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永春 楊 麗
(江蘇省盱眙開發區實驗學校,江蘇 盱眙)
學校是未成年人受教育的基地,是他們成長的搖籃。但未成年人又生活在一定的社會環境中,據粗略統計,我國未成年學生一年約有170多天的節假日和雙休日,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在社區度過的。若父母忙于工作,早出晚歸,孩子就會處于“散養”狀態,社區環境對青少年的成長與發展便顯得更為重要。如果能把學校、家庭與社區三方面的教育有機結合起來,構建成三維互動教育機制,那么,我們教育工作的成效一定會事半功倍。筆者從一名教育工作者的角度談談如何發揮社區教育在青少年成長過程中的積極作用。
青少年社區教育是指把青少年教育放到社會發展與社會教育大背景中去進行,運用青少年學生放學后、雙休日及寒暑假等非教學時間,通過社會實踐、社會公益、智育培養、德育培養、心理輔導、綜合活動等一系列方式,為青少年創造溫馨的課后生活與社區環境。學校教育長于言教,家庭教育長于身教,社區教育長于境教,各有不同功效,若三者協調一致,取長補短,共同發展,就會減少教育的空白地帶,避免青少年在時空上的失管,那么就能大大增強對青少年學生的教育實效。但目前社區教育對青少年的服務還存在如下問題:一是專業的社區青少年服務隊伍薄弱。目前社區教育工作隊伍缺乏穩定性,社區教育工作者“教齡”不長卻年齡偏大,缺乏專業培訓和專業素質,很少有能根據青少年特點應用專業知識和理論提供專業服務的,而且大都是兼職人員及志愿者。二是經費投入不足,社區教育的載體特別是青少年活動場所遠遠不足,滿足不了青少年的需求,不少社區現有場地也大多屬于兼職型,一場多用,制約了青少年自主、自由地使用和活動長期性、經常性地開展,許多活動和計劃無法付諸實踐。雖然目前國家非常重視社區教育工作,投入也較大,但在開展過程中因地方政府財力的限制,特別是在為未成年人提供教育服務方面并不是所有費用政府都有能力承擔,而許多工作又必須依靠政府實行,這也限制了社會的參與度。三是社會對青少年社區教育工作重視程度不夠,呈現出“雷聲大雨點小”的局面。有相當一部分人認為,“子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把青少年社會化的責任完全歸于家庭和學校,似乎沒有社區什么事,忽略了社區環境對青少年的影響。四是青少年社區教育工作缺乏深層次的理論研究和創新。青少年社區教育是青少年工作中一個新的著力點,要求我們在已有的工作方法、方式上不斷創新,但從實際情況看,大多數街道的青少年社區教育工作在形式上仍比較單調,缺乏創新,以原有的集中性、突擊性活動居多,力度不足,總體上滯后于社區青少年的需求。在最初提出社區服務時就帶有很大的經驗性色彩,一般都安排“閑人”開展社區教育工作,不同行業的人大多根據自己的經驗和價值觀進行解釋。沒有理論指導的社區工作也失去了活力,與專業化道路有很大的偏離。五是我國的青少年社區工作實踐還無法滿足快速增長的社會需求,青少年社區服務工作的開展滯后于整個社會的發展。針對上述問題,筆者認為要辦好社區教育,需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部分家長缺乏家庭教育的相關知識,教育方法簡單、粗暴。由于學校、家庭、社區各方面對各自教育職責的理解不同,青少年學生在學校受到的正規教育常常受到社區流傳的甚至截然不同的人生觀、價值觀、利益觀的沖擊,大大削弱了學校教育的功效,甚至出現5+2=0的現象。社區應積極配合學校辦好家長學校,提高家長的素質,通過社區內宣傳、社區志愿者上門服務、新聞媒體宣傳等途徑,讓公眾了解到社區青少年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并積極支持,努力做到學校、家庭、社區教育的協調統一,逐步構建起以家庭教育為基礎,以學校教育為主體,以社區教育為依托,三者互相銜接、滲透、促進,有機整合、高效運轉的整體大教育體系。形成強大的教育合力,不斷創新教育方法和途徑,增強教育工作的實效,促進青少年學生各方面素質的全面優化,健康成長。
青少年社區教育必須吻合青少年的身心特點,主題鮮明,要強調活動的多元綜合性以及青少年的主體參與性,尊重青少年的尊嚴、情感與個人價值,充分站在青少年的立場上考慮他們遇到的問題與需求,充分依托社區優勢,通過設計多樣化的活動載體,積極引導他們參加豐富多彩的社區實踐活動。同時,活動開展要突出作業與興趣并行、習慣養成與團隊活動并舉。在這樣的理念下青少年更易接受社區教育的服務,在活動中成長、發展,達到“四個學會”,即:學會做人、學會學習、學會思考和學會共同生活。
青少年社區教育工作要以社區為平臺,以社區所轄青少年為主體對象,充分利用當地的自然條件、地域優勢和社會環境,建立各種類型的實踐、教育基地,如在街道、社區、中心小區建立青少年教育活動室、校外德育基地、青少年法制學校、青少年幫教聯盟等多項社區教育服務設施,豐富青少年教育活動的內容,拓寬青少年社區教育領域。轄區內的學校、少年宮、圖書館、文化館、體育場館、博物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要向青少年免費開放,形成資源共享、設施共建的青少年社區教育局面。結合青少年和社區的實際制訂教學計劃,做好課程安排。在原有社區教育工作者的基礎之上,引入社會工作人才和志愿者,充實青少年社區教育的人才隊伍,如社區社工、司法領域社工、教育系統社工等,他們不僅專業知識過硬、工作理念專業、實踐經驗豐富,能夠提供豐富多彩的青少年社區教育項目,而且,社會團體和志愿者組織介入社區教育,有助于青少年更好地社會化,同時也有利于增強社區青少年教育者人才隊伍的人力資本和社會資源。
為青少年健康成長營造優良的環境是全社會共同的責任。開展專業化的青少年社區教育工作,還需要繼續探索,在借鑒國外先進理論和做法的同時,結合具體情況加以本土化,以理論指導實踐的前進,以實踐促進理論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