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傳統文化是民族歷史上道德傳承、各種文化思想精神形態的總體,是中華民族創造力之源泉。我國傳統文化教育包含 “經、史、子、集”為主的國學文化教育、中華傳統藝術與民俗文化教育兩大類。中華傳統藝術是中華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包括繪畫、書法、音樂、舞蹈、戲曲、園林、建筑、雕塑、工藝美術、傳統美食、傳統服飾等。經歷幾千年的積累,這些傳統藝術都滲透著五千年文明古國深厚的文化底蘊,這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也是全人類的寶貴財富。
可是,我國的傳統文化在丟失。在經濟全球化時代,國家競爭日趨激烈,除了政治、經濟、軍事實力的競爭外,在文化藝術層面的競爭與碰撞也沒有停歇。然而,在市場經濟浪潮中,有些人存在崇洋媚外、貪大求洋的思想,重智輕德,已經危害到學生的健康成長。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舍去繼承,就無從創新,如何繼承和弘揚傳統美德已成為一個十分迫切的問題。
今年的 《品德與社會》課堂,我和學生開始對中華文化進行研究和學習。開學初,我給五年級各班學生介紹了中華傳統文化的概念,并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自己想研究的中華文化。學生有的選擇茶道、有的選擇書法、有的選擇篆刻、有的選擇京劇、還有的選擇漢服等等。學生有了研究的方向,那該如何去研究,且很好地展示呢?通過小組討論,史決定用 “寫一寫書法” “蓋一蓋印章” “演一段京劇” “秀一秀漢服” “展示一段茶道”等方式展示小組研究成果。
一
寫一寫書法。中國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相傳倉頡 “始作書契,以代結繩”。那么,中國漢字的發展歷程又是怎樣的呢?書法組的學生現場書寫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楷書、草書等字體的文字,并把準備好的各種字體的漢字給其他組的學生看,讓他們猜字體。書法組帶動全班學習漢字文化,理解漢字是中國的書法藝術,讓同學們通過猜漢字的活動認識到漢字的發展經歷了一個由繁至簡的變化過程。
二
蓋一蓋印章。印章,亦稱圖章,用作印于文件上表示鑒定或簽署的文具,也是中國漢字藝術的一種展現形式。2008年北京奧運會是用中國的印章作為標志,所以印章組的學生首先給大家介紹了2008年北京奧運會會徽的含義。會徽由兩部分組成,上部分是一個近似橢圓形的中國傳統印章,上面刻著一個運動員向前奔跑、迎接勝利的圖案,圖案又像現代漢字“文”字,取意中國悠久的傳統文化。會徽下部分是用毛筆書寫的 “Beijing 2008”和奧運五環的標志,將奧林匹克精神與中國傳統文化完美地結合起來,同時也表明了奧運會的時間和地點。2008年北京奧運會以中國印章作為會徽標志,把中國文化傳向世界。印章組的學生除了給大家介紹印章,還把自己雕刻好的印章分給其他小組成員,讓全班同學體驗在紙上蓋一蓋的樂趣。通過體驗蓋印章,去感受印章的美,感受中華傳統書法和印章藝術的魅力。
三
演一演戲劇。戲劇主要包括戲曲和話劇,戲曲是中國傳統戲劇經過長期的發展演變,逐步形成了以“京劇、越劇、黃梅戲、評劇、豫劇”中國五大戲曲劇種為核心的中華戲曲百花苑。中國古典戲曲是中華民族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堪稱 “國粹”。京劇組的學生通過PPT簡單介紹了 “生、旦、凈、末、丑”的服裝特點,隨后穿上京劇服飾,給大家演唱了一段 《梨花頌》。學生近距離接觸京劇服飾,目不轉睛地觀看現場表演,被深深地吸引。課后午餐時間,我們又一邊用餐一邊觀看 《國家寶藏》中楊貴妃的香囊,通過視頻了解 《梨花頌》的傳奇故事,加深學生對這個京劇片段的理解。隨后京劇組的學生又提出到各個班走班表演京劇片段的想法,這樣的方式激發了學生對中華京劇文化的興趣。
四
穿一穿漢服。漢服從黃帝即位到公元17世紀中葉 (明末清初),在漢族的主要居住區,以 “華夏—漢”文化為背景和主導思想,以華夏禮儀文化為中心,通過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獨特漢民族風貌性格,明顯區別于其他民族的傳統服裝和配飾體系,是中國 “衣冠上國” “禮儀之邦” “錦繡中華”的體現,承載了漢族的染織繡等杰出工藝和美學,傳承了30多項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及受保護的中國工藝美術。漢服組的學生詳細地給大家講解了漢服穿戴的方式,并請各小組同學上來體驗學習穿漢服。穿好漢服后,學生配著古典音樂端莊優雅地走秀。通過穿漢服并展示漢服來體驗文化,臺上臺下的學生都充分感受中華漢服的美。
五
品一品茶道。茶道起源于中國,中國人至少在唐或唐以前,就領先在世界上將茶飲作為一種修身養性之道,茶道亦被視為一種烹茶飲茶的生活藝術,一種以茶為媒體的生活禮儀,一種以茶修身的生活方式。茶在中國有很高的地位。茶道組的學生給大家介紹了茶具:茶盤、蓋碗、公道杯、茶漏、茶房六君子。茶桶用來存放茶具,茶匙用來盛茶入壺,茶漏用來擴充壺口,茶則用來拔茶,茶夾用來夾取品茗杯,茶針用來疏通壺口。介紹完茶具,茶道組的學生又給大家播放古琴曲,合著古琴曲,學生展示一段茶道,表演玄妙之意,出于物類之表。茶藝表演的審美特征是通過外觀來追逐內在美,其內在美即 “物我兩忘” “自然和諧”的茶道。欣賞茶道組的表演實則是在動靜之間洞察萬物玄妙、感受人文精神。
歷史文化是一面鏡子,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光輝燦爛的歷史文化藝術是我們弘揚傳統美德無比珍貴的教育資源。教育教學中應充分利用中華文化藝術資源指導學生的學習活動,讓學生在各種體驗中激發學習興趣,知道漢字、印章、戲曲、茶道、漢服等中華傳統文化是我國獨特的文化瑰寶,促使學生萌發對傳統文化的愛好熱情,樹立傳承弘揚民族文化,以及為祖國文化建設做貢獻的意識。
參考文獻:
[1]趙英立.中國茶藝全程學習指南[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0:1-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