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新縣第一中學 湖北黃石 435200)
在高中語文新課標中指出,“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是語文教學的三個基本維度,在閱讀教學中也不例外。在三維目標指導下,高中閱讀教學要三管齊下,在強化學生閱讀能力的基礎上,注重教學過程中“教與學”的方法,注重學生的閱讀情感體驗和價值觀培養,引導學生在閱讀中碰撞出更多的智慧火花,在閱讀中創新求變,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1]
由于長期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高中閱讀教學仍以培養學生的應試能力為主,字詞句篇是閱讀教學的基礎內容,同時也是開展閱讀教學的基礎。而在閱讀教學的三維目標下,教師要善于創設問題目標,提高學生的文本分析能力,能夠帶著問題去閱讀,通過問題深化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這也是閱讀教學的關鍵環節。在閱讀過程中學生要反復品味文本內涵,從中獲得更完善的審美體驗,尤其是改變學生的閱讀思維。在高中現代文閱讀中,記敘文是其中的一項主要內容,結合學生的知識與技能的培養要求,教師要注重記敘文中的情節內容,作者的表達形式、文章的中心思想等,了解寫作手法和文化內涵,從而幫助學生建立更完整的閱讀知識體系,提高現代文閱讀教學的針對性。[2]
例如在閱讀概念認知教學中,教師要幫助學生梳理不同的閱讀概念,使學生清楚認識修辭方法、表現手法、表達方式的概念不同。修辭方法是語言修辭中應用的手法,如夸張、比喻、反問、隱喻、排比等;而表現手法包括了欲揚先抑、設置懸念、借景抒情、象征、對比等不同形式;在表達方式上則由議論、抒情、記敘、說明等。對于學生這些易于混淆的概念,教師要進一步強化知識邏輯性,為閱讀教學的開展奠定良好基礎。[3]
高中語文現代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注重過程與方法的實現,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聯想能力,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通過三維目標驅動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注重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使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在閱讀過程中完成知識的理解和內化。教師要注重過程與方法的提煉與轉化,并將這種轉化思想傳遞給學生。
例如在《外婆的太陽蛋》閱讀中,教師要突出閱讀過程的“遞進性”,也就是通過人物與情節的塑造,在學生心理中建立起“外婆”這個形象,隨著閱讀的深入,外婆的形象會更加具體和立體。在人物塑造中,作者采取的白描和側面烘托兩種形式,通過事件與人物的融合展示出“我”對外婆的情感,進而與讀者形成共鳴。文中作者有直抒胸臆,也有自身情感的委婉表達,而這些寫作技巧也會讓學生們在閱讀中有所收獲,能夠從字里行間深入探究,最終找到作者的創作意圖,并與自身情感形成碰撞與融合。
教師要善于引導點撥,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而不是僅僅拘泥于文本表面的閱讀。如文中寫到夕陽的余暉映在外婆的臉上,作者的眼睛有些濕潤。那么是怎樣的情感驅動會讓作者有這樣的表現?作者說外婆一手煎蛋時就想楊過,這又表現出作者怎樣的情感思想?教師這些具有引導性和拓展性的問題往往能夠啟發學生的閱讀思維,從而轉變視角和閱讀切入點,增加閱讀理解的深度。求新求變的過程中,學生的學習過程將更生動具體,進而掌握閱讀技巧和方法,幫助學生拓展閱讀思路,能夠多角度、多層面的分析問題,進而拓展學生的閱讀思維。
高中語文新課標指出,閱讀教學要注重學生情感的碰撞,通過閱讀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在現代文閱讀教學中,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受到了高度重視,這也是閱讀教學改革的重點內容。閱讀過程本身就是一個審美過程,文本當中浸透著作者的情感與價值取向,而學生在閱讀過程中,也要注重閱讀情感的探索,并從中拓展延伸,深度發掘其內涵。
在現代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因為學生性格、情感體驗、經驗閱歷等方面有著很大差異,因此對于文章情感的體驗也會有很大不同。這就需要教師做到因材施教,在閱讀教學中可以采取差異化教學法,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三維目標重構,以此提高學生的閱讀學習效率。
例如在《林教頭風雪山神廟》一課閱讀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去理解,是怎樣的外因和內因,讓林沖的改變了原來逆來順受的性格,是什么讓他不再委屈求全,繼而敢于反抗?通過這些問題的分析,能夠使學生認識到“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的道理。同時,教師更要注重正確的理念引導,讓學生認識如何面對挫折,在挫折和逆境面前有怎樣的態度。在直面困難過程中要理性客觀,做到不偏激、不懦弱、不悲觀。通過文本閱讀與學生的思想教育相結合,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有所感悟、有所收獲,從而真正實現高中現代文閱讀的三維教學目標。
三維目標與高中現代文閱讀教學相結合,教師需要注重目標導向,幫助學生構建起完善的閱讀學習體系,做好課程設計,在教學過程中注重三維目標的滲透,激發學生的閱讀學習興趣,鼓勵學生敢于創新求變,注重學生情感與價值觀的培養,實現閱讀教學的有效延伸,從而突出閱讀教學的人文價值和審美價值,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