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佼燁 王 丹 李 寬
目前,手機新聞客戶端、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形式已經爭取到了越來越多的受眾。而市級電視媒體面對上一級媒體和新媒體的雙重壓力,如何全面深化改革,適應發展新常態,探索出轉型發展的道路,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傳統的電視新聞在播出前,需要經過信息采集、編排、審核等多重環節,而且一般在固定時段播出,這致使電視新聞在傳播速度上較新媒體有一定的滯后性。例如,在某項重大的新聞事件發生后,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形式可以馬上進行推送,使大眾能夠第一時間了解新聞事件。而電視媒體因制作、播出形式的限制,在時效性方面已經落后。
當前的家庭雖然絕大多數都購買了電視,但使用電視的時間卻較以前大大減少,很多年輕人都在使用電腦、手機、平板等新媒體客戶端關注新聞。研究表明,很多人雖然回家會開電視,但也只是一個習慣,對播放的內容其實不太關注,電視處于一種“盲放”狀態。目前,中國的網民數量還在持續增長,這種趨勢下,電視新聞受眾的流失已經成為一個不爭的事實。
由于對設備及人員等的高要求,傳統電視媒體的運營成本較之新媒體高出了很多,同時,在制作、引進優秀節目方面也需要投入大量資金。新媒體時代,很多商家選擇將廣告投放到互聯網或手機APP中,電視臺的廣告收入大幅縮水,已經無法保證正常運行的資金投入。資金匱乏直接影響了技術的更新換代、高層次人員的引入和新欄目的制作開發,使市級電視新聞媒體的發展進一步陷入了困境。
新媒體的沖擊對于電視新聞媒體的發展來說,既是前所未有的挑戰,也是發展轉型的重要機遇。為適應不斷發展的傳媒新環境,傳統的電視新聞欄目需要在堅守自身傳統優勢的基礎上,尋求新的發展道路。
傳統電視新聞欄目作為政府的喉舌,其信息內容具有真實性、權威性特點,在群眾中有著多年來積累下來的公信力。新媒體的新聞雖然來源廣泛、時效性強,但由于審核機制不健全,使很多新聞內容真假難辨。目前,在微博、微信、QQ中,經常會流傳一些假新聞,這些假新聞經過大眾轉發,存在一定的危害性。而電視新聞因為審核機制成熟、自身信譽度較高,所體現出來的公信力是新媒體所不能企及的。所以,電視新聞要想應對新媒體的沖擊,必須本著科學嚴謹的態度,堅守群眾公信力,正確引領輿論導向,做到揚長避短,科學發展。
新媒體雖然有受眾多、傳播快等優勢,但電視新聞也有自身的優勢,例如,專業的采編播人員和多年來積累的新聞品牌。目前,電視媒體仍然處于主流媒體的地位,在一定的時間內,新媒體還不會完全替代電視媒體。
我們要認識到傳統媒體與新媒體之間并非只是對立關系,他們更多的是可以資源共享、共同發展。新媒體之所以“新”,是相對于傳統媒體而言的,當前我們正處在技術高速更新換代的進程中。因此,傳統媒體應該以開放的、積極的態度面對新媒體,與新媒體進行資源與產業上的整合,使新聞傳播渠道更加多元化。
觀眾從傳統電視媒體上獲取新聞,多年來一直是免費的,這種模式缺乏競爭性,使一些電視新聞工作者未形成用戶至上的觀念。在當前的環境下,電視新聞工作者應改變傳統觀念,以觀眾需求為主導,創新節目形式,按照用戶需求,準確推送及時有效的信息。
市級電視新聞欄目要想在“互聯網+”的環境中實現融合發展,既要改正和避免自身劣勢,又要發揚自身優勢,積極借鑒新媒體的優秀做法,整合資源、尋求合作,探索出一條適應觀眾需求的長足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