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農安縣永安鄉中心小學校 吉林長春 130233)
幼小銜接工作需要幼兒園和學生家長及小學三方共同進行交流溝通和配合,在幼兒園教育階段就要把相關的問題進行歸納總結分析對策,為了使學生能夠順利進行小學教育做好準備工作。幼小銜接工作應當根據每個學生各自的特點去找到解決問題的根本方法。當幼兒進入到小學階段,首先要面對的就是和幼兒園教育完全不同的小學教育模式,幼兒要快速的融入到新的學習環境當中,要面對新的同學和老師。在幼小銜接的時期,幼兒的身心發育都不夠健全,兒童可能會在適應小學教育時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本文就對幼小銜接的策略進行初步的初步的探究,使幼兒能夠快速的適應到小學教學的環境,在小學階段快樂成長。[1]
首先要對孩子進行仔細的觀察,及時的發現在幼小銜接的過程當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并找到問題的根本原因,制定出具有針對的有效的策略方案。在處理幼兒園與小學教育的銜接問題時,學生家長和幼兒教師往往存在著不同的觀點。學生家長普遍認為幼兒應該學習多方面的知識,在進入小學階段時就可以比其他孩子存在著明顯的優勢從而能夠緩解孩子在小學教學階段的學習壓力。但是大部分的幼兒進入到一個新的學習環境后并不能快速的融入其中,不能夠將注意力集中在學習上,對幼兒來說這一切都是陌生的。所以,幼兒教師要在幼兒園階段就積極的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和正確的學習態度,使幼兒養成在課堂上集中注意力,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當中的好習慣,培養幼兒的團隊協作意識和基礎的人際交往能力,這樣有助于幼兒快速的融入到陌生的新的學習環境中。[2]
幼兒園應該為幼兒進入小學階段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同時還應該讓幼兒獲得這個年齡段內應該具有的快樂和幸福,給予學生足夠的嬉戲空間,充分的釋放幼兒的天性。就目前來看,幼兒園教育普遍存在片面性的教學手段,如在進入大班后突然強制性的進行小學教學模式,把小學教育的要求完全照搬硬套在幼兒園的教學中。幼兒園沒有從幼兒的身心發展還不健全的實際情況出發,極有可能對幼兒造成心理障礙,使得幼兒有了厭學的負面情緒,這將對以后步入小學教學造成非常不好的影響。幼兒園與小學教學的有效銜接應該要讓幼兒在整個幼兒園教育的過程中,長期的養成好的學習習慣,要循序漸進的緩慢的向小學教學靠攏,在開展相關的教育活動時,一定要從態度、情感、意識等等方面進行全面的考慮,讓幼兒提前感受到小學教學階段的生活方式,緩慢的不斷的改變以往的作息時間,以此來讓幼兒順利的跨入小學階段。
在進行幼小銜接的工作當中,幼兒園可以舉辦各種戶外活動,充分的培養孩子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可以組織大班的幼兒去附近的小學進行參觀,提前熟悉小學教學環境,教師通過有效的引導增強學生對整個小學的行為規范及學習方式的認識和接受能力。幼兒園可以和小學進行協商溝通,免費為幼兒園的大班孩子進行一次體驗式的授課,讓這些即將踏入小學門檻的孩子和小學教師來一個直接的接觸了解,可以很好地消除幼兒對進入小學在心理上的不安情緒。幼兒園教師要和學生家長就幼兒園與小學教育的銜接問題進行思想上的深入探討,因為家長在整個銜接工作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要使的家長對幼小銜接有足夠的重視,把相關的銜接方法策略與家長進行溝通,使家長積極的配合幼兒園關于幼小銜接工作的開展。可以計劃組織學生家長陪同幼兒進入小學,親身感受幼兒園教育和小學教學的區別,對幼兒的學習環境有了清晰的了解,明白幼兒教育是要為小學教育打好基礎的初級教學,方便幼小銜接工作的順利開展。
總而言之,幼小銜接工作是小學、學生家長和幼兒園三方共同的工作,三方應該加強溝通,防止出現影響孩子身心健康的教育脫節的問題出現。學生家長在整個幼小銜接階段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時小學和幼兒園進行有效的配合也是整個銜接階段的關鍵因素。幼兒園教師應該幫助學生家長確立正確的銜接思想,這樣有助于讓幼兒順利的融入到小學教學當中。幼兒是祖國的花朵,未來的希望,家長應該對幼小銜接轉換保持足夠的重視,積極的參與其中,通過適當的方式處理好它們的銜接,全面促進幼兒的身心發育,同時提升整個教學的質量和效率。[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