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晶 雷 紅 蔡安洪
廣播電視臺在不斷發展過程中,應積極創新節目播報內容和形式,深入報道與廣大人民群眾緊密相關的新聞,避免為報道而報道。當前,精準扶貧是廣大人民群眾非常關注的熱點,作為基層廣播電視臺與媒體從業者,不僅要努力提升自己的道德修養和職業素養,還要深入基層一線調查掌握精準扶貧工作中的各種新情況、新問題,而且,要在策劃創作節目報道的形式和內容技術手段等方面,因地制宜、獨具匠心,身體力行去助推精準扶貧,最大程度利用和發揮好媒體平臺的資源優勢,整合社會各種資源能力,使精準扶貧克難攻堅項目工作取得實際成果。
作為縣級市的基層廣播電視臺,從開辦節目到日新月異的科技變革,從傳統的運作方式發展到先進的數字傳播時代,一路走來,各地媒體的技術平臺資源和團隊人才資源綜合素質能力明顯提高。與此同時,媒體記者通過多年來上山下鄉、走村串戶、深入淺出的采訪報道,更多的是直接與老百姓打交道,與其結下了深厚的感情和友誼。媒體人在觀眾和老百姓心目中的地位已經根深蒂固。一個媒體記者其實就是一個社會活動家,既要參與外交活動,又要具有專業的職業技能去完成各種新聞報道任務,往往被譽為無冕之王。所以,媒體記者只要下功夫去整合和調動社會各種資源力量,完全可以發揮巨大的潛能,尤其對幫助政府解決當下的扶貧攻堅克難問題,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地方媒體雖然不能與國家級的央視媒體比節目的鴻篇巨制與大氣磅礴,但是,地方臺區域性的媒體親和力和影響力是其特色。在傳播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面對新媒體、網絡、自媒體浪潮的沖擊,縣級廣播電視臺已經作出了相應技術升級和平臺資源調整,而且與縣級兄弟電視臺組成了宣傳同盟,相互在播出平臺交換節目,集中力量擴大宣傳覆蓋面和影響力,在媒體精準扶貧攻堅克難宣傳報道方面表現出很強的優勢。比如,四川省什邡市經歷過2008年“5.12”大地震后,雖然進行了重建恢復,但偏遠山區的基礎設施和自然環境受損任然無法全部恢復,村民因自然災害導致的貧困依然存在。在媒體記者扶貧方面,當地廣播電視臺,在近幾年首先完成了采編制作播出全部流程的硬件技術升級和更新,專門開辦了新媒體手機臺,官方微信頻道《微觀什邡》。添置了先進的大型電視直播車,達到網絡同步傳播,頻道現場直播各種新聞報道活動,為農村及時恢復了電視信號村村通和廣播村村通工程。專門開設了《扶貧攻堅進行時》的新聞動態欄目和一線記者扶貧的專題性深度報道;開辦了公益性脫貧致富記者扶貧的廣告欄目,以農村農業農民為主題的《農家友》品牌欄目,為當地農民提供了大量有用的科技知識和各種種養殖經驗,利用黃金時段發布各種致富信息和技術信息,為貧困村民提供有用的商機。與此同時,記者把第一手基層精準扶貧的采訪素材發回電視臺后,通過臺總編室分別傳給電視頻道、廣播電臺、新媒體手機臺,達到了信息的及時分享和終端傳播的轟動效應。這樣,最大程度發揮了媒體的資源優勢,取得了較好的宣傳效果。
媒體人積極投身于精準扶貧克難攻堅的工作狀態中,因為新聞記者具有敏銳的眼光和調查分析的獨特手段,通過全面分析當前精準扶貧工作的開展情況,發現一部分貧困群眾受教育程度偏低,脫貧意識較弱。同時,在一些較貧困的地區,生產條件較差,產業基礎在發展的過程中較薄弱。因此,常常出現因災難、患病等情況而出現致貧和返貧的情況,所以,擴大精準扶貧工作的覆蓋范圍,加大精準扶貧工作開展力度具有重要意義。然而,廣播電視媒體也應不斷樹立強烈的社會責任意識,充分認識到精準扶貧工作的重要性,充分發揮主流媒體的優勢,積極為精準扶貧克難攻堅破解難題建言獻策。
什邡市廣播電視臺在媒體精準扶貧方面可謂獨樹一幟。在臺黨支部及主管領導的高度重視下,選派了勇于擔當的一線骨干黨員記者,駐扎在大山之中的偏僻村莊,與老百姓同吃同住,積極投身到當地精準扶貧的攻堅克難戰役中,以媒體記者獨特的思維和視角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直到幫助貧困村民解決每一個具體問題。為此,制定出了“農技員+企業扶貧、產業扶貧、文化扶貧、制度扶貧和調解扶貧”五大精準扶貧新機制施策行動。首先,充分發揮主流媒體的資源整合優勢和信息傳遞優勢,建立了媒體扶貧快速通道,為困難群眾解決水、電、路,信息網絡等基礎設施等問題。其次,采取了聘請農業技術專家,經常性開展培訓講座。同時,還通過策劃宣傳,為山區村民在網絡上與企業簽訂土特產銷售合同,達到購銷兩旺,有效促進了村民經濟增收。此外,媒體駐村記者同志還在空閑之余,利用自身新聞視覺拍攝大量的山區風光美麗景色,分別發布在電視臺和新媒體手機臺,以及微信群中介紹推廣,吸引了大批外地游客前去觀光賞景和休閑消費。去年,由于派出記者以媒體精準扶貧的繡花功夫繡出五個好取得卓有成效,受到了市委組織部的表彰嘉獎。
廣播電視媒體為助推精準扶貧克難攻堅,需要做好發展要素宣傳,將各項工作力量、優惠政策、資金投入和各類項目等向貧困地區集中傾斜,讓豐富的發展要素能夠真正集中到貧困地方。同時,廣播電視媒體在精準扶貧的宣傳報道過程中,必須善于發現、善于總結,充分做好各類扶貧資金、行業資金、金融支持和產業帶動等各項惠民政策進行深入解讀,讓助推精準扶貧工作的各種力量能夠集中下沉,促使精準扶貧工作在開展過程中由粗放性轉變為集約型、由漫灌型轉變為滴灌型,從而在整個社會發展過程中創設濃厚的精準扶貧工作開展氛圍,使精準扶貧項目真正落到實處。
廣播電視媒體應積極創新精準扶貧宣傳工作,充分激發廣大人民群眾參與扶貧工作的激情,逐步加大精準扶貧工作宣傳力度。充分利用全媒體矩陣,對各個部門開展精準扶貧工作過程中涌現出來的典型人物和事例進行宣傳。作為基層廣播電視臺,應始終本著實事求是的態度,找準切入點,盡量為廣大人民群眾謀福利。深入報道關于精準扶貧工作的政策與方針,讓廣大人民群眾通過節目充分了解政府在精準扶貧方面的工作進度和最新動態。
參考文獻:
[1]卜衛.地方媒介助力“精準扶貧”戰略的七個著力點[J].中國記者,2016(4):9-10.
[2]王志賢,薛正榮.地方主流媒體如何聚力助力脫貧攻堅——《固原日報》精準扶貧、脫貧主題報道的實踐體會[J].中國記者,2017(6):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