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10月29日8時43分,中法兩國共同研制的首顆衛星——中法海洋衛星從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升空,首次實現海風海浪同步觀測。這次發射,將我國發射的海洋衛星和海洋作為牽頭主用戶的衛星數字改寫為7顆。到2025年,我國計劃再發射14顆衛星,其中7顆海洋衛星立項在研,即將形成全球海洋水色、海洋動力環境觀測和海洋監視監測能力。

2018年11月6日,我國已正式啟動“天河工程”衛星和火箭工程研制,“天河工程”衛星模型在第十二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上首次公開亮相。據天河衛星總指揮劉偉亮介紹,“天河工程”衛星和火箭工程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總研制,計劃于2020年完成“天河一號”衛星首批雙星發射。

2018年11月1日,歐洲科學家團隊通過蓋亞望遠鏡發布的數據,確定了我們所在銀河系的形成原因——大約100億年前,銀河系與另一個星系碰撞,導致銀河系銀暈內充滿了恒星,并且使銀盤增厚,而這個相撞的星系也因此次發現被命名。研究團隊根據蓋亞望遠鏡和巨人恩克拉多斯(希臘神話里面的蓋亞之子),將這個撞擊星系命名為“蓋亞—恩克拉多斯”。

2018年11月2日,我國大科學裝置“上海光源”首條光束線站——硬X射線通用譜學線站完成首輪調試,同步輻射光順利到達實驗站,標志著“上海光源”線站工程正式進入調試出光階段。硬X射線通用譜學線站全部由“上海光源”設計、國內自主加工完成。下一步,科研人員將不斷優化線站參數,使線站盡快達到驗收指標?!吧虾9庠础本€站工程將按照計劃于2022年12月竣工完成。

2018年11月7日,“雪龍”號極地科考船通過有著地球“第四極”之稱的世界最深海溝——馬里亞納海溝洋面,向南極行進?!把垺碧柾ㄟ^的海域位于海溝最深處的西面。根據海圖,馬里亞納海溝最深處水深10 924米。目前“雪龍”號正以15節(1節等于1.852千米)左右的時速行進,11月9日通過赤道,從北半球進入南半球,繼續向南極挺進。

2018年11月3日,英國劍橋大學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三維(3D)器官芯片,可實時監測細胞活動,有望用于開發新療法,同時減少研究中實驗動物的使用數量。新設備可以成為多種類型的器官芯片,如肝臟芯片、心臟芯片等,最終得到“身體芯片”,可以模擬各種治療方法對整個身體的影響。

等離子體被認為是固體、液體、氣體之外物質存在的“第四態”,近年來在生物醫學領域顯示出廣闊應用前景。2018年10月25日,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在大氣壓低溫等離子體治療腫瘤方面取得新進展,發現了等離子體殺傷癌細胞的機制,以及癌細胞的“抵御”機制,對抗癌的療效預判、提高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2018年11月8日,美國布列根和婦女醫院及哈佛醫學院科學家理查德·舒爾伍德及同事,發明了一種用機器學習預測基因組修復結果的方法,可通過機器學習對致病基因變異實現精準且可預測的編輯。這項成果為研究遺傳疾病,開發潛在療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