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長縣黑家堡鎮(zhèn)中心小學 陜西延安 717114)
課堂雖實現(xiàn)開放,但開放虛晃一槍,缺乏靈活性與自由度,缺乏對智慧的挑戰(zhàn)和對好奇心的刺激,缺乏情感體驗,學生的生命力在課堂中得不到充分發(fā)揮,我們的課堂就成了“開放秀場”。
案例1:綜合實踐活動之《找春天》情境實錄
課堂上,教師借助多媒體播放花紅柳綠的春天,公園里百花盛開,花朵五顏六色,姹紫嫣紅,形態(tài)萬千,紅色的、黃色的、橙色的,綠色的,紫色的……小草從土中悄悄鉆出來,隨風輕拂,張望著美麗的春天。學生在多彩的畫面中,感受到春天的春意盎然。看完后讓學生說說春天還有哪有特征,在這百花盛開的春天,你會做什么。學生興致勃勃地回答著“春天小河的冰融化了。”“春天我們要去虞山放風箏。”“春天小燕子從南方飛回來了。”課堂氣氛很是活躍。臨近下課,教師有意設計了開放性教學:“小朋友們,春天到底是怎么樣的呢?下節(jié)課我們就走出教室,大家一起去找春天。”
下課了,學生一擁而上,“老師,老師,我們去哪里找春天啊?”老師的臉上已經(jīng)沒了剛才的笑容,有點不耐煩地說:“先不去了,下節(jié)課我還有別的事情。”學生一臉可憐,悻悻而歸。
防止措施:“模式忌局限,處處可育人”
綜合實踐活動是一門綜合課程,是開放的課堂,流動的課堂,教材內容的設計不局限于課堂內的教學活動,教學內容可以從教科書擴展到學生的整個生活空間,包括社會生活中對兒童發(fā)展有意義的題材,把教學內容和本地區(qū)實際有機聯(lián)系起來;同時關注社會新的發(fā)展和變化,及時豐富、充實課程內容,增進課程內容的現(xiàn)實性和親近感。老師應打破包教的模式,打破教室的框框,帶領學生走進大自然,親近大自然,去欣賞、觀察、調查。老師要想真正走進學生的心靈,就要樹立“教育無小事,處處可育人”的教學觀念。老師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發(fā)生在學生身上的一切小事,要留心自己的語言、行動,任何一個無意的承諾或者評價都會給學生心靈帶領影響。老師應該做到不管在課堂還是課外,都能敏銳地捕捉教育時機進行教育,要讓生活的每一個細節(jié)都成為學生道德行為引領的榜樣。
綜合實踐活動課堂老師一般都過分追求預設教學流程的落實,一心按照自己的預設流程進行流暢性的教學,而像這樣學生的主體地位毫無體現(xiàn),教學行云流水,水到渠成,老師卻不起引領作用的課堂,就成了“演出秀場”。
案例2:綜合實踐活動之《我們的合作》情境實錄
曾經(jīng)觀摩一位老師上公開課《我們的合作》,老師安排學生做拉彩球的游戲,學生五個一小組進行游戲。游戲結束后,老師問:“我們怎么樣才能把彩球從小瓶里順利拉出來呢?”學生七嘴八舌地討論起來了,其中一個學生回答說:“老師,換一個瓶口大點的瓶子,我們就可以把彩球拉出來了。”另一個學生也不甘落后,接著話題說:“也可以把球換的小一點。”看來,學生的回答都沒有達到老師預設的,這時候老師有點失望了。忽然一位學生站起來說:“老師,我們要發(fā)揚合作的精神,一個一個拉,就能把彩球拉出來了。”老師的臉色立馬微笑起來,目光一下子聚集到了回答“合作”的學生身上,并很滿意地連連點頭。當然,她的課也就按預設的方案順利地進行了下去。
防止措施:“流程互動真,星火能燎原”
新課程下的綜合實踐活動教學是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對智慧沒有挑戰(zhàn)性的教學是不具有生成性的,沒有生活氣息的教學也是不具有生成性的。綜合實踐活動的教學應該珍視每一個學生獨特的發(fā)現(xiàn)和奇異的思維,珍視學生生活的價值。如果案例中的那位老師能夠捕捉、利用生成性的資源,及時表揚兩位學生的奇異的思維火花,我們的課堂不是照樣可以讓學生感受到合作的快樂嗎?如果老師在課堂上面對學生的爭議,把生成的問題留給學生自己去解決,讓學生去體驗、感受,一定可以在課堂上看到每一個學生真情互動的火花,智慧的火花。“流程互動真,星火能燎原”,讓我們的綜合實踐活動課堂真正成為學生生命活動的樂園。
活動體驗引入綜合實踐活動課堂,課堂氣氛顯得異常活躍,但活動的實效性、針對性極為不強,學生不能真正在活動中有所體驗和感悟,不能通過經(jīng)歷過程,提升學生認知水平和實踐能力,這樣的課堂只能成為“活動秀場”。
案例3:綜合實踐活動之《我的勞動感受》情境實錄
在學習課題《我的勞動感受》后,為了營造活動的氣氛,老師設計了一系列的體驗活動。等到老師發(fā)出停止的指令,學生依然開心的說話聲一直持續(xù)著,誰也不肯停下。見此狀況,老師只好提高嗓門,強制學生停下來,讓心回到課堂,這樣才結束了活動。從表面上來看,學生在活動實踐,老師在實施活動教學,課堂顯得很熱鬧,但靜心思考,這種活動從根本上來說是無效的,因為它毫無意義。
防止措施:“活動設計巧,聽者倍感親”
新課程實施后的綜合實踐活動和以往的有所不同,活動性是其基本特征之一,它是以兒童直接參與的主題活動、游戲和實踐活動為組織與實施方式,引導兒童在活動中獲得經(jīng)驗和體驗的課程。課程性質決定了綜合實踐活動堂實施活動化教學。但是老師在策劃活動的時候,要吃透課程標準,一定要對活動加以精心設計,仔細斟酌實施活動是否有利于達成目標,是否能促進學生發(fā)展。老師只有做到“活動設計巧”,課堂才能找尋到真精彩,學生方能“聽者倍感親”。以上案例,老師僅僅是為活動而活動,失去了活動教學的真正意義。如果老師精心設計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真真切切感受到勞動的酸甜苦辣,就是成功的綜合實踐活動。
面對活生生的孩子,面對鮮活的現(xiàn)實環(huán)境,如何讓我們的綜合實踐活動課上得更精彩,老師只有轉換角色,更新理念,避免種種因誤解新課程精神而出現(xiàn)在教學中的作“秀”現(xiàn)象,關注于如何使我們的綜合實踐活動教學彰顯于行動、生活這一實、活的層面。綜合實踐活動,唯有激活學生的情感意識,增強教材真正的說服力,讓學生感受生活的真實大舞臺,才能找尋到課堂的真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