的圍攻,往往會在平臺建設后保持與新興媒體的博弈。如湖南衛視多年來一直在探索打造構建平臺生態圈,立志于將所有的優質資源內容進行整合,同時對可利用可擴展的終端進行介入融合,此思路的效果仍需要時間來檢驗。第二,主動對接已有互聯網平臺,完成衛視與新媒體的快速融合。如深圳衛視與阿里完成戰略合作后,將共享資源渠道優勢,打造“電視劇定制+電商”的新商業模式。模式推動了不同產業的發展,有利于深圳臺的轉型融合升級。
最后,主流衛視應主動構建更加生態化的節目構架,努力降低體制或理念等方面的限制性影響。如湖南廣電致力于構建的自建式平臺芒果TV,將目光放在了能夠實現網絡多平臺多終端多業態相融合發展的業務開發商,這些業務既包括湖南IPTV,也包括基于互聯網的視頻網站、互聯網電視、手機電視等。若此生態圈能夠打造成功,將有效營造節目內容從生產到制作再到傳播最后完成終端用戶接受應用的全過程,節目信號的傳播更具特色。如上海東方衛視對融媒體發展的模式探討中,更傾向于強調市場化內涵,所以經歷了一系列動作,最初主張制播分離、大投入布局運營IPTV、BesTV上市、BesTV合股東方明珠、互聯網電視的微鯨布局等動作,充分展示了無論當前節目影響力的高低,都應在融媒體趨勢下不斷嘗試推翻舊有體制,努力實現市場競爭的全身心參與。
當前,主流衛視節目在觀眾心中已經留下了深刻印象,孰優孰劣自然會由大眾給出評價。在融媒體高速發展的今天,主流衛視應積極拓寬思路,努力在資源等各種優勢上與新興媒體融合互動,當然,也可以獨立構建較為完整的融媒體平臺,從而有效提升衛視競爭力,搶占更大的市場份額。
參考文獻:
[1]陳萍.電視欄目借助新媒體提升自身傳播影響力分析[J].新聞研究導刊,2015(8):46-46.
[2]玄晴月.視網融合背景下電視節目的生存與創新[D].山東師范大學,2014.
[3]汪瑞.融媒體時代傳統媒體影響力提升策略[J].世界廣播電視,2017(5):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