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宏
“達闥科技對自主創新的不斷深入依托于對知識產權的嚴密保護和全球布局。”達闥科技法務總監王振凱告訴記者,達闥科技首創的“專利合伙人計劃”貫穿了專利創造、運用、保護和管理整個過程,是通過機制牽引來培育具有知識產權思維的人,被業界稱為全球最具吸引力的創新激勵計劃之一。
云端智能架構、云端大腦、機器人安全專網、云端智能控制器……這些充滿科幻色彩的“黑科技”均來自于達闥科技。據了解,達闥科技專注于云端智能機器人技術的研發,其工作可以理解成為機器人服務,通俗來說就是用人工智能算法構建機器人“大腦”,并通過高速、安全的運營專網,讓機器人智能在云端對真實世界進行感知、認知和智能決策。
目前,達闥科技在云端融合智能、高速安全網絡,以及安全智能終端和機器人控制技術等前沿領域取得了一系列技術突破,并推出了多款云端智能機器人產品——迎賓機器人Cloud Pepper、安保機器人Patrol、導盲機器人META、柔性機器人等,拓展了人工智能的應用場景和服務能力。
“作為全球首家云端智能機器人運營商,達闥科技已提交云端智能相關專利申請近1 000件,相關報告顯示,其在區塊鏈領域的專利申請數量排名全球第九。”王振凱說,“達闥科技憑借領先的科研實力,先后入選創業黑馬2018中國人工智能獨角獸TOP20、CB Insights全球最強AI創新公司、2017年度最具商業價值人工智能公司TOP50等榜單,并入圍了2018世界人工智能創新大賽最高榮譽——SAIL獎,該獎項是人工智能領域最高規格的官方獎項之一。”


“以智能機器人技術為代表的第四次工業革命已經來臨,我們的生活將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未來會有百萬級的云端智能機器人需要運營。”黃曉慶在暢想未來時表示,身處市場需求瞬息萬變、生產技術日新月異的時代浪潮中,達闥科技將繼續深耕產品技術創新,朝著“2025年成為全球最大的服務機器人運營商”的目標穩步前行。
“智能機器人領域屬于專利密集型產業,高精尖、輕資產是其顯著特征,因此,企業致勝的關鍵在于科技創新與知識產權保護。”王振凱介紹,達闥科技自成立以來就十分注重知識產權保護,創立伊始就發布了一項知識產權激勵政策——“專利合伙人計劃”。
“培育專利就好比‘養孩子,發明人是專利的‘母親。養孩子的過程中需要親友團的幫助,也就是‘利益相關者,包括技術、市場、法務等團隊。”王振凱表示,在專利轉讓或維權中產生的經濟收入,公司會將轉讓收入或賠償額度的10%作為獎金,其中一部分用來獎勵專利發明人,另一部分用來獎勵負責轉讓或維權工作的“利益相關者”。
“在達闥科技,每個人都能成為專利運營的發起者,只要有人行動起來,專利就不會是沉睡資產,就會產生各類商業機會。”王振凱說,“專利合伙人計劃”的核心內容包含職務發明獎勵、高質量專利獎勵、專利運用獎勵等。在相關激勵條例中,如果相關專利被寫入國際、國家標準中,成為標準必要專利,公司將按7萬元/件進行獎勵,并且該獎勵是終生享有,無論發明人是否離職都能獲得收益。得益于“專利合伙人計劃”的推進,達闥科技的專利申請量穩步增長,截至目前,已累計提交專利申請1 000余件。
“專利合伙人文化的精髓就是共識、共擔、共創、共享,通過后端的共享來調動前端的價值創造和中端的價值增值,把專利產生的價值收益以賦予員工分紅權的形式實現企業與員工的共享。”王振凱表示,通過“專利合伙人計劃”給予員工投資機會,只要員工對專利的創造、申請、運營等起到推動作用,員工的收益就會在后續公司專利轉讓和維權中得到體現。
黃曉慶說:“人工智能領域是典型的專利密集型產業,發展和壯大的關鍵在自主創新和知識產權。”“專利合伙人計劃”,其核心理念就是把員工完成職務發明的行為轉換成類似投資的行為,只要員工想創新、敢創新、能創新,企業就幫助員工把創新成果轉換成專利進行保護,并且其專利申請質量的高低,還決定著其后續轉化、維權過程中產生價值的大小,關系著員工收益的高低。“可以說,這項制度的實質是重塑了員工與企業之間的收益分配關系。”黃曉慶說,像駱磊這樣的“發明大王”,在該制度的激勵下,目前已提交了近50件發明專利申請,企業研發人員人均提交專利申請超過5件,遠高于中國科技型企業的平均水平。
而在黃曉慶的規劃中,“3P計劃”的制定出臺并非僅僅是從達闥科技自身的訴求或是單一人工智能技術領域的訴求來考慮的。黃曉慶表示,未來,在人工智能、云端技術等高精尖產業領域中,當技術發展到一定程度時,都會出現“專利池”等形式,使得參與競爭的企業能夠公平、有效、合理地獲取知識產權收益并規避侵權風險。
“在云端智能機器人這個全新的尖端技術領域,如果我們在創業創新之初就能夠強化知識產權制度建設,設置合理的行業規則和知識產權費用標準,那么未來就有可能在這個領域改寫歷史。”黃曉慶說,“從這個角度講,達闥科技也是作為一個先行者在探路,通過知識產權分配制度的創新,逐漸向研發人員灌輸知識產權價值高于傳統的硬件和軟件價值、中國要成為尖端技術領域規則制定者的理念。”
每周一早上是王振凱收到關于專利郵件最多的時候,王振凱稱之為“星期一現象”。他解釋道,“‘專利合伙人計劃收益明確,可預期性強,且規則穩定不易變,因此員工的積極性高漲,經常會利用周末來撰寫專利申請提案。”值得一提的是,達闥科技離職人員自主創業也十分注重專利保護,還會打電話前來咨詢,甚至直接踐行“專利合伙人計劃”。
“企業知識產權的重點在于人,人是最關鍵的要素。”在王振凱看來,科技創新、知識產權保護的主體雖然是企業,但最終是落在每個人身上,因此打造高價值專利的核心在于培育具備高價值專利思維的人。他認為,以往的員工對于知識產權工作的認識就如同“盲人摸象”,企業看到的是整個大象,而內部的研發人員、專利人員只能看到大象的局部。

“‘專利合伙人計劃能夠牽引員工貫通專利從誕生到運營的全過程,將紙質的專利提案和實際的市場收益相互串聯起來,不僅能培育出高價值的專利技術,更能孕育出具備知識產權思維的人。”王振凱認為,培育高價值專利的法寶在于培育產生高價值專利的土壤,“專利合伙人計劃”便是這樣的土壤。
“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并舉,使得達闥科技保持了強大生命力,也鞏固了達闥科技在行業內的領先地位。”王振凱表示,“‘專利合伙人計劃如同知識產權領域的‘小崗村實驗,達闥科技希望能夠在創業之初就通過對知識產權機制進行創新,共同構建穩定透明的產業生態,推動整個行業的健康有序發展。”
達闥科技正在探索中的“專利合伙人計劃”以其較強的牽引性和預測性,為培育具有知識產權思維的員工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和豐沃的土壤,同時也為初創型企業的知識產權工作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