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征燕
(山東省招遠第一中學)
高中階段是學生成長及成才的關鍵時期,高度重視本階段的教育教學工作,可以為學生更快發展、取得更高的成就奠定堅實的基礎。作為高中階段學科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高中信息技術有其重要的意義,但是很多的老師、學生認為高中信息技術同其他知識類學科相比地位較低,學習意義不大,導致學生對高中信息技術學科的重視程度嚴重不足,學習效果低下,這成為制約高中階段信息技術教育教學發展的一大不利因素。因此在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教師對日常教學理念、教學思維、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探究,尋找工作中的失誤之處,及時采取措施進行查漏補缺,對于學生運用信息技術知識、信息技術能力解決生活和工作中的問題等方面均具有較好的促進作用。
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的主要施教者是教師,因此教師的教學理念能否緊跟時代發展步伐,能否做到與新課程標準的步調統一,將直接關系到高中信息技術教學效果的理想與否。因為傳統的高中信息技術教學模式影響過深,因此教師一般會過度強調學生的信息技術知識體系的構建與學生信息技術能力的提升,卻忽視了學生學習理念、學習感受、學習習慣、學習思維的培養,忽視了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培養,導致學生的均衡發展成了一句空話。
因為世界信息化程度越來越高,信息技術發展速度越來越快,大量的新技術不斷被開發,大量新設備被廣泛使用,這是促進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發展的有利因素。但是因為高中信息技術教材的選編是一個系統、復雜的過程,導致教學內容同信息技術的發展相比嚴重滯后,不能跟上時代發展及科學技術進步的步伐,同時代嚴重脫節,導致學生在學習了教材中的知識之后,有一種“英雄無用武之地”的感覺,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不能將所學的知識與能力進行有效運用,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嚴重受挫。
高中信息技術學科具有高度的專業性,一般只有信息技術專業畢業的教師才能夠勝任這種專業化程度太高的教學。但是在實際教學中,因為學校師資隊伍的建設不科學,導致專業學科專業教師任教成了一句空話,很多非專業畢業的教師或者專業技術不達標的教師上崗,不能保證高中信息技術學科教學的有效開展。
傳統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已經遠不能適應當前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了,教師只有不斷更新教學理念,以新形勢下的嶄新的教學觀去對待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以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的發展與提高為基本目標,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前提,以新穎的教學方法為途徑,以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為有效手段,促進高中生學習效果的顯著提高。
想要實現高中生信息技術能力的有效提高,僅靠課內的學習和教材中包含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教師必須不斷拓展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內容,將課內學習同課外實踐活動有機結合起來,促進學生的更大發展與提高,促進學生發散思維能力與創新能力的高度發展。例如,我們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整體性的教學,學生沒有了自由發揮的空間,教學效率自然低下。我們可以采取組織學生進行社會調查,并將調查結果通過合作探究的形式制作成多媒體課件,之后向全體同學展示。這種教學方法大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效提升了教學效果。
作為一名高中信息技術教師,只有自身具有了豐富的知識積累與高超的教學能力,才能保證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的有效開展。因此在保證高中信息技術教學正常開展的前提下,教師還應當不斷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深入研究新課程標準,給自身不斷“充電”,保持自身理念與思維、知識與技能、情感與觀念的可持續發展,并及時了解信息技術的最新發展動態,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學能力;同時還應當深入研究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學習情況,以便針對學生的不同情況設計不同的教學活動,創設多種教學情境,組織多樣化的實踐探究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為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的高效開展夯實基礎。
總之,高中信息技術教學可以對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的提升起到重要而積極的促進作用,更是讓學生成長為國家建設和發展所需的合格人才的重要一環。因此高中教師應當在深入研究教材、研究學生學情的基礎上,及時發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采取合理、有效的教學策略,提高教學效果,促進高中生健康、全面、均衡地發展。
[1]楊志俊.高中信息技術課教學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消費導刊,2009(8).
[2]張新.新課改背景下如何提高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學生之友(初中版),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