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建琳
(福建省三明市大田縣第一中學)
數學一直以來都是一門基礎性學科,在高中教育階段,更是其中的主要組成部分,它不僅在高考中占有非常大的比重,而且對于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但是,在數學教學中,學生對于審題的重視程度不夠,審題方法也不正確,因此,許多學生在解題的時候出現失敗,致使學生學習效果不佳。針對這一問題,教師必須要對教學方法加以改進,從而培養學生的數學審題能力,在教師的引導下,幫助學生掌握解題方法,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促使學生全面發展,成為具有綜合素質的高素質人才。
1:若A∩B=A,求a的取值范圍?
2:若A∩B=B,求a的取值范圍?
審題易錯分析:此題兩步,學生初學時,極易犯兩個審題錯誤,第一,兩集合交并集關系,要弄清誰的范圍大,誰是誰是子集,此題一是A是B的子集,此題二是B是A的子集,學生在做題時沒有審清楚,AB集合關系,這樣就造成答案混淆了。第二,此題第二易錯誤隱含條件沒有審清,第二步由條件A,是B是A的子集,但由于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子集,但在解題中極易忽略這種特殊情況而造成求解滿足條件中的a值產生漏解現象。
在應用條件時A∩B=B,要樹立起分類討論的數學思想,將集合B是空集的情況優先進行討論,但第一步就不要討論,良好的審題對解題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解題能力不足歸納主要有如下幾個不足:
一直以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審題這一塊并沒有投入過多的時間和精力,學生也沒有重視審題。學生在解答數學題目的時候,一拿到題目,首先就是粗讀,然后再結合自己的理解,確定解題方向,再進行解答。但是,由于學生的數學水平有一定的差異性,并不是每個學生在拿到題目第一次讀題的時候就可以確定解題方法,對于那些數學基礎比較差的學生而言,往往讀好幾遍題才能抓住思路[1]。有時,即使學生讀懂了題目,也不會解答。審題意識薄弱已經成為影響學生解題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想要培養學生的審題能力,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就是要提高學生的審題意識,這也是鍛煉學生解題能力的有效途徑。
在以往的數學教學中,教師只注重學生數學知識的教授,而忽視了學習方法的技巧。“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當學生真正掌握了方法,才能學會自己解題,面對數學題目的時候,可以發動思維,讀懂題目中的隱含條件,利用已學的數學知識,將題目解答出來[2]。在新課程背景下,教育也更為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重視審題方法的教授,讓學生學會如何審題。然而,目前高中生的審題方法還存在諸多不足,諸多學生在審題的時候會出現審題方向錯誤的現象,致使解題結果答非所問,不僅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自信心,而且不利于學生數學興趣的培養。
高中數學所包含的內容比較龐雜,有集合、基本初等函數、空間幾何體、統計、三角函數、平面向量、數列不等式等,在出題的時候,由于考查側重點的不同,題目的類型也五花八門,常見的題目有選擇題、填空題、計算題、證明題,因此,在解答不同類型的題目時,學生可以選用不同的方法,爭取在最短時間內解答出正確答案,從而達到提高學生解題能力的目的[3]。不過,學生在審題的過程中,還是缺乏靈活性,只會按部就班,拿到題目就將各種公式生搬硬套,毫無章法可言,這樣的方法肯定不行。因此,教師要結合具體的題目,選擇適宜的審題方法,讓學生學會靈活使用,培養學生的審題能力。
易錯點:分析上面的解答中,兩次用到了基本不等式a2+b2≥2ab,第一次等號成立的條件是a=b=,第二次等號成立的條件ab=,顯然,這兩個條件并不是同時成立的,因此8不是最小值。
在應用重要不等式求解最值時,要注意它的三個前提條件缺一不可,在解題中容易忽略驗證最值時使等號成立的變量的值是否相等,對公式不能死記硬背,還要靈活應用。
例:已知(x+2)2+=1,則x2+y2的取值范圍是
錯解:因為(x+2)2+=1 所以 y2=4-4(x+2)2
所以 x2+y2=x2+4-4(x+2)2=-3x2-16x-12
審題易錯分析,學生只是利用消元的思路將問題轉化為關于x的二次函數學求最值,而容易忽略x,y滿足(x+2)2+=1這條件中的兩個變量的約束關系,將會造成定義范圍的擴大,造成求解錯誤,在培養學生審題時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眾所周知,審題是解題的前提和基礎,如果對題目的審題不正確,必然無法解出題目的答案,可以說,學生審題能力反映了他的解題能力和學習能力。很多學生在做完題目之后,在教師進行題目講解的過程中發現,其實題目并不難,但是自己粗心大意,沒有認真審題,才使自己在做題的時候失分過多[4]。此類情況一般都是由于對審題重視程度不足而引起的,因此,針對這一問題,教師要在解題訓練中,一再對學生強調審題的重要性,讓學生正確認識審題的作用,這樣學生在做題的時候,自然而然先進行審題,從而提高學生的解題效率。
