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市玉山鎮北珊灣幼兒園,江蘇 蘇州 215300)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科技的創新,多媒體技術以高效、快捷、直觀等特點被廣泛地應用于幼兒園美術教學當中,不僅激發了幼兒的好奇心,促使幼兒對美術產生濃厚的興趣,還令幼兒在玩耍中學習美術知識,享受美術學習的過程。因此,本文對多媒體技術在幼兒園美術活動中的應用進行分析,豐富幼兒園美術教學內容。
多媒體技術在幼兒園美術活動中的應用具有輔助性,輔助了幼兒園美術活動的展開,突出了教學的重點、難點,從而提高了老師的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輔助老師引導、啟發幼兒進行實踐,增強幼兒的自主能動性[1]。
多媒體技術在幼兒園美術活動中的應用具有科學性,在進行課件的穿插、排版等方面都應進行合理搭配,對于教學中的重點難點都應進行突出標記,清晰準確的為幼兒呈現出教學內容,此外,還應運用多媒體技術令可見變得生動形象,以此來吸引有的注意力,使其專心聽講。
多媒體技術在幼兒園美術活動中的應用具有綜合性,它不僅激發了幼兒繪畫興趣,還激發了有的創造思維,培養了幼兒自主學習能力,調節課堂氣氛為幼兒營造一個積極活躍的學習氛圍。此外,多媒體技術的應用還未幼兒積累了充足的繪畫素材,簡化了幼兒對于繪畫內容的理解難度,提高了幼兒的審美能力和鑒賞能力,為促進幼兒的美術綜合素養奠定扎實基礎。
多媒體技術的應用打破了傳統的幼兒美術教學模式,使得幼兒學習化被動為主動,調節了以往美術活動枯燥乏味的氛圍,老師運用多媒體技術將聲音與圖像相互結合,活躍了美術活動的氛圍,激發了幼兒學習美術的興趣。例如,在老師教導幼兒進行《動物世界》的繪畫活動時,利用多媒體技術展現出不同的動物種類以及他們的居住環境,各種形態、各種顏色的動物在大地上奔跑、在海洋里遨游、在天空中翱翔,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是幼兒描繪著自己的《動物世界》的創作。
在幼兒園美術活動中,應重視幼兒自我表現,抒發幼兒情感,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促進幼兒個性發展。但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老師并沒有注重幼兒的創新能力的發展,多媒體技術的應用改善了幼兒只會模仿不會創新的狀態。例如,在進行《我獨特的花兒》的繪畫時,老師可以運用多媒體課件,將不同形狀、不同顏色的花瓣以及葉片展現給幼兒,留給幼兒想象的空間,大膽想象,發散思維,進行創新,畫出屬于自己的與眾不同的花兒,培養幼兒的發散思維,提升幼兒的美術創造能力。
審美是培養美術素養的重要條件,它影響著幼兒對作品的鑒賞能力和表達能力。多媒體技術通過便捷的查詢和龐大的材料資源,在幼兒園美術活動中的應用能夠提高幼兒的審美能力。由于幼兒正處于學習能力和模仿能力較強的時期,審美能力和鑒賞能力還不夠成熟,為了培養幼兒的審美能力和鑒賞能力,老師在教學中應循序漸進地引導幼兒接觸名家作品,形成審美意識,為未來的美術素養的提升打下堅定的基礎。例如,由于幼兒對于色彩的敏感,在老師的日常授課過程中,可以引導幼兒接觸色彩層次鮮明的畫作,如梵高的《星月夜》、《向日葵》、《鳶尾花》等,通過對色彩的大膽運用,以表現作者本身對于事物的感受。
幼兒由于年齡、社會經驗認知程度等因素的限制,對于進行畫作進行賞析或描繪時,時常出現對于繪畫內容不理解的情況,多媒體技術的應用極大程度上的將繪畫內容簡單化,生動形象、簡潔明了的將作品內容呈現給幼兒,使幼兒全面的了解繪畫內容,方便了幼兒對于繪畫的內容的理解。例如,在進行《京劇臉譜》的繪畫時,由于幼兒對京劇臉譜的陌生,無法對臉譜進行描繪創新,老師可以在網絡上查找資源,通過多媒體演示,將復雜的京劇臉譜生動的展現給幼兒,引導幼兒進行創新,繪畫出別具一格的京劇臉譜,提高教學效果,進而促進幼兒的美術素養的發展。
在幼兒園的美術活動中,老師對于幼兒的鼓勵評價,對于幼兒的美術發展至關重要。老師應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和創作,肯定和接納他們獨特的審美感受和表現方式,分享他們創作的快樂。以此,來激發幼兒的自信,鼓勵幼兒發散思維,大膽創新,進行美術創作。此外,老師還可以引導幼兒進行相互評價,正視自己的不足,尋找自身的優點。例如,在進行《可愛的熊貓》的繪畫作品后,老師可以將幼兒的作品進行上傳導入,匿名式的進行點評,對于大膽進行創新的畫作予以鼓勵,對于形象生動的畫作進行表揚,為幼兒繪畫建立自信。老師還可以組織幼兒進行繪畫交流,分享繪畫思想,進行民主投票,評選出最可愛的大熊貓繪畫作品,以此來激發幼兒的積極性,使幼兒主動參與每一次的繪畫評選中來,認真對繪畫作品進行鑒賞,更好地鍛煉幼兒的審美能力和獎賞能力[2]。
總而言之,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對幼兒園美術活動的開展具有深遠影響,它不僅提高了幼兒對美術學習的濃厚興趣,還提升了幼兒的審美能力和創新能力。在此基礎上,多媒體技術在幼兒園美術活動中應用還方便了幼兒對繪畫的理解和老師對于幼兒繪畫作品的評價,豐富了幼兒園美術活動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