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山市沙坪街道鎮南小學 廣東鶴山 529700)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這就要從小培育學生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興趣。[1]
德育課的德育方法單一化,說教仍占主導地位,忽視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把學生當成是消極接受道德說教的“錄音機”、沒有自主和獨立思想的教育對象,因而無法取得良好的德育效果。
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基礎和起點。目前我國的家庭教育還存在許多誤區,家長“教不得法”的現象廣為存在,這給學校教育設置了很大的障礙。而社會教育是學校教育的補充和支撐。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利益主體的多元化導致了人們思想道德觀念的多樣性和復雜性,使得社會教育從總體上來說顯得“薄弱無序”,給我們的學校德育產生了不良的負面影響。[2]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與網絡的普及,網絡為學校的德育工作提供了新手段、新技術、新條件,與此同時也增加了學校德育工作的難度。因為網絡文化具有及時性、虛擬性、交互性、共享性、多樣性、開放性等特征,再加上中小學生心理具有不成熟、不愿承擔責任、又好新鮮、追求刺激、自由時髦的特征,網絡文化闖入學生學習和生活之中便成了必然。[3]
德育教育面臨著新的挑戰,我們在正確把握新課程“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的核心理念下對中小學德育教育工作的特點、規律、思路及政策的基礎上提出解決措施。現本人針對上述問題做出以下實踐與思考:
幾年來我們大致經過經典導讀、經典誦讀、經典教育三個階段。我校秉承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理念,遵循小學生身心發展規律,開展了“誦讀國學經典、啟迪智慧人生”的中華經典誦讀特色教育活動,對學生良好品德行為習慣的養成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取得了顯著的成效。[3]
古人云,“師者,傳道授業解惑”,老師是“人類靈魂工程師”,在教書育人、傳播人類文明、培養合格人才、提高民族素質中委以重任。師資質量對學生受教育的程度起關鍵作用,因此,必須加強老師在民族團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專題方面的培訓,以教人者教己,在教研中收獲自我,收獲進步。開展好學生誦讀活動,教師誦讀必須先行,以不斷掌握更多的國學經典內容,更要用國學的核心精神不斷修養自身,體現良好的言行風范,為學生做出表率。教師誦讀不等于將學生誦讀的內容先行備課,而是要把握國學的核心精神,又因為時間、精力所限,因此必須有選擇地進行誦讀。
以知識文化傳授為基礎,在夯實學科知識中增強道德教育。始終圍繞民族團結的主題,結合課程,把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教育,貫穿于全學科,全過程,全覆蓋。注重向學生傳授正確的人生觀,將正確政治方向、價值導向貫穿立校辦學、育人育才全過程。在教學過程中,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建設有深度、有溫度的課堂。關注價值觀念的滲透和影響,強化課程育人功能。以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對學生的感情進行陶冶和疏導,讓學生始終體驗到自己的尊嚴感,從而享受學習樂趣,激發學生不斷進取,完善自我。
結合本土特色文化,民風民俗,學校開展形式多樣的校園文化活動,緊緊圍繞落實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堅定理想信念教育,用信仰之光照亮青春路。
(1)舉辦讀書節,開展經典誦讀比賽。學校舉辦讀書節旨在培養學生讀好書、好讀書的習慣,營造良好的讀書氛圍,把讀書當做一種生活習慣,提升學生人文素養,讓校園飄滿書香。
(2)舉辦校園文化藝術展。結合民族團結主題教育活動,以學生為主體,發動學生創作展示自己民族的民風民俗文化,創新載體、豐富內涵、提升水平、展示特色,大力繁榮校園文化,打造文化活動品牌,營造有利于學生健康成長的校園文化氛圍。
(3)舉辦學生運動會。在開展體育運動中,結合民族團結主題教育活動,適當增加其他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營造學校體育發展的良好環境,形成民族團結友愛,珍視健康、熱愛運動、積極向上的良好氛圍,為魅力校園增色、為健康中國添彩。
(4)開展“倡導文明修身,培育君子之風”教育活動。開展基礎文明禮儀、課堂文明禮儀、文明禮儀素養訓練、禮儀文化學習等教育活動。
現代社會發展突飛猛進,學校要適應時代的發展,根據學生來自五湖四海的特點,加強與學生家庭的溝通?!鞍倮锊煌L,千里不同俗?!?,挖掘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民風民俗,發展和完善學校的特色教育,為社會培養合格的人才。
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探討獨特的僑鄉資源的開發:① 家鄉的節日民俗;② 家鄉的歷史名人;③ 家鄉的風景名勝;④ 家鄉的方言童謠;⑤ 家鄉的民間游戲;⑥ 家鄉的特產;⑦ 家鄉的傳說故事……自古以來,鶴山文化名人輩出、人文底蘊深厚,歷史上涌現出詠春拳一代宗師梁贊,譽滿東南亞的“獅王”馮庚長,王老吉涼茶創始人王澤邦,源吉林甘和茶創始人源吉蓀,清末國學大師易大廠,“東亞畫壇巨擘”李鐵夫,“中國電影皇后”胡蝶,兒童音樂作曲家宋軍等文化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