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充分利用課堂時間,實現教學效率的最大化,是每一位教師的追求,而信息技術教學由于課時偏少,因此課堂教學時間顯得更為重要。如何把握課堂,合理開展復習、新授、實踐、鞏固、創(chuàng)新、總結呢?作為一名信息技術教師,筆者在每節(jié)課前都會在腦海中演練一遍課堂環(huán)節(jié),回憶課堂教學的重難點,以保證課堂教學順利、流暢地開展。課后再及時反思,這節(jié)課學生學會了什么?他們對哪些教學環(huán)節(jié)更感興趣?哪些教學環(huán)節(jié)需要改進?在一節(jié)課上,學生需要掌握什么?課后收獲了什么?等等。
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課程是根據不同年齡段學生的心理發(fā)展特點、智力發(fā)展特點進行設置的。因此,教師使用教材進行課堂教學也要遵循學生的心理特點,發(fā)揮教師的引導作用,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帶領學生經歷發(fā)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引領學生掌握知識,要做到這一點,教師就要做到心中有數,明確教學目標,從而建立起有效課堂。
所謂有效,應該是指在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之后,學生能夠獲得某些進步或發(fā)展。筆者認為,只要學生有所收獲,就應該算是一節(jié)有效的課堂教學。那么,如何提高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呢?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充分的課前準備是課堂教學有效進行的前提,課前準備就是備課,既要備教材,也要備學生??鬃釉陂L期的教育實踐中提出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則,這一原則的核心是對不同的受教者施以不同的教育,強調對不同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做好預設,在認真?zhèn)湔n的同時備好學生,及時反思,發(fā)現問題,從而改正和解決問題。
老師們都有這樣的感受,如果課前認真研讀教材,準備充分,課堂上往往能侃侃而談,信手拈來,學生就會被教師的情緒所感染,注意力也會更加集中,師生互動更加頻繁,氣氛更活躍,這樣的課堂時間過得特別快,教師教得輕松,學生也學得愉快。反之,如果課前準備不充分,只是匆匆看一遍,那在課堂上就只能念教材,教教材了,學生也學得無趣,這樣的課堂是失敗的。因此,在備課時,一定要準備充分,做好預設,避免出現意外情況。
信息技術學科現用的教材是2016修訂版,與舊教材相比,修改內容并不多,但只要認真研讀教材就會發(fā)現,一些圖片進行了更新替換,個別信息技術用語進行了修訂,部分教材甚至進行了課時調整和版本升級,整套教材更加規(guī)范、實用。筆者認為,要想對教材有全面的認識,充分的理解,教師就需要通讀教材,了解一學期教材的總目標,在此基礎上再研讀每一課教材,對教材進行深加工,確定每一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及教學設計,并制定分層任務,以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微視頻是微課的核心組成部分,微視頻就是用簡短的幾分鐘突出課堂教學中某個學科知識點的教學。信息技術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學科,信息技術課堂有別于其他傳統(tǒng)學科,它主要通過任務驅動展開教學。在具體教學中,學生由于存在個體差異,針對同一個知識,有的學生通過自學教材就能掌握,有的需要同學幫助,有的還需要教師引導,因此,教師要針對學情,實施因材施教策略,從而有效提升教學效率。例如,四年級上冊“用結構圖表達信息”,該課的學習目標是學生能夠根據不同情況恰當使用結構圖。在教學過程中,由于結構圖比較復雜,特別是增加同級結構和下屬結構容易混淆,而運用微視頻就可以輕松解決這一問題。學生根據自身情況,通過快進、暫停等功能,找到視頻中的解說,從而有效解決相關問題,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巡視,及時對需要幫助的學生進行解說。實踐證明,運用微視頻不僅體現了差異性教學,還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我們正處在變革的時代,技術改變生活,比如,共享單車的出現改變了我們的出行習慣;網絡購物的盛行轉變了人們的購物思維;QQ、微信等通訊方式縮短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那么教育呢?繼微課、可汗學院、慕課之后,各種教與學的工具陸續(xù)出現,工具的介入改變了教師的教學習慣,轉變了他們的固定教學思維,提升了教學效率。但“科技不能取代教師,用科技的教師卻會取代不用科技的教師”,信息技術教師尤是。智慧教學平臺、思維導圖、大小屏互動工具、微彈幕、雨課堂師生互動軟件、電子白板交互工具、Zoomlt傳統(tǒng)演示工具,不同工具適合不同的教學情況,教師應根據課堂需要進行恰當選擇,只有這樣才能事半功倍。
智慧教學平臺類似多媒體廣播教學系統(tǒng),但更有助于教師打造精彩互動課堂,可以提供全程動態(tài)評價和立體互動交流。實踐證明,大小屏互動非常適合鼠標鍵盤教學,教師可以用手機拍攝學生的錯誤指法,并展示在大屏幕上,從而讓學生及時發(fā)現自身的錯誤并加以糾正。但是,在目前的教學環(huán)境下,運用師生互動軟件在小學階段條件還不成熟,為此,教師可以結合智慧教室的使用,實現輕松互動。比如,電子白板等交互工具不僅可以制作課件,還有無限頁書寫、繪畫和強大的輔助工具,交互效果好,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互動教學。
不同于其他現代教育技術,多媒體廣播教學軟件是信息技術課堂的標配,筆者學校使用的是極域電子教室2010版,它不僅可以為課堂教學提供屏幕廣播、學生演示、文件分發(fā)、作業(yè)提交等常規(guī)功能,還可以進行試卷編輯和隨堂小考,教師可以快速開展小測,限定考試時間,學生答題提交后,電腦自動評分,立即顯示小測結果柱狀統(tǒng)計圖,學生知識掌握情況一目了然,為后續(xù)教學開展提供依據。課堂管理模塊中黑屏肅靜可以對個別、部分、全體學生執(zhí)行黑屏肅靜,禁止任何其他操作,以達到專心聽課的目的。遠程命令可以對學生進行遠程開機、關機、重啟等操作,甚至關閉學生正在運行的應用程序,達到更好地管理課堂的目的。不同課堂適用的不同現代教育技術,正確選擇并熟練使用,可以大大提高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規(guī)范信息技術學科評價方法,平時成績與期末成績的總和組成學生一學期的基本技能評定成績。每節(jié)課后,筆者都會認真查閱學生提交的作業(yè),并評定等級。每節(jié)課前都會對上一堂課作業(yè)優(yōu)秀的同學、有進步的同學進行表揚,以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此外,還可以通過作業(yè)了解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發(fā)現問題,反思教學環(huán)節(jié),修改教學設計,下一堂課再進行適當的教學補充,可以使課堂教學更加有效。
綜上所述,在現代信息技術背景下,教師可結合學科特點,在課前備課過程中認真思考,反復琢磨,在課堂上根據實際情況選用微視頻和現代教育技術手段,課后及時進行反思,作業(yè)評定、反饋,信息技術課堂就會更加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