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安慶市宿松縣松茲小學 安徽安慶 246000)
教學中,如何讓孩子學會高效地記憶漢字,對識字產生濃厚的興趣,并形成自己的識字方法呢?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我采用了以下形式展開教學:
積極創設各種語言環境,引導孩子們認識生字,牢記生字,掌握并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運用所學習的生字。
1.在課本的語言環境中識字。部編教材一年級上冊的編排中,體現了要在語言環境中識字的意圖。學生接觸的第一課不是拼音這一識字工具,而是一個個貼近他們學習生活的文本,通過看圖、朗讀來認識生字。如“讀課文——讀含有生字的課文中的句子——讀含有生字的課文中的詞語——讀老師另外組織的含有生字的句子或詞語——練習運用新詞”。
2.在日常生活中識字。我們生活的環境是一個學習漢字的廣闊空間,眼見耳聞漢字無處不在,很多生字的認識渠道來源于生活,如店牌名、商店超市的名稱、物品標價牌、電視節目出現頻率較高的字。
如何引導學生展示自己課外識字的成果,把一個人認識的字變成全班認識的字呢?對此我在教室里布置了一面漢字墻,結合課本的單元教學為主題,由課內延伸至課外。漢字墻分成三部分,左邊是新學的生字,中間是與生字相關的詞語,右邊是與主題相關的課外積累的生字詞。漢字墻由專門的同學負責管理,及時更新,每次更新前比一比誰提供的生字多,誰認識的漢字多,誰就是管理員,以此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漢字教學中,教會學生有方法的自主識字才能使他們真正成為會學習的人。隨著識字教學的逐步深入,學生有了一定的自主識字的能力和愿望時,課堂中就應該將學習時間更多地分配給學生。我們經常用的識字方法有“加一加”“換一換”“減一減”“找朋友”“一字開花”等這些方法對學生來說并不難,我們只要引導學生根據漢字的特點,運用適合的方法來識記就能事半功倍了。如語文園地里專門給“包”字加了各種不同部首,根據課文提示“泡”字的左邊跟字義有關,右邊跟字音有關,我們可以引導學生總結,這類字很多都是形聲字,通過添加不同部首表達不同的意思。我們還可以通過給生字歸類,識記一串生字,如形聲字歸類、同偏旁的字歸類、同部件的字歸類……這樣學生自主識字將逐漸變得簡單,識字效率就會大大提高。
在教學中,我發現活用多種識字方法,能應對課堂倦怠;留住學習興趣,提高識記效果。
1.字謎識字。低年級小朋友活潑好動,用猜字謎的方法,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從字謎中牢記了字形。如:“一點一橫長,口字在中央,大口張著嘴,小口往里藏。(高)”
2.順口溜識字。這種方法以幽默風趣、瑯瑯上口的特殊魅力深受小學生喜愛。它能滿足兒童的好奇心,激起他們學習和識記漢字的濃厚興趣。在教學具有相同聲旁字時,根據字形不同編出順口溜。如在認識泡、跑、飽、袍、炮、抱、雹時,教大家朗讀順口溜:有水把茶泡,有腳就賽跑,有飯能吃飽,有衣穿長袍,有火放鞭炮,有手輕輕抱,有雨下冰雹。這樣,教學顯得輕松愉快,學生思維活躍。
3.看圖識字。例如,《口耳目》以兒童最常用的看圖識字的方法,引導學生借助熟識的人體學習“口、耳、目、手、足”等人體器官名稱,通過圖文對照,大聲朗讀識記字形,并且聯系生活經驗理解字義。中國的漢字還有一部分為象形字,它來源于對生活中實物形狀的摹仿。如:“山”“月”“田”“羊”“火”“日”……在課堂上,這類象形字不用教,只要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根據字形看看,說說,畫畫,學生就能一目了然。運用這種方法識字,既讓學生自己記住了生字,又鍛煉了他們說話的能力,發揮了他們無窮無盡的想象力。
4.聯想中識記
引導學生聯系已有的生活經驗,海闊天空的展開聯想。如 “怕”是由心和白組成,可以聯想由于心里害怕,臉都嚇白了;“笑”通過字體變形可以聯想出笑的表情;“棉”可以聯想白色毛巾掛在木頭旁。總之,為了方便記憶可以把字想象成一種心理活動,一個表情,一個故事情節,這樣的識字教學,幽默風趣寓教于樂,易學好記,學生印象深刻,既能展現語文課的趣味性,活躍課堂氣氛,又能提高識字效果。
隨著識字量的逐漸提升,學生運用漢字的過程中,經常會有寫錯別字的現象。各種字音、字形相近的漢字在學生的記憶中有偏差是正常的,但要消除這種偏差也要有好的方法。這需要教師的正確引導和學生的親自嘗試。
漢字是屬于表意文字,在形近字的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分析形聲字形旁的表意功能。如“根、跟、狠、很”有木就成樹根;有足就是腳后跟;有犬就特別兇狠;兩人好得很。又如在學習“運、遠”時,我運用已學的形聲字來引導區分,“云”和“元”都是他們的聲旁,怎么讀就怎么寫。學生經過觀察比較,就能很好地掌握區分這些形近字,從而正確運用。
非形聲字也能引導學生區分記憶,例如教“暖”時,學生很容易和“愛”字混淆。我給他們出了字謎:爪字頭下一個小朋友,坐在地上曬日頭。“是個‘暖’!”“那你們能變一變,使謎底變成‘愛’嗎?”“爪子頭下禿寶蓋,小朋友團結多可愛。”。這樣從漢字本身的意思來理解記憶字形,就不容易出錯。
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通過研究告訴我們,在學習中的遺忘是有規律的,遺忘的進程不是均衡的,而是在記憶的最初階段遺忘的速度最快,后來就逐漸減慢,到了相當長的時間后,幾乎就不再遺忘了,這就是遺忘的發展規律,即“先快后慢”的原則。根據遺忘規律我們可以知道,如果孩子學的知識不在一天后抓緊復習,就會所剩無幾。因此提高識字效率有很大一部分在于及時復習鞏固。每學完一課生字,在課堂上就要及時鞏固。如給生字組詞,運用詞語練習說話,當堂及時鞏固,學生對新學的生字會掌握得更牢固一些。第二天利用漢字墻及時加以鞏固,將新學的漢字以卡片的形式展示出來,一周一復習,一單元一小結…只有這樣才能將短時記憶轉化為長期記憶。
當然學校的時間不足以讓每個學生都復習到位,于是需要家長的配合,將所學充分鞏固。我鼓勵學生將學會的生字與家長分享,最好能將所學知識教給弟弟妹妹,爺爺奶奶,這樣既能提高學生識字的主動性,又能使他們從漢字的學習中獲得成就感,無形中培養了孩子的識字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