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錦偉
(甘肅省慶陽第六中學)
現在是一個信息網絡化時代,計算機網絡技術已經融入社會的各個領域。現在各行各業都需要使用計算機,當然在中學生教育教學中也需要使用計算機。隨著新事物的發展必然會產生一些新的思想觀念和價值觀取向,從而影響中學生的生活方式和行為模式。中學生是使用網絡的一個重要群體,因此互聯網對中學生的影響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由于計算機的普及和網絡的快速發展,互聯網絡已經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和學習中。我們不僅可以通過互聯網工作、學習、交流、獲取和傳遞信息,還可以看網劇、聽音樂、視頻聊天。隨著電腦的普及,使用網絡的年輕人的數量在逐年上漲。
互聯網的便捷性和優越性吸引了廣大中學生。根據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學生對網絡很感興趣,一少部分學生表示如果很長時間不上網會很難受。此外中學生的上網率很高,而且有些同學還經常上網。甚至還有些中學生是網蟲,除了上課,其他時間都用來上網。由此可見,中學生上網占據了日常生活的大部分時間。而家長和老師平常忙于工作,很少有時間上網。大部分家長不了解網絡,只有少數家長經常上網,因而缺乏對青少年的管制。
互聯網在發展的同時也在潛移默化中改變了中學生的交往方式,在網絡這個虛擬的網絡交流空間中,大多數中學生能夠正確地使用互聯網,在日常生活中用它和同齡人進行交流傳達信息。中學生使用互聯網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不管在哪里都可以視頻聊天,還有少數中學生由于思想觀念和行為模式不成熟,容易受到欺騙。例如通過社交軟件和陌生人聊天約見陌生網友而受到傷害。
網絡世界資源共享,你可以從中以最快的速度查找自己想要的學習資料,還可以查找自己想要的課外知識。此外互聯網上還有一些傳播隱私的信息、傳播社會爭議的信息、宣傳迷信的信息、傳播黑客的信息、傳播學術造假學術腐敗的信息。這些不良信息會對中學生產生負面影響。
中學生上網,主要目的是聊天、下載、聽歌、看韓劇、追星、展現自我。中學生在享受網絡帶給自己快捷與方便的同時,同時也承受了網絡的負面影響。中學生自制能力比較差,容易沉溺于虛擬的網絡世界脫離現實,荒廢學業危害學生的身心健康。
互聯網是現代信息的載體,為我們了解時事、學習知識、交流溝通、休閑娛樂提供了便利的條件,開闊了我們的眼界,豐富了我們的課外知識,拓寬了溝通渠道。還可以幫助我們解決工作生活中的一些困難,做一些對他人和社會有利的事。它對社會和人們的思想行為產生了重要影響,網絡的及時性、快速性有助于人們及時了解自己,關心時事政治。作為教師應該提高自身綜合素質,更新教學觀念,選擇一些積極含有正能量的信息運用到教學當中。此外還要加強對中學生的思想教育,讓學生正確地使用互聯網。
網上的信息資源對每個人都是開放平等的,人與人之間可以互相學習交流。對于網上的思想教育信息,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需要進行在線瀏覽或是下載。網上的思想道德教育拉近了教師學生之間的距離,避免了學生在思想教育中出現逆反的心理,增加了教師的親和力,有利于思想教育的實施。在網絡時代開展思想道德教育,應該改變以往的教學方式,順應時代的潮流,運用網絡教學的方法對學生進行平等的對話教育。這需要教師豐富自己的網絡知識,提高自己的網絡技能,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不斷變革創新自己的教學方法。教師平時應該關注時代熱點,在課前可以和學生進行探討,在此過程中可以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并給學生一些積極引導,有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這樣變革了教學方式,提高了教學質量,拉近了學生和教師間的距離,讓教師和學生之間形成一個良好的互動關系。
教師應該加強對中學生網絡教育,通過言傳身教,讓學生文明上網,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和網絡道德。教師可以用學生較為關注的熱點問題,不給出答案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讓學生自己找到問題的解答辦法。作為老師,在教學中應設置一些研究性的問題讓學生利用網絡自己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提高學生的辨識和思考能力。此外,老師還需具備較高的信息素養和較強的信息技術能力,因勢利導促進素質教育的發展。
在網絡時代中學教育要正確地處理網絡與其他德育資源之間的關系。加強中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合理高效地運用互聯網。教師應該順應時代潮流,變革教育教學方法,根據中學生網絡時代的德育需要,進行角色轉換,提高德育工作的有效性。
[1]王毅飛.網絡時代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現狀研究[J].商業故事,2015(5):84-84.
[2]薩仁高娃.淺談網絡時代高校學生思想道德教育模式[J].民營科技,2016(8):255.
[3]楊燕.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網絡化的困境及其出路研究[J].山東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16,32(4):7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