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衛
(重慶市第十一中學校)
在高中語文學習中,經常聽學生說,語文課聽與不聽都是一個樣。這是語文課,亦是語文老師的尷尬,在語文老師對一篇課文反復咀嚼后,再灌輸給學生,學生則成了被動的接受者,失去了體味語文的樂趣,更失去了主動思考和批判性閱讀的習慣,長此以往,學生當然會討厭語文課。
高中語文課突圍的關鍵在哪里?在于閱讀,更在于大閱讀。所謂的大閱讀,主要包括這樣幾個方面:目標上的層次性、內容上的大視野、形式上的多樣化、空間上的變化性、時間上的可持續性、媒介的數字化。本文重點探討的是大閱讀在形式上的多樣化。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要求:“根據自己的目標,選讀經典名著和其他優秀讀物,與文本展開對話,領悟其豐富內涵,探討人生價值和時代精神,增強民族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養成對語言、文學以及文化現象獨立思考、質疑探究的習慣,發展思維品質,增強思維的深刻性和批判性;樂于進行交流和思想碰撞,在互相切磋中,加深領悟,共同提高;通過閱讀和思考,吸收中外古今優秀文化的營養,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行為準則,樹立積極向上的人生理想。”
在高中語文課堂中的大閱讀,應扎實開展經典名著的閱讀活動,并對學生的閱讀習慣進行規范和引導。開展好大閱讀活動,我們先要解決好兩個問題:一是怎么讀;二是讀什么。
第一,怎么讀。經常有學生跟我說,他很困惑,他很喜歡讀書,也讀了很多書,但是語文成績一直不理想。經過進一步交流,我才發現他的閱讀層次很低。高中學生的閱讀層次一般分為這樣三級:低級層次,閱讀過程中,只關注故事情節,這樣的閱讀方式,讀得再多,也無益;中級層次,關注文章的語言和思想,在閱讀過程中喜歡大量摘抄,能采取“拿來主義”,為我所用;高級層次,批判性閱讀,即我閱讀,我思考,辯證地對待書中的觀點,在原作的基礎上,能做出進一步的闡釋,這是一種創造性的閱讀,也是一種非常聰明的閱讀方式,因為閱讀者不會受書本的束縛。在大閱讀活動的開展過程中,我們就應該培養和要求學生采取批判性的閱讀方式。
第二,讀什么。尹建莉在《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中說:“前幾年有一位叫李路珂的女孩一度被人們關注。她兩次跳級,15歲就考上了清華,20歲攻讀清華大學的建筑學博士。當人們都用看待天才的目光看她時,她父親卻說,女兒并非智力超常,她與別人的區別只是在于:當別人的孩子正拼命去背一些無關緊要、最多只能供翻翻的文字時,我在讓孩子讀《論語》《孟子》《古文觀止》等經典作品。”讀雜書萬卷,不如經典一部。
基于以上思考,我的高中語文多樣化閱讀主要采用三種形式進行:一是經典研讀,二是興趣泛讀,三是語文教材課文的主題拓展細讀。
第一,經典研讀。所謂的“經典”,即是指那些最能體現人類“原創性”的,經過歲月的洗淘、一代又一代人的閱讀檢驗,仍彌久常新,最具閱讀價值和思想力量的作品。這樣的“經典”是超越時空、超越國別、具有永恒價值和普適意義的,能提升人的經驗厚度和思想深度,如《論語》《老子》《莎士比亞戲劇集》等。讀“經典”的目的就是要感受和體悟那些不朽的人生情懷,思考和追求那些永恒的價值以及豐厚的人生體驗。
第二,興趣泛讀。根據《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的要求,結合學生的閱讀興趣,向學生征集書目,然后結合高中語文的教學要求和學校的育人目標,語文教師整合學生閱讀書目,并形成最終學生“高中學生興趣泛讀書目推薦表”。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可以參考“書目推薦表”進行選書,當然也可以按照自己的閱讀計劃選擇優秀讀物。
學生在興趣泛讀活動中,寫出許多優秀的思考文章,如:
1.《聽取蛙聲一片——讀莫言的<蛙>有感》;
2.《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讀余秋雨<文化苦旅><千年一嘆>有感》;
3.《孤獨的勇氣和力量——讀周國平<孤獨的力量><勇氣證明信仰>有感》;
由這些文章題目可以看出,學生的興趣泛讀所選擇的書籍都是一些優秀的作品,雖然名為“泛讀”,但學生在閱讀中是進行了深入思考的。
“大閱讀”進語文課堂,是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改革的一種有益嘗試。學生對這項活動的反饋也是很好的,也不覺得語文課堂可有可無了。通過實踐,學生愛上了閱讀,愛上了語文,更愛上了思考。
有了學生的閱讀與寫作實踐,高中語文中的多樣化閱讀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起到重要的作用,在今后的語文教學中,我將把“多樣化閱讀”這項活動扎實開展下去,并進一步的探索和實踐,使之變得更豐富,更具有操作性。
[1]語文課程標準研制組編寫.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解讀[M].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04.
[2]尹建莉.好媽媽勝過好老師[M].作家出版社,2009-01.
[2]【美】莫提默·J.艾德勒,查爾斯·范多倫.如何閱讀一本書[M].郝明義,朱衣,譯.商務印書館,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