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大學科學技術學院 浙江寧波 315000)
在現有的高校教育改革中,“工作室制”教育是較熱門的話題。“工作室制”教學是通過項目實戰讓學生能夠學以致用,同時培養專業型、創新型人才。由于學生在校期間缺乏企業真實項目開發的經驗,在就業時表現出的不自信和不專業導致其無法真正展示出個人的能力,從而出現了就業難,就業率低的現象。工作室的開展有利于提升學生進入社會后的競爭能力,特別是對工科專業的學生,相較于理論知識的學習,邏輯思維的培養和項目能力的提升顯得更加重要。而傳統的教學方式主要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的邏輯思維以及動手參加項目開發的能力都受到一定的限制。不同于傳統教學方式的工作室是由教師和學生組成的項目型組織,一切活動的開展、資源的分配均以項目為中心。并且,工作室開展的項目都是教師承接的企業橫向項目、根據企業真實需要進行模擬的項目或創新創業大賽等項目,其綜合性、設計性及實用性較強,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
自20世紀初由德國包豪斯設計學院的“作坊式”教學模式為基礎在各高校興起的 “工作室制”教學以來,對工作室開展的思考和探討引起了廣泛的關注。事實上,如何建立一個可持續發展的優秀工作室,需要考慮到三方面:工作室、團隊、項目。
工作室的開展著眼于社會實際需求,根據市場需求和學生未來就業方向開設多元化工作室。為學生創造“教、學、做”一體化空間,訓練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學生作為工作室的主體,他們的興趣及潛能不容忽視。開設多元化、多種類工作室供學生選擇有利于揚學生的長避學生的短,使他們在就業中更好的發揮自己的優勢。同時為防止開展工作室過程中存在的泛濫和擴大的現象,將工作室分為以下三種類型:
以企業型項目為主的工作室是校企合作之間的橋梁,是學生貼近職業崗位,貼近職場,感受職場氛圍的最直接方式。工作室以工作任務為學習內容,職業情景為學習環境。實施“雙導制”管理制度,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企業參與者為向導,學生與教師即是合作關系又是上司和下屬關系。學生以職業人員的身份進入工作室,一切標準都將企業化,所有的學習實踐都跟個人的考核掛鉤。
企業型項目的訓練是最接近實戰的訓練,通過項目的開發學生可以親身體驗到企業針對項目的設計過程、運營管理以及一系列的開發流程等知識,有利于學生在今后的就業中盡快適應工作崗位,同時也可以解決“高校教學與市場脫節”的問題。
以創新創業項目為主的工作室主要培養創新型人才,同時為學生創業提供場所和一定的經濟扶持。學生參與制定工作室的管理制度、發展規劃、設備管理細則、成員管理獎懲辦法等,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培養他們的獨立創新意識[1]。
相較于企業型項目和創新創業型項目,科研項目的實戰經驗積累會較弱一些。但對于需考研的學生而言是一個很好的提升自我能力的選擇。與企業型項目不同,科研項目的研究內容主要根據導師的研究方向決定。學生可以參與導師的科研項目,也可以自己開展相關的研究。其實用性相較于企業項目較弱,但同樣可以鍛煉學生的項目能力和創新能力。由于科研項目多以論文的形式作為研究成果,因此對英語功底和寫作水平有一定的要求。當然,工作室的開展是面向所有工科學生,即使沒有良好的英語功底和寫作水平,也可以通過在工作室中的學習得到提高。
一個成功的工作室基于一個優秀團隊的建立。在工作室開展前期,經常會遇到 “無人問津”的現象,此時如果急于“湊人”而廣招學生,后期很容易出現因為部分學生對工作室的不重視而導致其他學生和導師的積極性被打消。如此工作室不僅不會成功,反而會面臨解散的危險。
工作室主要由指導教師和學生組成。其中學生是主體,一群優秀學生人才不僅能使工作室充滿活力,還能提升導師對工作室的熱情度,從而更愿意投身于工作室教學中。在吸納學生時,需要制定公平公正且嚴格的選拔制度,以免出現濫竽充數的現象,破壞工作室的學習氛圍。在“教、學、做”一體化教學中,“教”始終在第一位,擔任這一角色的便是指導教師。在項目開發中,導師會教授一些基本的知識,并且幫助學生解決在項目中遇到的問題。導師需要具備豐富的創業實踐經歷或創業能力,且具有強責任心和奉獻精神以帶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對工作室保持長久的興趣。顯然,有上進心的優秀學生和專業的導師可以推進工作室的良性發展,同樣是工作室可持續發展的保證。
項目設計是工作室運作的條件,是人才培養的重要途徑。工作室主要以參賽項目、校外承包項目為主。參賽項目主要是訓練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項目可以是校級項目、省級項目或者國家級項目,這可以根據學生自己的興趣和能力選擇。項目的設計思路、設計方法、任務分配及最后成果的實用性或價值型都由學生自己負責,教師負責協助工作。校外承包項目主要是培養學生對市場需求的感知能力和提升學生的專業素養。同時校企之間可以建立長久的合作關系,企業可以挑選優秀的學生,學生也可以選擇企業參加實習。這種互利關系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積極性,也可以緩解學生就業難的問題。
工作室的開展是高校教學方式的一種新嘗試,其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及動手能力,是培養專業型人才和創新型人才的重要手段。在工作室的開展過程中仍然會面臨大量、復雜而艱巨的工作,比如企業對接等。這就需要導師和學生一起不斷探索與完善,讓工作室保持
良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