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我國教育政策的推進和發展,我國職業教育也得到了迅猛的發展,兩課、信息化教學大賽、微課教學比賽、課堂教學比賽等一系列賽項開展得紅紅火火。其中作為近年來注重課堂教學過程的課堂教學大賽,也越來越受到職業學校任課教師的極大關注。該賽項的宗旨在于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標準在課堂中的有效落實,提高教學研究與實踐的能力,提升教師信息化技術能力,檢驗教育教學方法的靈活性和有效性,立足課堂,規范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課堂教學大賽根據專業特點和共性,隨機抽取課堂比賽內容,在抽取比賽題目后,選手們可以有24小時的準備時間。在此期間,比賽選手要完成教學設計、教案、學案,并能夠運用好信息化技術手段完成一節40分鐘精彩的課堂教學任務。通過課堂教學大賽,自己的教學理念、教學能力、教學技巧、信息化技術手段等方面獲得了較大幅度的提升,但在時間掌控、教學過渡方面還存在著不足。通過分析比賽過程中得與失,下面從教學目標、教學設備、教學對象、教學設計、信息化技術手段、教學過程等方面提出自己的思考。
一旦比賽題目確定,一定要根據課程內容查看該專業本課程課程標準,仔細研讀,確定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及難點,不能隨心所欲地確定課程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難點。如果課堂當中,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出現錯誤,課堂效果再好,信息化技術再先進,也將對比賽成績產生不利影響。
考慮到各個學校使用教學設備存在著很大的差別,比賽教師在有條件的情況下一定要對比賽場地進行實地考察,了解比賽場地提供的教學設備或者學生使用的實訓設備。筆者本次參賽的題目是“電動機雙重聯鎖正反轉電路”,實訓室所用設備與自己學校的設備完全不一樣,學校使用電力拖動網孔板,學生在網孔板上完成設備的安裝、調試及維修等工作任務。而比賽場地本次提供的是插接線模塊化的實訓設備,通過比較發現缺少控制電路的熔斷器控制模塊。為了弄清該設備的使用方法,通過對說明書的學習,對設備的使用方法有了清晰的了解。還有要熟悉比賽提供的其他設備,做到心中有數,防止在教學過程中出現設備使用不當,進而影響教學進度及教學效果。
在省課堂教學大賽準備過程中,有一個很重要的環節,就是能夠和上課班級的學生有30分鐘的見面會。比賽組委會提供了這樣的一個機會,作為比賽教師,一定要充分利用這個短暫的時間和學生進行溝通,盡可能詳細了解學生的情況。為了使見面會盡可能達到高效、全面、清晰地了解學生的目的,在見面會之前,筆者提前準備好了相關資料和問題。通過見面會,比賽選手要了解班級的專業情況、年級及課程進度情況;還要了解班級人數、男女生數,班級學生動手能力等情況。在小組合作教學過程時,可以根據掌握的學生情況進行合理分配,使小組之間發揮最大化的團隊合作效果。
一堂好課就像一個情節曲折動人的故事,讓人有峰回路轉的感覺,讓人有豁然開朗的心境,讓人有雨后天晴的清爽。而一堂好課是需要一個好的教學設計支撐的,所以教學設計對于我們的教學非常重要。本人本次比賽內容為“雙重聯鎖正反轉電路”,傳統教學存在著對電路呈現不生動、缺乏對電路設計能力的培養、電路分析能力不足等問題,致使出現學習過程枯燥等現象。針對這種情況,基于課程的定位和技能鑒定的要求,結合生產設備視頻情景導入,對接工作崗位,樹立職業精神,通過交互動畫教師分三步引導(通過“電路存在什么問題?”“選擇什么元器件?”“安裝在什么位置?”),鍛煉學生設計思維,并完成電路設計,從而化解教學難點。通過接觸器聯鎖正反轉電路不能自由切換,引導在接觸器聯鎖正反轉的基礎上進行改造(即添加按鈕互鎖),最后通過實踐操作驗證電路設計。逆向分析即通過設計完成的控制電路存在線路復雜的問題,引導學生簡化為按鈕聯鎖正反轉控制電路。雖然功能上能實現正反轉的自由切換,但是還存在短路安全隱患。這樣就進一步驗證了雙重聯鎖正反轉控制電路的必要性及重要性,突出教學重點。
