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小梅
(南京特殊教育師范學院 江蘇 南京)
近些年,國家實施科教興國的戰略,科技創新深入人心,我國的科研經費投入增加,而高校作為科研研發的主要基地,科研經費已逐步成為高校事業收入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每年獲得的科研項目也日益增多,科研經費來源渠道多元化。同時,為了完善科研項目資金管理,2016年3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完善中央財政科研項目資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見》,意見要求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增強科研人員“成就感”。新形勢下,如何在松綁式的大環境下,防范科研管理漏洞,提高科研成果轉化,成為高校科研經費管理的核心內容。
高校大部分的科研管理制度都是照搬照抄國家相關的科研制度和文件,沒有結合本校的實際情況,制定合適的科研管理制度。老師在獲得課題立項后,不清楚哪些可以報銷、哪些不能報銷,造成在報銷的過程中出現隨意列支現象,報銷與科研項目無關的費用。科研經費報銷中,財務部門在審核時提出異議,經費報銷人會讓財務人員拿出政策文件提供依據,財務人員有時無法提供,這樣在核算過程中帶來很多矛盾,同時也造成課題負責人繼續列支與科研項目無關的支出。
首先,高校科研項目預算編制不合理、不科學,預算執行不力的現象普遍存在,最終實際開支與預算安排大相徑庭。由于高校在科研項目立項申報時,一般由課題負責人編制預算,科研人員缺乏財務管理意識,不清楚財務核算科目的內容,完全按照自己的理解來編制預算,項目預算隨意性大,沒有合理依據,導致課題實際支出與預算存在較大的偏差。高校為了提高科研項目的數量,鼓勵老師積極申報科研項目,主要重視項目申報的內容及申報成功與否,而科研項目預算編制往往被忽視。
其次,在“放管服”的大環境下,高校科研項目經費實行項目負責人負責制的管理模式,課題負責人作為課題經費的直接審批人,科研經費預算執行過程中,科研管理部門缺少監督,沒有及時了解科研經費的支出進度和支出的合理性,缺少中間控制環節,對科研經費支出預算的控制力不夠。同時由于課題最初的預算編制隨意性大,課題負責人實際發生支出時,無法跟項目預算吻合,一方面造成課題經費無法報銷,另一方面造成科研人員與財務人員發生沖突,認為財務人員有意刁難他們。
科研經費使用本應遵循“專款專用、勤儉節約”的原則,但實際使用中科研項目支出混用竄用現象比比皆是。科研人員一般都獲得了多個課題,很難區分這筆費用應該屬于哪個項目的支出,實際報銷時,課題負責人簽字時往往隨意性大,造成課題經費混用,最終導致項目經費的使用無法按照預算編制執行,同時由于財務人員沒有參與科研項目的預算編制,更不了解項目的執行進度,所以在課題報銷時很難檢驗科研經費的使用進度跟項目實施進度的一致性,科研人員虛報支出時,財務部門也無法控制,導致大量的個人支出或非科研項目支出用在科研經費里,大大地降低了科研經費的使用效益。
科研項目經費到賬后,財務部門會通知科研管理部門辦理立項手續,科研項目在財務系統生成項目號后,科研項目負責人就可以通過查詢平臺查詢自己的項目經費。很多科研項目負責人認為項目經費立項后,項目經費的使用完全由自己掌控,可以慢慢使用,同時由于科研人員一般都負責幾個課題,在實際使用中,會集中在某一個課題中支出,導致其他科研項目發生少量支出甚至沒有支出。當前大部分科研經費都來源于財政撥款,財政部門要求高校要保證執行進度,兩年以上的財政專項將被收回,而很多科研項目兩年內無法完成結題,導致財政資金滯留,執行進度緩慢,最終學校迫于財政專項資金被收回的壓力,不得不催促科研人員在短時間內報銷完科研經費,最終導致虛開發票、虛列勞務費等行為,科研經費使用效益大打折扣。
