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強
【摘要】骨傷科疾病應用中醫外治的效果較佳,中醫熏洗療法是其中特色治療方法。因此,本文特對中醫熏洗療法在骨傷科疾病治療中的應用情況進行探討,對為全身熏洗法、局部熏洗法、熱罨法三種方法在骨傷科的應用進行總結,中醫熏洗療法在臨床后續應用奠定良好基礎。
【關鍵詞】中醫熏洗療法;骨傷科;中醫外治
【中圖分類號】R2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34..01
中醫熏洗療法是根據中醫處方將中草藥用水煎煮沸開后,先用蒸汽熏療,然后用藥液淋洗及浸浴全身或局部,導致治療與預防目的。中醫熏洗療法是通過熱力將藥力經皮膚黏膜作用于機體,促進氣血流暢、脈絡調和、疏通腠理之效,進而達到預防與治療疾病的目的[1]。骨傷科治療領域中有大量文獻資料與經驗方劑記載中醫熏洗療法治療,是中醫骨傷外科的特殊療法,療效顯著,毒副作用小等優勢,受到人們的廣泛青睞,尤其在骨傷科疾病熏洗方法方面更是推陳出新,獲得較高的成就。
1 熏洗療法分類
中醫熏洗療法可分為全身熏洗法、局部熏洗法、熱罨法等方法。全身熏洗療法的藥物用量較多,是將中藥煎湯后倒入浴盆中進行全身浸浴,或是將藥湯倒入木盆或木桶內,于木桶內放置木凳,用毯子或布単將上面開口蓋住,待藥湯不燙時進入,全身浸入藥湯內,以出汗為度。全身熏洗結束后需用全身浴巾包裹,臥床休息,消汗后在換穿衣服。
局部熏洗法包括手熏洗法、足熏洗法、眼熏洗法、坐浴熏洗四類[2]。手熏洗法是根據病癥選取處方,根據處方煎藥,乘熱倒入盆內,將手臂放于盆口處,上覆蓋布単,避免熱力外泄影響治療效果,待藥液不燙手時,將患手放入藥液中進行洗浴。熏洗完畢用干毛巾擦干并避風。足熏洗法將煎好藥湯乘熱木桶中,桶內放一小木凳高于藥湯面。患者坐于椅子上,將患足放于小木凳上,用布單蓋住腿部與桶口進行熏療,藥湯不燙足時,將小木凳取出,患足放于藥湯中進行泡洗。熏洗完畢用干毛巾擦干并避風。眼熏洗療法是將煎好藥液放入臉盆內,患者取坐位,將臉盆放于前方,向前彎腰將面向藥湯,緊閉雙眼,用布單蓋住臉盆進行熏洗,用毛巾擦干雙眼,閉目休息十分鐘作用。坐浴熏洗療法是于盆內倒入煎好藥液,將盆放入木架,將臀部暴露后坐于盆上,熏療后待藥液不燙手后將臀部放于盆中浸泡,完畢后用毛巾擦干,更換干凈的內褲。
熱罨法與熱濕敷法較為相似,將煎好的藥湯趁熱倒入盆內,用7~8層消毒紗布或數層干凈軟布蘸藥后,用蘸藥的紗布攤放于患處,并用另一塊消毒紗布蘸取藥液淋于患處皮膚,保持攤敷處濕熱度。
2 骨傷科疾病中中醫熏洗療法的應用
2.1 足跟痛治療
中醫學認為腎主腰、腳,足跟痛是因肝腎虧損,氣血虧虛,寒濕凝滯,風濕痹阻導致經絡阻滯,不通則痛。目前,臨床足跟痛的中醫熏洗藥方:艾葉20 g、威靈仙30 g、獨活20 g、羌活20 g、紅花15 g、漢方已20 g、皂角刺20 g,鮮蔥50 g,食醋100 mL,應用足部熏洗法,以1500 mL清水加入上述藥材用武火煎沸,再煎15~20 min,將藥液倒入木桶或盆內進行熏洗,每次浸泡施加約為30 min,1~2次/d,10日為1個療程。足跟痛應用上述方法進行足部熏洗,具有養血通絡、補益肝腎、活血化瘀、行氣止痛之效。
2.2 四肢骨折后遺癥的預防
骨折后會導致骨折處經絡阻塞,營衛不通達內外,氣血不通,關節周圍組織無法得到有效濡養,致使患處關節活動不利。傷后保護不利、風寒入侵均會導致骨折后出現關節痙攣、僵硬、肌肉萎縮,關節活動受限、肢體腫脹等后遺癥,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3]。骨折患者應用中醫熏洗療法可有效預防四肢骨折紅藕后遺癥的發生,具有消腫止痛、行血散瘀之效。藥方:當歸15 g、蘇木12 g、蒲公英12 g、生蒲黃10 g、沒藥10 g、赤芍15 g、透骨草15 g、五加皮10 g、桂枝10 g、紫花地丁12 g、天仙藤15 g、劉寄奴10 g、白芨10 g、海桐皮10 g、生蒲黃10 g。在中藥加1500 mL清水煎沸倒入盆中,應用局部熏洗法或熱罨法治療,15~20 min/次,2~3次/d,10d為1個療程。
2.3 手肘部傷筋治療
傷筋是手肘部常見疾病,起病緩慢,初時勞累后偶感疼痛,后逐漸加重甚至疼痛向外擴散,嚴重影響肢體活動,手肘部功能多不受限,但用力時疼痛感加重。可通過熱罨法進行熏洗治療,達到活血止痛、通絡舒筋之效。用紗布將藥物裝好,放入砂鍋內加1500 mL水煮沸,再煮15~20 min,1~2次/d,10日為1個療程。
3 結 論
綜上,骨傷科疾病較為常見,中醫外治法作為中醫學重要組成部位,具有豐富內容,其中中醫熏洗療法具有用法簡單,療效顯著,復發率低等優勢,可有效治療或預防骨傷科疾病的發生,提高骨傷科患者的生活質量,值得大力推行。
參考文獻
[1] 劉 爽.中醫藥物熏洗療法在骨傷科的應用[J].東方食療與保健,2016(12).
[2] 馬麗霞.關于骨傷科患者中的中醫藥物熏洗療法臨床應用分析[J].特別健康,2017(22).
[3] 杜小朋.熏洗療法在中醫外科疾病應用研究進展[J].現代醫學與健康研究電子雜志,2018(7).
本文編輯:劉欣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