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溫州的趙先生問:有傳言稱國內食鹽添加的“亞鐵氰化鉀”堪比毒藥“氰化鉀”,也就是俗稱的砒霜,因此吃鹽會對人體健康產生巨大影響嗎?
@專家解答:亞鐵氰化鉀是一種合法的食品添加劑。它是低毒物質。氰化鉀確實是一種劇毒物質,但是它和食鹽中的抗結劑亞鐵氰化鉀完全不同。氰化鉀里面的氰根可以游離出來產生毒性,亞鐵氰化鉀的氰根跟鐵離子緊密結合,所以化學性質很穩定。
以做菜為例,大概需要400 ℃的高溫氰根才會釋放,這已經遠遠超過在家里做飯做菜煎炸烤的溫度。即使真的在超高溫下分解出了氰化鉀,想要達到讓人中毒的劑量,大概需要一次性吃幾十千克的鹽,這顯然是不現實的。
河北邯鄲的王女士問:最近朋友圈一篇名為《請使用塊狀肥皂沐浴,十年后你就明白了》的文章瘋傳。文章稱,沐浴液含防腐劑且誘發乳腺癌。醫界在乳腺癌切片中,發現了一種叫作paraben(對羥基苯甲酸酯)的成分,也就是一種藏在沐浴液中的防腐劑。一旦使用超過十年就可能誘發乳腺癌。這是真的嗎?
@專家解答:paraben會導致乳腺癌的說法是沒有科學根據的。首先,目前國內外沒有大型的臨床試驗能夠證明這種防腐劑會導致乳腺癌的發病率上升。其次,這種防腐劑在人體表面停留的時間較短,人體吸收的成分也微乎其微。所以說,這種防腐劑能導致乳腺癌的說法是危言聳聽。目前,乳腺癌的病因還不是很明確,有多重因素誘發或者導致乳腺癌。
癌癥的病因至今沒有明確,但是網上卻流傳著各種版本的“致癌產品”,涉及各種食品及日用品,消費者們需謹防被此類謠言欺騙。上述謠言中提到“十年后誘發”“千萬不要碰觸”,也是為了吸引注意力的極端說法,是沒有科學依據的,不必信以為真。
安徽淮北的包先生問:蝦皮素有“鈣的倉庫”之稱,很多老年人把蝦皮當作補鈣佳品。這種做法靠譜嗎?

@專家解答:答案肯定是否定的。雖然每100克蝦皮中的含鈣量為991毫克,但蝦皮中也含有較多的膽固醇和大量的鹽分,其鈉含量是牛奶鈉含量的136倍。如果吃太多蝦皮,鈣可能能夠補上來,但是對于血脂和血壓卻是極其不利的。不論是有血脂和血壓問題的人群,還是所有指標在正常范圍內的人群,都不適合把蝦皮作為補鈣的來源,它還是應該用于做菜時的配料。
山西侯馬的盧女士問:網絡上一個“嬰兒被劇烈搖晃腦袋”的視頻廣泛轉發。在事發醫院的官網上,竟然有著“李醫生”所在的“康復理療科對腦癱患兒的治愈率在80%以上”的說法。這種說法正確嗎?
@專家解答:新聞中提到的按摩療法,中國康復學會在國家衛生部的資助下進行了循證研究。通過分析比對過往的腦癱研究和病理,對腦癱治療進行指導。其中確實提到,推拿按摩可以促進患兒的運動及神經功能發育、改善患兒的關節活動度等,但是證據很少,而且是等級最低的IV級。目前的學界共識是,腦癱沒有根治的方案。既然沒有根治的方案,那么,“治愈率達到80%”就無從說起了。
吉林長春的魏女士問:最近,網絡上瘋傳在早餐麥片中發現除草劑普遍應用的農藥草甘膦,因此吃麥片會增加兒童患癌的風險的消息。這是真的嗎?
@專家解答:草甘膦非常出名,它是全球銷量最大的農藥。與其他廣泛使用的除草劑相比,草甘膦毒性非常低,不會對人體造成危害;另外草甘膦易降解,無殘留,對土質友好。
麥片中為什么會有草甘膦?因為麥片是由燕麥、大麥、小麥等原料農作物加工而成,原料農作物在生長過程中會使用除草劑除雜草,雖然大部分草甘膦會生物降解、光解、化學氧化,但還是會有一些殘留,導致麥片中也含有草甘膦。
那么,草甘膦真的會致癌嗎?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草甘膦對人和其他哺乳動物的發育、繁殖和內分泌系統不會產生負面影響,正常使用范圍內草甘膦對農田中的動物也沒有慢性毒害和神經毒害。 2017年3月,歐洲化學品管理局風險評估委員會明確表示,現有的科學證據不足以將草甘膦歸為致癌物、致突變物或具有生殖毒性的物質。
湖南衡陽的郭先生問:洗完牙覺得牙縫變大了、牙齒松了、喝冷熱水也感覺酸了,是不是醫生把牙洗壞了?
@專家解答:首先要糾正一個誤區,洗牙不是為了美白牙齒,而是去掉牙面的細菌、牙結石、色素等。
牙齦與牙根面之間不是緊密附著的,而是存在一條0.5~2毫米的淺溝,稱為齦溝。齦溝內易積存食物碎屑、附著菌斑,成為細菌生長繁殖的適宜區域。這些菌斑不斷堆積,久而久之就成了牙結石。牙結石會不斷“吃掉”牙齦,造成牙齦發炎萎縮,最終導致牙齒脫落。
牙結石開始是乳白色的軟垢,會因逐漸鈣化而變硬。也就是說,牙結石其實就是一坨硬邦邦的細菌。它們“幫助”我們填滿了牙縫、“固定”了牙齒、遮住了暴露的牙根。
當我們通過洗牙清除掉這些牙結石后,牙根重新暴露了出來,牙齒也就更敏感了,所以喝冷熱水會覺得酸。至于牙縫變大、牙齒松動,那說明牙齒本來就有問題,很可能牙齦已經開始萎縮,并不是洗牙導致的,而是牙周病本身所致。如不及時清除牙結石,情況只會越來越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