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底技師學院 湖南婁底 417000)
高職院校的基礎教學目的就是提高學生的實踐技能,這與理論知識教學沒有沖突,甚至還存在較大的聯系。就當前的教學情況來說,還是存在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不一致的問題。對會計專業的人才來說,這違背了會計信息化的發展。因此,就需要提出教學改革與實踐的教學途徑,使學生的實踐技能得以提升。[1]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理論知識教學還是占據整體的主導,導致學生缺乏實踐機會。在現代化社會經濟的發展過程中,企業在開展管理工作時需要利用會計信息化的相關內容對其進行優化,利用相關的管理手段,使企業的整體經濟效益得以提升。會計信息化能夠應用于企業的自動化管理中,使管理方式網絡化。會計專業信息化結構在高職會計專業教學中有重要的作用,高職院校實施教學改革是現代化教學的要求。但是,目前會計信息化難以應用于實際教學過程中,高職會計專業對于培養信息化人才缺乏現代化理念及手段。會計信息化環境的發展雖然為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教學改革提供了契機,但是教師并沒有將其當做一種教學機遇,甚至還對其作用無視,使得教學改革工作的開展沒有迎上適當的時機。因此,需要利用會計信息化實現高職會計專業教學實踐作用的增強。[2]
高職院校在開展會計專業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從管理角度對其進行分析,對教學任務進行改革,使高職會計專業教學課程能夠符合現代化教學的基礎。在改革過程中,高職院校教師需要對學生的會計專業能力進行培養,使會計專業知識進行重構。其需要聯系實際的工作崗位,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僅能夠學習會計專業的理論知識,還可以結合實踐能力的培養提升自己的實際操作能力。
在任何教學形式的改革過程中,都需要對教學內容進行一定的變革。中小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對會計人員的需求比較大,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培養專業化的信息人才,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進行轉變。教學內容的改革要求教師與高職院校注重會計信息化作用的發揮,使得學生能夠利用這種新媒體的形式開展學習活動。傳統的會計專業教學主要是以手工做賬為主,而現代會計信息化教學則是需要培養學生的信息化操作能力,讓其能夠利用網絡平臺對相關的賬務進行處理,符合社會的實際需求。
教學手段的改革主要是基于單一的教學形式使大學生容易在學習過程中產生厭學情緒,對學生的學習興趣及積極性有較大的負面作用。在信息化視角下開展高職會計專業教學,需要對教學手段進行較大的改變。教師需要合理利用多媒體及網絡平臺,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提升學習興趣。在實際開展高職會計專業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對多媒體進行一定程度的利用。為了使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得以提升,其需要應用典型案例,讓學生能夠在多樣化的教學形式中豐富自己的思維。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還可以與教師進行一定程度的互動,加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網絡教學手段的利用是會計信息化視角下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教學的基礎要求。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需要將會計課程與專業項目結合在一起,讓學生對實際場景進行演練,使學生能夠利用網絡平臺操作。教師還可以對課堂秩序進行較好的控制,讓學生完成教師布置的作業內容。
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建立,主要是為了滿足現代化社會以及企業對學生實際能力的需求,可以體現高職院校職業教育的特點以及優勢。在對高職院校會計教學進行改革的過程中,教師需要立足于教學實踐,讓學生能夠根據教學實踐體系完成相關的教學內容。教師要設置實踐模塊讓學生能夠在多個環節的實踐學習中進行綜合的實訓。教師要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會計電算化、納稅實訓及基礎會計實訓等教學,讓學生能夠在綜合體系的學習中提升自己的整體能力。這種教學實踐體系的構建,能夠使得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可以滿足現代化社會的發展對會計人才的要求。
教師作為高職院校教學的重要部分,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需要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這就要求高職院校對教師進行師資培訓,使其實際能力得以提升,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受到積極的引導。高職院校要對教師的教學行為以及思想進行規定,使其能夠明確教學內容以及任務。還可以組織教師參加事業單位的會計信息化實踐,使其師資水平得以提升,為高職院校會計信息化專業人才的培養提供基礎。[3]
綜上所述,在會計信息化視角下開展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的教學實踐與改革,首先要求教師意識到其必要性。其次,高職院校需要對教學改革的任務、內容及手段進行實際的變化。高職院校要建立專業的實踐教學體系,對教師進行培訓,體現課程實踐體系建立的目的。加強教師的教育水平,為會計信息化視角下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整體教學水平的提升提供基礎,加強學生的整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