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朋飛 連文玉
隨著人們需求的提升,廣電行業飛速發展,高清直播節目不斷增加,音頻也在不斷發展,從原來的單聲道到現在的5.1環繞聲,使人們不斷提升自己的聽覺享受、視覺體驗;但目前高品質的電視節目也面臨著一個棘手的問題,即各頻道間及頻道內部節目響度不一致的問題,一直影響用戶的收視體驗。目前,電視節目音頻響度問題主要分2種情況,一種是同頻道不同節目間切換時音頻響度不同,另一種是不同頻道切換時音頻響度不同,均給用戶體驗感帶來了負面影響。要徹底解決音頻響度還需從節目的源頭來處理,即電視臺制作內容就進行統一音頻響度,只有電視臺的標準統一了,從有線電視前端到千家萬戶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音頻響度一致。
目前,國家廣電總局沒有強制要求電視節目的音頻響度統一,央視、各省衛視對頻道內不同節目間音頻響度的控制力度也較薄弱,造成頻道間的平均響度差異較大。同頻道不同節目間切換音頻響度問題主要存在于廣播電視臺制作方,作為有線網絡傳輸單位,多數通過軟件、機頂盒等手段對不同頻道切換時音頻響度問題進行改善。有些省級有線前端對差異較大的節目,通過在PSI/SI表格中為每個頻道增加“音量描述符”來控制響度。實現方法:先測出“音量描述符”每改變1個值時對機頂盒輸出音頻響度影響的具體值,根據測出的結果,設定音頻經過機頂盒解碼輸出的目標響度值,然后通過“音量描述符”進行不同程度的響度衰減來實現各頻道響度的基本對齊。
河南有線電視網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河南有線)省中心機房信源節目主要有衛星信號接收、國干網信號接收、光纖IP信號接收等3大來源。全部信源節目經前端系統處理,音頻均不做修改;部分AVS+格式的信源節目,需經過轉碼處理,音頻也均采用AC3透傳模式;18地市本地節目由當地電視臺提供,進入當地思科DCM,音頻也不做修改;最后全部節目經IPQAM調制后進入大網,傳至千家萬戶。
針對不同頻道切換時音頻響度差異大的問題,河南有線采用2種方法對全部節目的音頻進行改善處理。第一種方法,河南有線采用“音量描述符”對不同頻道音量進行調整,在前端SDT表中為每個頻道插入“音量描述符”,進行補償音量值。具體實現方法:在機頂盒全局音量下設置默認值(全部頻道出廠默認音量值為12),根據人為聽力判斷,計算出不同頻道間大概偏移音量,然后與真實的全局音量值(用戶實際調整的音量值)求和,其值就是實際對機頂盒底層輸出的音量值。另一種方法,河南有線機頂盒對音量采用全頻道統一模式、單頻道記憶模式兩種。全頻道統一模式下每次修改音量,全頻道均會修改,即更換頻道時,音量值不變,但如果頻道間平均響度不同,音量會差別很大;單頻道記憶模式下,機頂盒具有記憶用戶音量鍵值功能,機頂盒記憶各頻道音量鍵值,以此保持各頻道的響度控制在用戶自己認可的范圍內;由于機頂盒默認為全頻道統一模式,所以需手動設置音量模式為單頻道記憶模式。另外,兩種模式下,重啟機頂盒,音量鍵值均不會發生變化。
有線電視數字前端一般對數字節目只進行信號接收、復用加擾及QAM調制處理,對節目響度進行動態調節存在困難;除采用“音量描述符”補償各頻道音量及機頂盒記憶用戶音量鍵值方法外,也可采用其他方法調整響度。
方法一:在源頭均衡各上星節目。這種方法是最徹底的解決方式,即按國家標準在節目上星前就進行響度統一。有線電視前端采用透傳模式,不對節目音頻進行任何處理,線路也無需更改,這樣既避免個別節目音量過大或過小,又大大提高用戶收視體驗。但目前多數電視臺仍沒有采用統一的音頻交換標準,因此,該方式還只是一個愿景。
方法二:使用二次編碼的方式。使用衛星接收機進行信號解碼,變成模擬視音頻信號后,進入模擬調音臺進行處理,然后進行二次編碼,使信號再變為數字碼流信號。但系統變得復雜、增加了故障點,同頻道不同節目之間音頻響度不統一也無法解決。
在音頻響度的問題上,有線電視可根據自身情況采用不同方法,盡可能提升用戶體驗,但此類方法都有局限性,最好的解決方法是國家出臺節目從生產到接收的全流程技術規范,各相關單位都能嚴格遵守,這樣才能使用戶體驗變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