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現代京劇《海港》是20世紀70年代極富時代氣息的一部作品,其中的第四場“戰斗動員”幕前曲及唱腔是現今最為膾炙人口的京劇乃至戲曲唱腔音樂之一。此曲的寫作是傳統與現代、東方音樂與西方音樂結合的典范,作曲家屢有創新,為我們提供了傳統戲曲唱腔音樂改革發展的寶貴經驗。
關鍵詞: 現代京劇《海港》;【西皮寬板】;于會泳
中圖分類號: J609.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 - 2172(2018)01 - 0056 - 03
DOI:10.15929/j.cnki.1004 - 2172.2018.01.007
《海港》是北京電影制片廠與上海電影制片廠于1972年聯合拍攝的一部革命現代京劇,展現了特定歷史環境下人民群眾為保衛國家財產與敵對勢力斗智斗勇的豪情壯志。其中第四場“戰斗動員”幕前曲及唱腔可以說是現代京劇乃至整個戲曲唱腔音樂發展史上的經典杰作,它與《智取威虎山》第五場“打虎上山”的幕前曲及唱腔被公認為于會泳創作的最為突出的兩段戲曲音樂及唱段。① 《智取威虎山》第五場“打虎上山”幕前曲著重于抒發人物的英雄氣概,同時描繪了大雪紛飛、山路崎嶇的雄偉自然風光;《海港》第四場“戰斗動員”幕前曲則是描繪了大自然狂風肆虐后雨過天晴、彩虹高掛的綺麗自然景象,把色彩斑斕、五光十色的天空渲染得淋漓盡致。
從作曲技術上分析,幕前曲一開始是急速的音型不斷地向上沖刺,配以巨大的劈雷與迅猛雨點的模擬聲響,整個音響效果十分逼真。在達到了最高音之后,運用轉調逐漸下降至最低音,一陣暴風雨過后,豎琴慢起漸快再漸慢的琶音②,使暴風雨的場面逐漸平靜了下來。繼而黑管慢起漸快再漸慢的連續音型給人以一種雨后平靜時的寧謐而空曠之感,再以長笛在下屬調上的快速音型連接,空曠之感瞬間又轉換成了蔚藍色天空清晰、明亮的畫面,最終引出了弦樂演奏的寬廣明亮的【慢板】主題旋律。這個主題不僅閃亮、開闊、嫵媚,充滿著蓬勃的朝氣,同時調式結構上又隱藏著轉化的成分,兩次切分的節奏中包涵著相當能量的張力與激情。接著,運用同主音轉調的方式重復主題,并在兩處主題旋律的句斷處插入木管樂器高音演奏的插句,正有那種“刺破青天鍔未殘”的意味。隨后,雙簧管以甜潤的音色奏出類似叫賣聲的音調,圓號再次復奏了這句旋律。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這句圓號旋律寫得和用得是如此地漂亮與瀟灑,音域上幾乎達到了圓號的極限,但正是這種極高音區的音色,開闊、舒展,高聳入云、云開見日,使人聽后無不贊嘆有加,正可謂是藝高人膽大,寫作手法之高明正是無與倫比。① 最后,運用排笙替代大管,連續四度下降音程,使整個前奏為后面的【寬板】唱腔作了十分有力的鋪墊。
這里必須指出的是,此段幕前曲一是旋律寫得非常漂亮,簡潔、不啰嗦,看似平凡的旋律實際隱藏著很大的音樂張力和發展的余地,這是由于音調中包涵著自如、豐盈的調性和調式轉換因子,足見作曲家在樂曲結構安排上早已是胸有成竹。二是作曲家最善于運用的四度調性、調式、音程等,是非常切合現代京劇的用語和唱腔的。我們知道,現代京劇的用語或是京韻大鼓等曲藝就是建立在京音(普通話)陰陽平相差四度這一基點上的,甚至于打擊樂器的聲響也是與之相密切配合的,如大鑼音的下降、小鑼音的上升、鐃鈸音的平直,正猶如去聲、上聲與陰陽平聲。而京劇唱腔上富于特點的就如3 6 5 、 6 2 1等腔格的轉接,京韻大鼓等中的四度結構旋律更是體現語言聲調特點的地方。作曲家正是充分總結了民族音樂、戲曲音樂上的這種旋律特點,并以此作為他創作的立足點和主要特點,這也是作曲家理論研究用于指導實踐的典型表現之一。三是作曲家善于調動和發揮各樂器的特長,確實是配器的高手、能手。② 每一樂器樂句的轉接十分自然、順暢,句句出彩,似乎神來之筆。
