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禮 徐光輝

摘要 目的:探討鹽酸氨溴索治療COPD合并急性肺部感染的臨床效果。方法:收治COPD合并急性肺部感染患者64例,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對照組采用常規治療,觀察組采用常規治療聯合鹽酸氨溴索治療,比較兩組治療效果。結果:觀察組的肺功能指標改善程度和總有效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鹽酸氨溴索治療COPD合并急性肺部感染的臨床效果顯著。
關鍵詞 鹽酸氨溴索;COPD;急性肺部感染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簡稱為慢阻肺,是一種較為常見的呼吸道疾病。COPD的病因較為復雜,相關研究資料認為該疾病是由阻塞性肺氣腫和慢支發生關系所導致的,而內因(氣道反應性增高、遺傳因素)與外因(粉塵、吸煙、呼吸道感染、空氣污染)是引發該疾病的危險因素。患者發病后的臨床癥狀主要有咳嗽、呼吸困難、咳痰等,隨著病情的加劇,可伴發急性肺部感染,不僅給患者的生活造成了極大的困擾,還危及其生命安全。因此,為了探究治療該疾病的有效方法,我院采用鹽酸氨溴索治療COPD合并急性肺部感染,效果顯著,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COPD合并急性肺部感染患者64例,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32例。對照組中,男18例,女14例;年齡54~81歲,平均(64.92±6.71)歲;病程3~17個月,平均(7.25±2.68)個月;COPD按嚴重程度可以分為輕度、中度、重度、極重度,其中輕度5例,中度16例,重度9例,極重度2例。觀察組中,男17例,女15例;年齡55~82歲,平均(64.73±6.56)歲;病程2~18個月,平均(7.36±2.59)個月;該組患者中輕度6例,中度14例,重度10例,極重度2例。對比兩組性別比例、年齡、病程等基本資料,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治療方法:對照組采用常規治療方法,主要包括祛痰、吸氧、抗感染、平喘、維持水和電解質平衡等。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加用鹽酸氨溴索注射液,以該藥品15~30mg與0.9%氯化鈉注射液稀釋成溶液后進行靜脈滴注,2次/d。兩組患者均以1周為1個療程。
觀察指標與療效判定:采用我院最新的肺功能測試儀對患者治療前后的FEV1、FEVJFCV指標進行測試,并記錄數據,進行比較分析。①當患者經過治療后x線胸片明顯好轉,且無咳嗽、呼吸困難、咳痰等臨床癥狀則視為顯效;②x線胸片改善,且咳嗽、呼吸困難、咳痰等臨床癥狀有所緩解則視為有效;③x線胸片較治療前無任何變化,咳嗽、呼吸困難、咳痰等臨床癥狀沒有任何改善且還有加重的趨勢則視為無效。(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總有效率。觀察患者用藥過程中是否發生不良反應。
統計學方法:運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兩組治療前后肺功能指標比較:兩組治療后肺功能指標均有所改善,與治療前相比,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相比,觀察組治療后FEV1、FEVdFCV指標改善效果更為明顯,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93.75%,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75.00%,兩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討論
COPD以中老年人為主要發病群體。中老年人的免疫力下降,所以極易發病。由于該疾病具有復發率高、治愈難度較大的特點,患者若是在發病初期未能得到有效治療,則會導致肺部感染,使治療難度進一步增加。患者發病后常發生咳嗽、呼吸困難、咳痰等臨床癥狀,不僅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而且由于該疾病的病程長,會對患者的健康造成影響。
近年來,隨著醫學技術的進步,對于COPD合并急性肺部感染已經可以有效控制。我院采用常規治療與常規治療加用鹽酸氨溴索分別對對照組與觀察組患者進行治療。常規治療法是過去臨床治療該疾病常用的方法,其通過祛痰、吸氧、抗感染、平喘、維持水和電解質平衡等來緩解患者的病情,雖然具有一定的療效,但是多年的臨床觀察發現,其治療效果較為一般,且治療耗時較長,不能及時改善患者的病情。而鹽酸氨溴索是黏液溶解劑,可以讓患者呼吸道黏膜的纖毛功能激活,使得呼吸道的分泌物排出;同時,鹽酸氨溴索可分解痰液中的黏多糖纖維,對支氣管的高反應能有效減輕,從根源上促進痰液排出,因此,該藥品對促進排痰有顯著的作用,利于改善呼吸系統狀況。患者用藥后可快速吸收,有效改善患者的氣道收縮力,使得抗感染能力得到迅速提升,并有效抑制炎癥。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COPD合并急性肺部感染的臨床療效更好,且鹽酸氨溴索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由此可見,對COPD合并急性肺部感染采用鹽酸氨溴索進行治療可以提高臨床治療效果,值得推廣使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