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數學課堂教學的導入開始直至小結結束,應該是一個完整的學習閉環,缺少任何一個環節,都不能夠使數學學習達到最高實效。一名優秀的初中數學教師,不僅能夠意識到課堂小結在鞏固學習效果、提升學習質量方面的重要促進作用,還可以基于教材內容及學情選擇恰當合理的方式完善課堂小結,如總結型、知識梳理型、懸念啟發型等。基于特定的教材內容,選擇恰當的課堂小結方式,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其功能,使學生深化對課堂知識的理解與認知。那么,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應該如何做好課堂小結呢?
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運用知識整合型小結引導學生對知識進行內化,從而達到高效率教學的目的。
1.歸納式小結——引導數學概括。歸納總結是課堂小結應用最為普遍的方法。在完成對知識點的教學之后,教師會以概括總結的方式闡釋這一知識點可能涉及的考題,以及在實際解題過程中需要把握的細節,由此強化學生對知識點的認知,一旦涉及與此相關的內容或題型時,有助于提升學生的答題準確率。在具體歸納和總結的過程中,教師應當提前準備幾道具有典型性的例題,基于對例題的講解強化并鞏固學生的認知,以充分發揮總結的優勢。
例如,在教學 “用方程解決應用題”這部分內容之后,教師為學生總結出12字的解題方針,分別為:一審、二設、三列、四解、五驗、六答。此時學生可能準確把握不了這12字方針的內涵,于是教師為學生設計了如下習題:一輛貨輪從B地出發開向A地的時候,每小時行駛30千米,比預計時間提前1小時到達;如果從A開往B地,每小時15千米,比預計時間晚1小時到達,求AB兩地的距離。首先帶領學生審題,充分發掘已知條件中的關鍵數據。學生們認為可以將預計時間設定為x,由此獲得方程30x(x-1) =15× (x+1),x=3,在確定了預計時間,就可通過時速和時間之積獲得實際的距離,同時完成驗算。學生親歷了完整的解題過程,自然能深化對12字解題方針的理解,感受到數學學習的 “韻味”。
2.梳理式小結——形成知識網絡。梳理式小結是針對課堂教學過程中所學習的知識點而展開的梳理和總結,使學生通過梳理準確發現存在于知識點之間的關聯性及顯著區別,由此準確把握知識點概念與內涵,完善實際運用。這一小結方式比較適合那些知識點相對瑣碎,但又存在緊密聯系的教材內容,恰當合理地運用這一方式,學生不會混淆瑣碎的知識,并且能穩固數學知識根基,還有助于提升數學能力。在具體的運用過程中,可以借助表格的形式對知識點的概念、定義以及區別聯系和實際運用展開全方位系統化的梳理和描述,使學生能夠以直觀的方式實現知識點的高效內化,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和自主學力。
例如,完成 “圓的對稱性”的學習之后,教師使用了知識梳理型的小結模式。首先教師帶領學生創建表格,橫向第一行分別展示:本節課所學習的主要內容、垂直定理的應用及主要解題方法這三項。表格的第二行所展示的是圓的對稱性和垂直定理,同時還包括垂直定理的實際運用;在解題方法這一欄之下,包含畫弦心距和半徑等輔助線。第三行所展示的就是經典案例,目的是為了輔助學生解題。對于此類課堂小結模式而言,每一個學生都能充分理解課堂教學的具體內容和重難點,包括相應的解題思路,既深化對數學知識的認知,也有助于提升數學能力。通過梳理式小結,有效地促進學生對相關數學知識的整合,從而形成數學知識網絡,實現高效教學的目的。
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運用互動型小結深化學生的數學探究,能有效地為學生的數學思考和數學質疑留下空間。
1.討論式小結——引發數學思考。討論式小結是在課堂教學完成后所使用的小結方式,它能以問題作為充分激發學生參與探討的切入點,使學生實際解決數學問題,逐步逐層理解課堂知識,最終完全掌握。這一小結方式相對單一,比較適合層次類型相對豐富的知識點,在實際運用過程中,教師應以引導為主,充分激活學生的自主思考,完成對問題的自主解答。這樣學生能實現對數學問題的自主探討及解決,從而提升數學能力,激發參與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例如,在完成 “分式”相關知識點的學習之后,為了使學生深入理解這部分知識點,在課堂小結的環節,教師為學生設計了如下引導式提問:分式最常見的表現形式是什么?在具體表現過程中對分子是否存在限定?分母呢?如何判斷分式,或者說分式的成立需要滿足哪些條件?基于課堂中所了解的相關知識點,學生通過對問題的逐步思考自主獲得答案,完善對分式相關知識點的鞏固和深入理解,充分調動自己的思維,在學習的過程中完成對數學知識與技能的內化,這對于學生日后深入的數學學習而言,具有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
2.懸念式小結——拓展學習空間。懸念式小結是在完成了對知識點的學習,教師設計和教學內容相關的具備一定難度的問題,目的是為了拓展學生課后的實際運用。學生自主完成對此類問題的思考及解決,既有助于深化對課堂內容的理解,也能拓展數學思維,發展數學能力,為日后更深層面的數學學習奠定良好的根基,全面提升自主學力,保障高效的學習效率。此類課堂小結形式更適合課堂教學過程中的重難點知識,在實際運用過程中,教師應當給予恰當地提示和點撥,避免學生產生畏難情緒。
例如,在教學完 “四邊形內角和”時,教師可以結合學生課堂上的探究過程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方法的小結: “這一節課我們探究了四邊形的內角和,用同樣的方法是不是能夠去探究五邊形的內角和、六邊形的內角和?請同學在課后進行探究。”懸念式小結有效地拓展了學生的學習空間,引導學生在課后展開拓展學習,從而實現數學教學的高效化。
激情式小結一方面能凈化學生心靈,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啟發學生智力,全面提升知識掌握水平。初中數學教學實踐中,教師應結合學生的情感及認知等一系列相關因素,全面激活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興趣。比如可以選擇恰當的教學策略,激活學生的求知意愿,使學生在對知識展開全面探索的過程中,感受到更豐富的情感體驗,獲得更充實的學習感受。在課堂小結環節,如果教師能用豐富的情感感染學生,既有助于激發他們的求知意愿,也能夠收獲顯著的學習效果;既能夠完善對課堂知識的總結和鞏固,同時也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總之,在初中數學教學實踐中,一名優秀的數學教師不但要重視教學過程,更要關注課堂小結環節,能夠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選擇最佳的小結方式,從而最大限度地發揮小結鞏固知識、強化認知的功能,使學生能夠基于小結環節進一步提升認知,保障學習質量,提升學習效能。由此,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有效激發,學習自信也得到成功樹立,在確保穩固扎實的數學基礎之后,必然能在數學學習的道路上踏實前行。
參考文獻:
[1]楊衛高.例談初中數學課堂小結的方法[J].數理化學習(教研版),2017,(11).
[2]濮芳瑾.初中數學課堂小結常見的幾種方法[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15,(17).
[3]李雷.課堂小結,提升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催化劑[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1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