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素芳
摘要 目的:探討綜合護理對反復呼吸道感染患兒癥狀消失時間的影響。方法:收治反復呼吸道感染患兒74例,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觀察組采用綜合護理,比較兩組治療效果。結果:觀察組臨床癥狀消失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綜合護理應用于反復呼吸道感染患兒,能有效縮短臨床癥狀消失時間,降低并發癥發生率。
關鍵詞 綜合護理;呼吸道感染;臨床癥狀
反復呼吸道感染簡稱為復感,主要是指在單位時間內,患者(兒)上、下呼吸道感染的發作次數超過常規標準的呼吸道感染疾病。受到外部環境不斷惡化等因素的影響,呼吸道病原體本身的變異性逐漸增加,導致反復呼吸道感染的發病率呈現逐步上升的趨勢,常發于幼兒與中老年人群。該疾病的治療周期長,具備反復發作、久治不愈的特征。因此,本文重點探究綜合護理對反復呼吸道感染患兒癥狀消失時間的影響,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14年4月-2016年4月收治反復呼吸道感染患兒74例,按照隨機分組原則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對照組37例,男18例,女19例;年齡6個月~11歲,平均(5.3±0.2)歲;病程3 d~3周,平均(1.6±0.4)周。觀察組37例,男19例,女18例;年齡5個月~12歲,平均(5.5±0.5)歲;病程3 d~3周,平均(1.8±0.2)周。兩組患兒臨床研究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能夠進行對比。
護理方法: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包括病房管理、實驗室檢查等。觀察組實行綜合護理。具體如下:①綜合病房管理:當患兒住院后,護理人員應熱情接待患兒及其家屬,評估患兒病情后,制定綜合護理方案。為患兒提供舒適、溫馨的病房環境,控制好病房溫度、濕度,溫度22~24℃,濕度60%。過于干燥時,可借助空氣加濕器、拖地等方式,維持病房濕度。做好病房的通風透氣工作,每天應進行1~2次,每次約0.5 h??刂坪没純翰∏?,緩解其呼吸道癥狀。建議治療、護理措施集中完成,確?;純河凶銐虻男菹r間,用睡眠幫助患兒康復。②嚴密監測病情:仔細觀察患兒舌苔、鼻腔、咽喉、扁桃體等的變化,特別應檢查患兒咽喉部化膿、水腫與充血的情況,根據患兒病情變化,及時對護理、治療措施進行調整,縮短患兒的治療時間。對咽喉部不適的患兒,可進行霧化吸入治療或者口服潤喉含片。監測患兒大小便情況,了解其次數、性狀、顏色等,一旦發生異常,需立即采取針對性措施。發熱是反復呼吸道感染的典型癥狀,如果患兒的發熱癥狀不明顯,且精神狀況較好時,可不采取退熱的方法,嚴密觀察患兒病情即可。但如果患兒的前額、腋窩均溫度較高,且出現手腳冰涼、四肢抽搐時,必須馬上進行處理,防止出現其他并發癥。仔細清理患兒咽喉、鼻腔位置的分泌物,確保其呼吸道的順暢。適時讓患兒飲水,維持患兒咽喉部的濕潤,特別是喂食后,可及時清洗患兒的口腔、咽喉部,避免患兒咽喉等位置被食物附著,同時,也可加快患兒體內有毒物質的排泄,避免感染等問題。③綜合健康教育:反復呼吸道感染對患兒的傷害較大,為縮短患兒治療時間,護理人員應進行適當的綜合健康教育,引導家長參與到患兒護理過程中。采取通俗易懂的語言,仔細為患兒家長講解有關反復呼吸道感染的發病因素、注意事項,提升患兒家長健康知識知曉率。首先,護理人員應叮囑家長多關注患兒病情變化,注意保持室內的空氣流通,但應做好患兒的防寒保暖工作,防止患兒感冒;其次,預防交叉感染,盡量不帶患兒到人多、擁擠的區域,并在惡劣天氣出行時戴好口罩;最后,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如勤洗手、勤換衣服等。要求家長選擇恰當的時間帶領患兒運動,或者參加有益的戶外活動。④綜合營養指導:反復呼吸道感染會消耗患兒大量能量,為促進患兒全面健康發展,應加入綜合的營養指導。對喂奶的患兒,應教授家長科學的喂養方式,確保患兒攝入充足營養物質;對其他患兒,應叮囑其不吃油膩、辛辣的食物,多吃綠色瓜果蔬菜,注意日常飲食的均衡搭配。⑤綜合預防措施與出院指導:患兒疾病康復后,護理人員應與家長進行溝通,教授家長綜合預防措施,如食醋熏蒸法等,降低疾病的復發率。患兒出院前,護理人員可帶領家長辦好出院手續,仔細叮囑患兒家長出院后的注意事項,要求家長帶患兒按時復檢,延伸綜合護理的影響。
觀察指標:觀察患兒臨床癥狀消失時間,包括扁桃體與咽喉充血癥狀、發熱癥狀、鼻塞癥狀、咳嗽癥狀等。觀察患兒并發癥狀發生情況,包括中耳炎、鼻竇炎以及其他。
統計學方法:統計兩組患兒臨床資料,利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采用x。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兩組臨床癥狀消失時間對比:經過護理后,觀察組扁桃體與咽喉充血癥狀、發熱癥狀、鼻塞癥狀、咳嗽癥狀的平均消失時間為(2.41±0.57)d、(1.04±0.21)d、(1.89±0.51)d、(1.87±0.41)d;對照組分別為(3.93±0.27)d、(2.11±0.34)d、(2.69±0.35)d、(3.25±0.26)d。觀察組臨床癥狀消失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說明觀察組護理方式的效果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對比:經過護理后,觀察組中耳炎、鼻竇炎以及其他并發癥發生例數分別為1例(2.70%)、0、1例(2.70%),總并發癥發生率5.40%;對照組分別為4例(10.81%)、2例(5.40%)、5例(13.51%),總并發癥發生率29.72%。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討論
受到生長發育、年齡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小兒的呼吸道免疫功能較差,纖毛運動能力與咳嗽反射能力較弱,無法及時排出呼吸道中存在的微生物顆粒、塵埃等,導致呼吸道感染,這也提升了反復呼吸道感染的發生率。為縮短患兒臨床癥狀消失時間,本文通過對患兒綜合護理,觀察組發熱、鼻塞等臨床癥狀消失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且并發癥發生率比對照組低,說明常規護理方式的效果不及綜合護理。
綜合護理強調以護理程序為基礎,將護理程序系統化,在護理計劃、出院計劃、護士評價與職責、填寫護理表格等方面都應按照護理程序的框架,做到環環相扣,協調一致,以確保整體護理服務的質量、水平。同時,綜合護理方式屬于現代化醫療改革深入推進的產物,護理人員應結合患兒病情,創新綜合護理方式,將護理覆蓋患兒住院整個過程,包括住院前、中、后3個環節,并從生理、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切人,充分發揮綜合護理的作用,提升整體護理效果。
綜上所述,將綜合護理用于反復呼吸道感染患兒護理過程中,能夠有效緩解患兒鼻塞、發熱等臨床癥狀,縮短患兒癥狀、體征消失時間,且并發癥發生率較低,值得在臨床大力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