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龍濤
(福建省漳州立人學校)
高中數學教學,由于其邏輯性和抽象性,一直是高中學科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為有效提升高中數學教學成效,不少學者展開了許多研究。同時還有一部分學者和一線教師,針對高中數學對學生素養和能力的提升開展了研究,其中,高中數學教學對學生想象力的激發和培養就是重要方面。當前有關高中數學教學對學生想象力激發策略的研究相對較少。鑒于此,本研究聚焦于這一主題,嘗試探究“如何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激發學生的想象力”。
學生想象力的激發,需要一定的載體,具體到高中數學教學環境而言,就是需要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教學情境的創設,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發學生的想象欲望。緣何如此?這主要與教學情境的狀況相關,其是信息傳遞的基本載體,為學生思考提供一定的環境熏陶和情感支持,更重要的是,教學情境中所蘊含的教育信息,可為學生感悟知識、感悟數學提供一定的支撐。因此,教師必須借助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想象欲望。
在“函數的單調性”這一知識點的教學過程中,我發現一個問題:學生想象力相對較低的原因并非學生缺乏這方面的想象力,更為重要的是其“不愿意想象”,缺乏想象的動力和愿望。因此,在這一課時的教學中,我借助了教學情境的創設,激發了學生的想象欲望。我借助計算機軟件,制作了一個Flash,用動態形式清晰呈現了函數單調性的演變,學生通過這種直觀的學習方式,了解了增函數、減函數的圖象變化趨勢,學會了利用圖象來理解函數性質。
學生生活經驗對于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理解力有著顯著影響,其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響著學生想象感知力。所謂想象感知力,主要是指學生在想象過程中強化對具體事物的感知,這是學生積極想象的前提和基礎。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充分重視并將教學內容與生活實際有機融合在一起,以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想象感知力,推動學生“主動感知”“主動想象”。與學生生活的聯系,需要教師在教學設計、教學開展等諸多環節中予以重視。
例如,在進行“集合的含義與表示”這一課時的教學過程中,由于“集合”這一概念較為抽象,且為學生進入高中階段的第一個概念,因此,其教學至關重要,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響著學生后續的學習過程。鑒于此,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和掌握這一概念,我融入了生活元素,借助“鳥群”“雞群”等概念,引導學生充分調動了生活經驗,認識到數學與生活的緊密相連性。在此基礎上,為學生提供了感知對象,順利完成了教學活動,激發了學生的想象感知力。
常言道:“實踐出真知。”在高中數學教學中亦如此。要想借助高中數學教學激發學生想象力,必須注重學生的操作能力。具體來講,在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結合所學知識點進行動手操作,以此強化學生想象力培養,加深學生想象深度。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應該激發學生“主動操作”,唯有如此,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獲得理想效果。
例如,我在進行“隨即抽樣”這一課時的教學中,就有效借助上述舉措,促進了學生想象力培養。在這一課時教學中,為了使學生能夠通過具體實例從實際問題中提出統計問題,進而理解隨機抽樣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我引導學生進行了“隨機抽樣”操作:讓學生通過隨機抽樣的方法調研班級內愛好運動學生的比例。學生通過操作,得出了數據結論。這一過程,讓學生的想象深度變得更為深入,學生想象力得到進一步激發。
學生的想象力,除了學理層面的舉措之外,還要借助實踐舉措。在高中數學教學中,要想進一步培養和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必須借助數學活動的開展,進一步促進學生想象延伸,擴大想象范圍,進而增強學生想象力。具體來講,教師在開展數學活動的過程中,既要注重活動的教育性,讓學生獲得知識,也要注重學生的趣味屬性,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趣味活動中增強想象力。
例如,我在進行“隨機事件的概率”這一課時的教學過程中,就開展了教學活動。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這一課時的知識點,我引導學生進行了“拋硬幣”活動:要求學生自行準備一枚硬幣,在規定時間內上拋50次,分別記錄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次數,在此基礎上觀察兩類次數的關系。經過活動,學生發現“正面朝上”的次數和“反面朝上”的次數相差無幾。基于此,學生有效掌握了知識點,對“隨機事件概率的相等性”有了更為深入的了解。這一舉措更是延伸了學生的想象范圍,激發了學生的想象力。
總之,學生想象力的培養和激發,需要高中數學教學的參與,換言之,高中數學教學對學生想象力的培養更是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教師必須注重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和激發學生想象力,從不同維度著眼,從多元策略入手,致力于學生想象力的提升,更好地發揮高中數學教學的成效。唯有如此方可保證理想效果。
[1]王嘯.高中數學空間想象能力內涵變化與教學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6.
[2]王娟.數學思維的深化:由聯想到想象[J].新課程導學,2016(8).
[3]方厚良,羅燦.談數學核心素養之直觀想象與培養[J].中學數學,2016(19):3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