大部分高校在科研經費管理中,沒有建立績效評價機制,對教師科研業績的評價更多地關注課題的立項、課題經費數額以及發表論文的數量,忽視了對科研經費預算執行效果的評價。而科研經費使用效益的好壞直接關系著科研經費管理水平的高低,當前高校科研環境下,科研管理部門重點關注科研項目能否如期結題完成相應的科研任務,對于科研經費使用合理性效益性關注較少。績效考核成為高校科研經費管理中的短板,缺乏相應的績效考核指標,科研項目投入多少、科研項目的研發時間長短以及科研項目研究成果的高低等,這些都是考核科研經費使用效益性的重要指標。由于科研項目沒有績效考核要求,導致科研人員科研研發的積極性大大降低,造成科研成果轉化低。
一方面,科研管理部門要從科研項目立項時就對教師們進行培訓宣傳,按照項目類型分別解讀項目管理規定,重點告知科研經費歸國家所有,科研人員應該意識到雖然國家給科研人員充分的自主權,但必須嚴格按照規定使用科研經費。另一方面,財務部門積極參與科研項目管理,按照科研經費財務管理制度對科研項目預算編制進行指導,讓老師們熟悉科研經費報銷流程,知曉科研項目的開支范圍以及定額標準。
隨著學校科研收入的日益增加,高校領導層應高度重視科研經費的管理,意識到學校是科研項目的承辦單位,是科研項目的主要責任主體,學校要完善科研經費管理體制。
首先,學校要依據中辦發〔2016〕50號文件精神,完善科研經費管理制度,按照科研項目的類別分類進行管理,梳理科研項目管理的流程,明確項目負責人的責任、各類項目的支出范圍等,既要提高科研人員的自由度,又要保證科研人員在使用科研經費時有據可查。
其次,各職能部門要相互協調配合,明確相應的職責。科研管理部門負責科研項目的申報、評審論證、立項并配合財務處完成科研項目預算編制工作。財務處負責科研經費的來款到賬確認、科研經費的日常報銷審核,保證科研經費使用合理合法合規,并在科研項目結題時提供財務決算數據。作為科研經費使用的監督部門,內部審計機構應將科研經費審計納入日常工作中,對重大科研項目要實施全過程跟蹤審計。
最后,科研經費實施項目負責人制,項目負責人作為直接負責人,應知曉科研經費管理制度,按照項目預算使用經費,對科研報銷的每一筆支出的合法合規性負法律責任。
在科研經費管理過程中,科研管理部門和財務部門要建立信息溝通平臺,共享科研項目管理信息。科研經費到賬后,財務部門及時將課題經費到賬信息通知科研管理部門,科研管理部門要將科研項目立項的完整資料報給財務部門。在撥付配套資金前,相關部門要進行溝通協調,確保課題立項資料真實無誤,立項程序合法合規。財務部門要對項目資金進行嚴格監控,及時把不合理的開支情況通報科研管理部門。
內部監督是整個科研經費監管體系的重要基礎,當前很多高校都設立了內部審計機構,作為高校監督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科研經費管理中應積極發揮內部審計的職能作用。從科研項目的立項、執行、結題進行全過程監督,從科研項目的結題審計轉變為事前和事中審計,特別是重大科研項目,應該實施跟蹤審計,從而保證科研經費使用的規范和高校,提高科研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
目前高校科研部門會根據教師每年的科研成果、申報的課題類型以及課題到賬經費進行獎勵,課題經費實際使用情況缺少績效評價分析,對于不能按時結題的項目也沒有相應的懲罰措施。科研經費的使用效益如何、成果有哪些,都成為項目資助方關注的重點,也是衡量高校科研管理工作成效的一個重要標志。高校應該進一步建立和完善科研項目的績效考評體系,從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對科研項目進行綜合評價,將科研項目的先進技術水平、研究成果、經費使用合理性等納入績效考核指標體系。與此同時,推行獎懲機制,科研成果獲獎給予獎勵,增強了教師科研研發的動力,對于科研項目未完成或考核不合格的實施懲罰,扣將相應的績效工資,從而促進教師高質量地完成科研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