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兵
(甘肅省白銀市第九中學)
我國高中數學作業設計方式過于僵化,受到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教師在設計數學作業的過程中往往過于關注知識點的鞏固,因此,在作業中融入了大量的重復性訓練項目,雖然也能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理解,卻不利于數學作業作用的全面發揮,也會影響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深入學習。
在數學作業設計方面要聯系新課程標準和高中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和學習需求,在不抹殺學生數學學習熱情的基礎上在作業設計方面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發展空間,確保學生在完成作業的同時也能實現對自身獨立學習能力的培養,強化學生的創新思維。因此,結合創新理念的應用,教師應該從傳統的數學作業設計思維中走出來,關注學生主動性的激發,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完成數學作業。
如,在完成一個單元的學習后,教師在設計數學作業時為了能夠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檢驗,可以為學生發放單元測驗試卷,讓學生在課后完成,然后教師進行主動批閱。在學生完成作業時,教師要求學生可以將解題過程中所應用的知識點以及所發現的知識點之間的聯系等在解題旁標注出來。在教師完成批閱后將試卷發放給學生,引導學生對試卷完成情況以及所使用知識點等進行討論,在此基礎上由學生評比出卷面整潔、解題正確、知識點標注全面的試卷,將試卷在班級宣傳欄上展示,一方面激發了學生完成作業的主動性,另一方面也能讓學生互相學習和借鑒,促進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強化。
在高中數學教師設計數學作業的過程中,應遵循情趣原則,增強設計的創新性,也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促進數學作業作用的全面發揮。如教師可以設計游戲性作業,讓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完成作業,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設計藝術性作業,讓學生使用圓錐曲線和函數圖象等設計立體雕塑作品等,增強學生的學習體驗,促進學生數學綜合素養的培養。
以游戲型作業設計為例,在學生完成對“概率”方面知識的學習后,教師結合學生學習情況和概率方面知識的特點,在設計數學作業時可以適當地融入創新思想,設計趣味性小游戲,增強學生的學習體驗。如教師可以讓學生玩投擲骰子、扔硬幣、猜拳、射飛鏢等游戲活動,判斷相關事件的概率,借助形象的游戲活動促使學生對概率部分知識形成形象的認識。這樣借助趣味性游戲作業的設計,學生完成作業的積極性明顯增強,對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培養也產生著重要的影響。
新課程改革理念下,數學教師在教學活動中不僅關注學生對數學理論知識的掌握情況,也希望能夠借助相應的教學活動促進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為學生的未來發展提供堅實的保障。因此基于創新理念的指引,高中數學教師在設計數學作業的過程中,也需要適當地融入實踐探索思想,保證所設計的作業能夠帶領學生參與到實踐活動中,讓學生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提高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應用能力,為學生的未來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聯系數學教學內容,有針對性地設計課題式實踐作業、社會性實踐作業和論文性實踐作業,輔助學生完成對數學知識的學習,增強數學作業的影響力。
如,在學習“導數的應用”部分知識過程中,為了能夠讓學生對導數的應用形成細化的認識,掌握這部分知識點,教師可以設計課題式作業,讓學生在生活中自覺搜集微積分成立和應用方面的歷史資料,明確微積分部分知識在時代發展過程中所產生的影響等。然后讓學生選擇其中一個點探索導數知識在生活中的具體應用,明確導數知識在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方面的作用,深化學生對這部分知識的理解。唯有如此,實踐性數學作業設計才能真正發揮其作用,輔助學生完成對數學知識的學習。
綜上所述,數學作業設計和布置方式的轉變能夠進一步提高數學作業的質量,為學生深入學習數學知識創造良好的條件,在增強學生數學綜合素養的同時也為學生數學興趣的強化、創新能力、創造能力的培養奠定堅實的基礎,為將學生打造成為高素質人才創造良好的條件。
[1]陳展明.新課程高中數學作業批改方式改變的有效性的探索與嘗試[J].教育界(綜合教育研究),2016(2):88.
[2]黃梅.高中數學在新課改下的有效性作業設計探究[J].求知導刊,2015(7):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