信息化技術手段在課堂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也越來越深得教師的青睞。信息化技術能幫助學生理解一些比較抽象的運動過程和內部結構等問題,教師應該要充分運用好信息化技術手段來解決問題。但不是所有的問題都需要信息化技術手段來解決的,有些問題還是需要傳統的黑板展示。所以信息化技術手段的應用應該是恰到好處,不可為了炫技而忽略教學的本真。在信息化技術手段方面,本次比賽本人結合平時生產中連續控制設備工作視頻情景導入對接工作崗位,讓學生清晰地認識到將來從事的工作崗位、工作場景,從而幫助學生樹立職業精神。運用仿真技術結合動畫,模擬按鈕聯鎖正反轉控制電路的工作原理和模擬設備的運行情況,讓學生清晰地看到電氣原理圖中元器件的接通、斷開所能引起的設備反應,使學生對電氣原理圖的理解不僅僅停止在圖紙上。
為了解決學生在安裝接線過程中出現的錯接線、漏接線等不安全因素對人身、財產安全帶來的問題,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利用仿真平臺,完成器件選擇、模擬安裝接線,只有通過模擬考核,運行成功,才能進入后續實際的安裝接線過程。通過模擬仿真平臺的訓練,幫助學生理清思路,化解教學難點。
一個好的教學過程,在知識傳遞方面應該是有序遞進的,在前后環節銜接方面應該做到自然。第一教學環節引入要自然,在課堂教學開始時,一般為了讓學生清楚地知道本次課程內容的實際意義或者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情況,任課教師一般以結合實際生產、生活話題引入知識,這樣大大加深了學生的理解,也將課堂知識延伸到課外,往往使學生明確學習目的,激發學習的興趣,理論和實際有機結合起來,也便于學生理解和掌握。第二教學環節過渡要自然,切不可知識點跳躍幅度大,前后銜接不合理,學生由于知識基礎、思維能力方面的限制,無法將所學知識銜接和理解,學習完了一頭霧水。第三教學環節應急處理要自然,在平時教學過程中,也會出現各種各樣的突發情況,特別是教學比賽中的借班上課,場地、設備、學生都有可能出現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所以在教學設計過程中,也要考慮突發情況的出現,如網絡信號不好,導致信息化技術手段(微信平臺、網絡同頻、現場連線等)無法實現時,教師該如何解決,這其實也是考驗教師的教學機智和反應能力。
通過課堂教學大賽,讓筆者感覺到想要上好每一堂課都是不容易的,需要我們從教學定位、教學設計、教學環節、信息技術、應急處理等方面考慮周到。這離不開教師本人知識水平和能力,還需要不斷地歷練以及教學技巧和經驗的不斷總結,信息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所以作為任課教師,我們時刻需要不斷努力,才能培養出更多的高素質高技能的人才,更快實現制造強國戰略目標。
[1]黃金榮.關于機械制圖課程信息化課堂教學比賽的思考[J].內燃機與配件,2017,(15):147-148.
[2]王峰.基于信息化實訓教學比賽的中職機電教學改革問題與對策[J].教育現代化,2017,(16):53-54.
[3]辛春梅.關于中職學校化學課程教師信息化教學設計說課比賽的思考[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6,(3):11-12.
[4]楊坤,趙同彬,程國強.工程類課程的微課教學模式創新與實踐——參加全國首屆高校教師微課教學比賽的思考[J].中國地質教育,2014,(2):53-55.
[5]劉婷婷.信息化教學設計及說課比賽之我見[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14,(3):100-1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