筆者從事數學教學多年,在教學實踐中發現,有許多學生在做題的時候覺得數學題目難,感覺無從下手,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其審題意識不強。在高中教育階段,學生所接觸的數學題目多是數學應用類題目。在一道題目中經常隱含諸多條件,再用復雜的數學語言表述出來,許多學生在審題的時候會出現困難,加之時間緊迫,學生容易產生浮躁心理,難以安心做題。因此,要想提高學生的審題能力,要幫助學生形成審題意識,并使其養成良好的審題習慣,這樣學生在可以從審題入手,有效地提高解題的成功率[5]。
審題的時候一定要掌握方法,如果用正確的審題方法,不僅可以讓學生在一定時間內解答出題目,增加學生的學習自信心,而且可以讓學生將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實踐中,提高學生的數學實踐能力,這對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因此,為了培養學生的審題能力,一方面,教師要教會學生抓住關鍵字。數學題目是由文字和數字組成的,如何從這些信息中獲取有用信息,這是學生首要掌握的技巧。找出題目中的關鍵詞,并將其勾畫出來進行思考。一般而言,題目中的關鍵詞,一類涉及數學概念,還有一類則是干擾信息。因此,要警惕這些干擾信息,如果審題不當,容易被這些干擾因素帶偏解題思路,造成解題錯誤。另一方面,要學會對題目內容進行縮句[6]。有些數學題目比較長,學生在理解的時候存在一定難度,難以讀懂題意,更何談解題?此時,教師要教學生縮句的方法,幫助學生弄清楚題目的含義,明確出題意圖。
在解答高中數學題目的過程中,一般都是從題目的已知條件出發,然后結合問題所求,解出題目。除此之外,還可以從題目中包含的條件入手,并挖掘出題目中隱含的隱形條件,再將所有條件進行整合,利用這些條件解出答案,這也是一種重要的審題方法。一般而言,在一些比較簡單的題目中,可以使用這種方法,由于題目中明確給出的條件比較少,學生可以發揮思維,從中挖掘有價值的信息,找出潛在條件,這對成功解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例:已知 log0.7(2m)<log0.7(1-m),求 m 的取值范圍
錯解:因為log0.7x是0.7為底,所以是遞減函數,所以2m>1-m所以m>
易錯點分析:本題學生只分析單調性,而沒有審出隱含條件——對數的真數要大于0,而造成錯解。
正解:因為log0.7x是0.7為底,所以是遞減函數,定義x>0,
筆者在教學中發現,許多學生在做題的時候,不能在審題的同時將題目中的數學信息用圖形或者是圖象表示出來。這樣限制了學生思維,讓學生的解題思路狹窄,不利于學生的發展。因此,在習題教學中,數學教師要結合題目實際情況,將題目中的信息用圖形的方式表達出來,不僅可以降低題目的難度,幫助學生理解其中的含義,而且對于培養學生的審題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例:已知 0<a<1,則方程 ax=的實根個數為____.
分析:判斷方程的根的個數就是判斷圖象y=ax與y=的交點個數,畫出y=ax,y=兩個函數圖象,易知兩圖象只有兩個交點,故方程有2個實根。
綜上所述,高中數學是一門比較復雜性的課程,學生在做題的時候困難重重。因此,為了提高學生的審題能力,讓學生的解題能力得以提升,教師在教學的時候一定要使學生認識到審題的重要性,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審題習慣,抓住題目中的關鍵詞,挖掘題目中的隱含條件,利用圖形幫助學生理解題目,讓學生真正掌握審題的方法和技巧,促使學生的數學思維得以發展,成為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
[1]王芳.小議素質教育下的高中數學學習方法[J].讀書文摘,2017(100):194.
[2]李昱東.數學課堂中培養學生解題能力的重要性[J].新課程(下旬),2016(12):170.
[3]鄧哲雅.探析高中生數學審題能力的培養策略[J].山東青年,2015(7):39-41.
[4]韋一蘭.高中生數學審題能力的培養措施研究[J].求知導刊,2017(31):22.
[5]程連營.高中數學應用題教學應注重“審題”教學:以2014年江蘇高考應用題為例[J].數學教學通訊,2015(30):28-30.
[6]師園.也談高中數學教學中學生解題能力的培養[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5(27):3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