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婷婷 王長宇 安連超 赫英娟 張殿君 王俊剛
【摘要】在醫學院校開展人文素質教育,旨在提高醫學生的人文素養與醫學方面的人文精神,人文學科的建設和研究主要是為醫學生提供優質的人文教育,指導學生并培養他們的崇高道德情感,創造力和開闊的視野。醫學院校學生的人文素質教育作為一項長期任務,必須以更高層次重新建立起人文學科在醫學中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醫學院校;人文素質;教育途徑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34..02
醫學人文教育是指為醫學生發展人文素養的教育,醫學學生的人文素質的發展始于人類的良知,它的重點是人類的思想、心靈,應從發展的角度理解人文教育。醫學人文素質教育根據建立和發展現代醫療模式的需要,將知識學習、臨床實踐和每個學生的發展特點相結合,通過社會科學學科,特別是醫學人文知識實現這一目標。挖掘學生固有的潛力和發展動力,使學生能夠成為在醫學專業領域、人文素養方面都成熟的人。
1 專注人文學科知識學習,開展人文教育
醫學人文教育的特點與醫學專業教學的準確性不同,強調態度觀念,并與特定的文化聯系在一起,重點是沉浸式學習和情感的轉化。在具體的教育教學中,強調人文知識基礎,與歷史等的學習結合在一起,促進古典的閱讀,無論是古代歷史還是現代人文學科,都是人文精神遺產,反映出無可衡量的價值,對學生價值觀和思想品德都有一定的影響。閱讀經典的作用是積累更靈活和更直接的人文知識,因為他們不受職業課程的約束。簡而言之,閱讀人文書籍有助于形成一種社科知識的基礎,而這種知識反過來又有助于塑造人文形態,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人文素養的積累。
課堂教學的重點是教育和培養學生的人文素質。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醫學教師對學生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他們必須具備高水平的職業道德、醫學知識和人文素質,所有行為,從衣服到言論,都必須在教學過程中貫穿人文精神,體現醫學和人文精神的結合。為了提高教師的人文素質,必須深入終身學習的概念,積極促進教師的終身教育。教師必須清楚地認識到,課堂教育不僅是醫學技術的教學渠道,而且是學生綜合素養的培育渠道,將人文教育納入醫學課程,并有效促進醫學院學生的人文素質發展。在臨床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經驗、職業道德等對學生進行教育,結合醫學專業的特殊性,醫學理論和實踐的相關方面等緊密融合到課堂教學中去。這不僅反映了教學中的學生心理和社會醫療模式,而且還提高了人文素質教育的效果,使學生能夠從不同的角度思考,以培養醫學院學生人文素養。
2 專注理性思維培養,開啟哲學思辯
指導醫學院學生思考當前學習的知識和價值觀,更好地了解生活的組成,全面分析實際生活價值和社會問題,并在思考答案時,從思考的邏輯轉向自然、歷史和生活的性質。關于人文問題的知識培訓,在于它自己的內心思考,又在于人類社會的深刻價值觀體系中,它利用人文素質和在現代文明過程中人文精神作為指導。目前,社會轉型、文化多元性、多元價值觀的共存,社會中人們態度和行為出現了混亂,因而要形成理性思維,使學生更加重視現實世界的和諧。重點關注環境影響,方法是通過哲學思想、傳統優秀文化傳播人文價值觀,促進美學藝術的傳播,通過獨特的校園文化、精神文化、組織文化等,提高學生人文素質,培養理性思維。
從醫學學生的身體和心理角度來看,傳統思維向辯證思維、創造性思維的發展過程,思想評估和自我調節的能力得到加強。從社會的角度分析醫學,作為一種社會現象,與醫學社會學等社會因素相互影響和制約,這些社會因素包括經濟、政治文化、教育、宗教等因素,此外還有醫學上的社會關系、醫學和倫理之間的關系。從認知的角度,通過醫學哲學、邏輯學,幫助學生學習人類醫學、醫學倫理、醫學哲學的相關概念,研究醫學模式的形成、作用和發展,以及醫學思維邏輯模式的邏輯方法,促進醫學領域的美學原則,遵守醫學上的原則,提高個體生活質量。
3 專注情感體驗,完善人文教育
人文素質教育是一個改善個人生活方式、生存態度的過程,即學習者是生活的對象,首先是感覺性和尋找、感知、選擇和判斷有意義的生活,而這反過來又會超越主體和對象。特別是在醫療實踐中,臨床模擬為學生提供了真正的刺激,將理論教育與社會問題和醫療實踐結合起來,方法是模擬醫學情景和傳播醫療功能的臨床實踐等,將職業醫學培訓納入臨床實踐中的做法具有實踐性的特點。應特別注意提高學生的學習和學習實踐中的人文教育質量。首先,必須選擇高水平的、人文素質、業務能力都較強教師,教師必須在塑造積極的醫療專業人員的日常工作和良好的醫療道德形象方面發揮積極作用,將專業能力和與患者的溝通技巧將作為學習模式傳授給學生。然后教師必須在學生的常規學習實踐、實習和案例研究的背景下舉辦講座和案例分析,以便從倫理、社會和法律等不同角度思考和學習。解決各類爭端和問題,可以提高學生在實際情況下的適應能力,使學生們認識到實習階段不僅僅是專門技能的學習,而且也是人文知識的運用機會。
參考文獻
[1] 楊華仁.新形勢下醫科院校學生工作創新研究[D].西南大學;西南師范大學,2002.
[2] 彭安輝,胡洪瑞,劉 麗,等.醫學院校不同專業畢業生醫學人文素質調查分析[J].貴陽醫學院學報,2015,(3):316-318,322.
本文編輯:劉欣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