而接著的【西皮寬板】是作曲家自己命名的。一般來說,一個作曲家在作曲的同時能在理論上有所建樹是很困難的,作曲能上升到理論,理論又能指導具體實踐,這是于氏能取得如此成功的秘訣之一。這個【寬板】是字間關系擺得較為寬松,大概與【慢二六】相仿,但比【慢二六】還要寬松些,故謂之“寬”。而伴奏猶如【搖板】,但不是單節拍上的同音復奏形式,如2 2等,它是以小節為單位,且有著特定的節奏音型,如22222 1222等,形成了一種特殊的板式語匯結構。【寬板】一開始的前奏就是前面【慢板】旋律的緊縮一倍。這樣,充分利用速度與兩次切分節奏,突出了進取、興奮的性格特征。然后是各種高度上的模進,不僅節奏音型充滿著動力彈性,而且隨著落音調式色彩變化豐富,與前奏的絢麗彩虹的氛圍交相輝映。如“無限”的“無”字通過4音轉入上大二度宮調色彩;“望窗外”的“窗”字,通過7音轉入上五度宮調色彩;“飛架”的“架”字通過4音又轉入下五度宮調色彩。隨著演唱旋律的不斷起伏,調式色彩絢麗多變,對全段的意境有著圖畫般的描摹,這種寫法是過去傳統根本沒有的、全新的一種嘗試,取得了極好的音響效果。{1}而“飛架藍天”句的下四度旋律進行又是結合著傳統小生的【娃娃調】腔格旋律,看似出新的旋律仍保持者傳統腔調的特點,因此,聽起來并不突然,相反非常地妥帖與自然。{2}更出彩的是緊接著的“江山如畫宏圖展”句,在前面旋律上下翻卷之后,出其不意地低調而舒展地唱出“江山如畫”四字,這種把陰平、陽平、去聲放在同一高度的聲調擺字法,顯然是汲取了傳統中猶如旦角的那種念白,就是前面幾個字削平各自的四聲區別,采用同一高度來念,而在最后一字上則極度夸大聲調,形成由下而上、由上而下大幅度的波瀾曲折,在京韻大鼓等曲藝中也常有這種處理。后面“宏圖”又運用了下四度連接,再于“展”字上運用了低八度5音,整個樂句橫跨一個八度,氣勢雄偉、飽含深情。然后,突然翻高斬釘截鐵地唱出最后的“豈容妖魔舞蹁躚”句,圓滿結束了整段【寬板】。
至此,我們才真正理解這種【寬板】的真實涵義,就是整段音樂旋律開闊、幅度拉得極開,伴奏的節奏音型較為密集,與唱腔寬松舒展的演唱形成如【搖板】似的緊拉慢唱效果。但它不是傳統的【搖板】,而是賦予傳統【搖板】新的意義、新的內涵,提升到一種嶄新的高度上去。這樣也就把人物的起伏心情與大戰宏圖的抱負展現得酣暢淋漓、氣貫長虹。然而,這種刻畫又是極其自然的,絕無人工刻意雕琢之瑕。在旋律的上下翻轉中結合著各字調的順暢連接、旋律調式的變化等,這是極需唱腔音樂創作功力的。最后一段雖然標的是【二六】,其實與傳統的【二六】也根本不同,可能僅是在速度上有所相似,或又猶如【垛板】,但傳統【西皮】中是不用【垛板】的。這種在現代京劇【西皮】腔中運用【垛板】,實也是借用了【二黃】板式而來的。這種不同腔系板式的相互借鑒,又是現代京劇取得成功的秘訣之一。
總之,于氏在現代京劇音樂創作上的功力與成就可圈可點。總結他的成功之處及經驗顯然是十分重要的,也是極有必要的。我們應該從整個戲曲和戲曲音樂發展進程出發來看問題,發揚傳統板腔體曲式的巨大優勢,借鑒西洋音樂中一切為我有用的東西,不顧忌任何的條條框框,立足于創新。同時,注意平衡創新與聽眾欣賞習慣的關系,這才是戲曲音樂改革創新的成功之路。
本篇責任編輯 錢芳
收稿日期:2017-10-18
作者簡介:莊永平(1945— ),男,上海藝術研究所退休研究員(上海 20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