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潔瑩
微博、微信作為當前人們最常接觸的信息獲取軟件,它簡潔、快速地在第一時間向人們傳遞消息,給人以沖擊力和震撼力。人們借助新媒體軟件能便捷地實現情感交流和文化溝通,但傳遞的信息數量越來越多,海量化信息帶給人們信息閱讀的疲軟,編輯記者必須與時俱進地更改自己的編輯方式,為人們提供人性化閱讀服務,整體上提高閱讀效率。
新媒體的蓬勃發展給傳媒業注入了新鮮血液,融媒體時代下的信息傳播形式呈現多元化和復雜化,各類媒體為提高核心競爭力不斷在新聞內容呈現上下功夫,期望投其所好獲得關注。因此,全能型編輯記者首先要有良好的表達能力,以電視節目為例,現在電視臺屬于全媒體,電視、微信、微博都有全面發展,甚至在新媒體方面都有直播,傳播形式的變化意味著表達能力也要變化,編輯要能應對各種形式的新聞撰寫,用瑰麗精彩的辭藻客觀描述整個新聞報道的事實,既保證新聞的時效性,又保證新聞的真實性,用良好的文字表達,加上必要的視頻圖片全力報道新聞的主旨與中心,結合新聞發展態勢傳遞消息和咨詢,讓觀眾能第一時間明晰事件的前因后果。
編輯記者需要具備新聞學、新聞事業管理、傳播學、公共關系學、新聞攝影、報紙編輯等方面的專業學科知識,同時還要具備心理學、法學、審美學、廣告學的知識作為補充。一般稿件內容排版是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排版上充分展現信息,如何調整圖片、字號、色調使其更吸引觀眾眼球,都是編輯記者必須掌握的專業技能。除此之外,編輯記者的工作性質復雜,面對各種各樣的社會事件需要具備廣博的文化素養和寬廣的社會視野,不怕苦、不怕累,有強烈的責任意識和奉獻精神,為新聞稿件選取把好關,結合上述所有的特點向人們傳遞科學的政治立場、政治觀點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
社會的開放讓人們思維日益多元化,編輯記者作為傳媒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充分利用新聞資源,發揮新聞的實用價值,正確引導輿論,為避免出現無用的稿件,編輯記者需提前精心策劃。策劃對編輯記者而言是一種價值判斷和深度服務,精心策劃不僅能減少錯誤還能在量變的積累中發揚編輯記者的主觀能動性。創新是老生常談的話題,依據目前的社會新聞發展態勢,唯有創新才能增強社會競爭力,編輯記者需要標新立異,一方面在文章的報道、制作上別出心裁;另一方面,主動學習新技術,從不同角度看問題,為觀眾呈現不一樣的視覺盛宴。
編輯記者的教育分為兩種,一種是高校校內教育,另一種是社會校外教育,對全能型編輯記者而言,需要具備的不僅是專業知識,還包括可貴的品質,所以要根據這兩個維度開展教育。學生準備踏入該行業之初,首先要培養良好的意識,充分了解這份職業的社會定位,其次要靈活開展專業課程,讓學生接觸更廣泛的職業知識,再次要學習先進技術手段,熟練掌握PS、文字排版、編輯等先進技術,為將來走向社會奠定基礎。
考核制度是對編輯記者各方面能力的測評,也是一種行為約束,考核制度有診斷、評估、調節和激勵的作用,建立健全考核制度一方面能讓編輯記者充分了解自己階段性的工作水平,通過診斷、評估了解自己近期的工作情況,以便及時發現問題及時整改。另一方面,考核制度也是一種調節和激勵,編輯記者通過階段性的努力和奮斗獲取應有的褒揚更能激發進取的斗志,同時,考核制度帶來的榜樣力量也是促進電視臺發展的精神價值。
知識不是一成不變的,傳媒業的發展瞬息萬變,編輯記者要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單位要組織學習和繼續教育,學習先進技術手段,同時經常開展思想教育,豐富人的理想信念,倡導正確的輿論觀,激勵每位編輯記者主動傳播社會主流信息,做好輿論導向,從合理、科學的角度看問題,促使觀眾積極思考。
全能型編輯記者是編輯記者的不斷追求,隨著時代的變化發展編輯記者要不斷提高自己的綜合能力,適應社會發展形勢,不斷與時俱進,更新觀念和編輯技術,弘揚社會正能量,正確引導社會輿論走向。
參考文獻:
[1]扈長舉,王長濤.融媒體時代的新聞報道[J].青年記者,201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