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諸暨市浬浦鎮中心小學 浙江諸暨 311824)
新課改下,對于學生所有階段各個學科的教學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科學素養作為國民素質的一部分,其發展依托于科學教學。由于我國的教學資源依舊存在著不平衡的現象,所以相比于城市,農村小學在進行科學教育時會遇到更多的困難。這就使得使用更加合理的教育策略,提升農村小學生科學素養成了重要的工作。在農村小學科學教育中,教師要對學生的科學探究精神以及終身學習的理念進行重點的培養,緊緊圍繞著價值觀、科學探究、科學知識著三個維度,對農村學生的科學素養進行培養。
由于長期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我國的小學科學教育并不受重視,在農村小學教育中更甚。在農村小學的科學教育實際教學工作中,常常會出現課堂被占的情況。進行小學科學教學的教師大多“身兼數職”,并不是專門進行科學教育的教師。教師的專業素養、教育理念以及教學手段也相對落后。在教學上,依舊沿用著填鴨式教學的方法,并沒有重視學生科學實踐以及實驗操作的培養,阻礙了農村小學生科學素養的培養與發展[1]。農村小學科學教育課程的開設雖然能夠起到傳輸科學知識的作用,但是并沒有對學生的創造與創新潛能進行開發。
小學的科學教育具有著驗證性與探究性的特質,該課堂的有效展開以及教學的結果依賴于科學實驗的進行。在目前的農村小學科學教育中,相關的教育機關已經下發了一定數量的實驗器材支持農村小學科學教學的展開。但是,這些實驗器材并不能很好的滿足農村小學生科學素養的有效培養,僅僅能夠滿足最基本的小學科學教育需求。就現階段的情況來看,農村小學中缺乏著專門進行實驗室以及實驗器材管理的教師,實驗器材的維護工作展開的相對較差。
農村小學科學教育受到實際辦學條件、地理因素、文化因素等等的限制,使得在短時間內進行農村小學科學教育環境的提升較為困難。但是,教師在實際的科學教育工作中,并沒有對教學環境的提升以及教育資源的整合進行重點的掌握,地區教學的優勢并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豐富的動植物資源、更加親近自然等都是農村小學科學教育的優勢。然而,由于教師對于農村小學科學教學重視程度較低、有針對性的研究較少,所以這些區域優勢以及資源的優勢并沒有得到最大程度的應用與發揮。
在進行實際的農村小學科學教學中,教師要重視起科學教育的作用,并對相關教學資源進行有效的整合。目前,信息技術相對發達,所以農村小學科學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網絡,進行教學資源的收集。也可以聯合較為優秀的小學科學教師,通過網絡進行課程的教授[2]。例如,農村小學可以與教學資源較好的學校結成一對一的幫扶對象,利用網絡遠程授課,讓農村小學生也能夠享受到更加優秀的教師的科學教育。同時,也可以將優質的科學教學錄制成課件,在農村小學科學教學課堂上進行播放。另外,農村小學科學教師也可以積極的搜索優秀的教案、或是利用資源共享的方式,提升教師的備課活動水平,促進農村小學科學教學更好的展開。
教學理念的更新以及教育方法的轉變是農村小學科學教師最應該進行的一項活動。這一項工作的進行不能僅僅依靠當地教育部門以及農村小學的力量,教師自己也要進行學習與努力。首先,農村小學科學教師要轉變傳統的應試教育的觀念,對于學生科學素養的培養更加重視。其次,教師要積極的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以及專業素養,確保農村小學科學教學課堂的良好進行;最后,教師要提升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對于學生的創新思想以及創造力進行深度的挖掘。例如,農村小學科學教師在進行人教版教材第二冊《各式各樣的工具》的教學中,可以讓學生在課下觀察生活中接觸到的工具,并對其功能進行拓展性的思考。在課堂上,教師也不要急于講解這些工具的用途,可以讓學生分享對這些工具用途的思考,對于不同的意見進行辯論。這樣的方式能夠有效的轉變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生科學素養的發展。
因地制宜的挖掘農村小學科學教學的資源是提升科學教學水平、豐富教學內容、促進學生科學素養發展的最有效的手段。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農村小學科學教師可以利用多種在農業生產中常用到的工具與器械進行教學,也可以充分利用當地農業生產的產物、使用的化肥等,展開農村小學科學的教學。例如,農村小學科學教師在進行三年級下冊教材中《植物的生長》的教學中,就可以結合當地農業生產的產物進行課堂的展開。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前對農業生產產物的種植與生長進行徹底的了解,并進行實際的作物種植體驗,讓學生能夠更加深刻的理解與認知植物生長所需要的養分等相關知識,培養了學生的科學素養。
綜上所述,在農村小學科學教育中,對學生的科學素養進行培養十分重要。目前,我國農村小學科學教育中還存在著教育理念的相對落后、教學環境需要進一步完善、地區教學優勢沒有得到充分的發展等問題,通過整合教學資源、更新科學教學理念、因地制宜的挖掘教學資源進行實際的科學教學,提升了農村小學科學教育的水平,有效培養了學生的科學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