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耀革
【摘要】目的 探討懸吊運動訓練對小兒痙攣型偏癱的康復效果。方法 選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于我院接受治療的痙攣性偏癱患兒70例作為研究對象,遵循等比例原則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前組應用傳統康復治療;后組應用懸吊運動訓練。通過Berg平衡量表評估兩組患兒的康復效果。結果 康復訓練前,觀察組、對照組患兒的Berg評分為(34.98±2.43)分與(35.04±2.14)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康復訓練后分別為(51.23±2.58)分與(40.16±2.64)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小兒痙攣性偏癱的康復治療中,建議應用懸吊運動訓練。
【關鍵詞】小兒痙攣性偏癱;懸吊運動訓練;康復效果
【中圖分類號】R742.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34..01
數據顯示:在腦性癱瘓患兒中,痙攣性偏癱的發病率高達34%[1]。這是一種以肌肉張力提高、肌力下降為主要表現的疾病,而且很容易發生廢用性萎縮。患兒運動過程中,姿勢極不協調,行走時的步態具有偏癱特點,患肢伴有假性縮短,嚴重損害患兒的生活質量。針對痙攣性偏癱患兒,臨床常用的康復治療手段有熏蒸、作業療法、電治療、水療、運動訓練以及針灸等。我院將懸吊運動訓練引入此類患兒的康復治療中,現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于我院接受治療的痙攣性偏癱患兒70例作為研究對象,全部被確診為小兒痙攣性偏癱,具備行走能力和正常的認知能力,能夠配合完成訓練。排除合并原發性疾病、因感染和外傷導致的中樞性運動障礙、混合型小兒腦性癱瘓以及因遺傳代謝等因素造成的運動障礙。遵循等比例原則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5例。其中,對照組男19例、女16例,年齡3~11歲,平均年齡(7.36±0.42)歲;觀察組男21例、女14例,年齡3~12歲,平均年齡(7.41±0.38)歲。兩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傳統康復治療:主要通過Bobath與Vojta等方法對患兒實施運動訓練[2],糾正姿勢異常癥狀,促進神經功能的發育,每次訓練半小時,2次/d。通過作業療法提高患兒的生活自理能力,包括手工作業、日?;顒印⒂螒虻龋?0 min/次,1次/d。同時配合針灸治療,選擇視區、感覺區、運用區、平衡區、運動區、足運感區、感覺區等被頭發覆蓋的部位進行針刺,每天取3個區域,留針2 h,連續治療1年。
懸吊運動訓練:①側區肌群:擺放側臥位,在患兒的頭部墊軟枕,雙手抱于胸口處,在膝關節下方放置鋼性懸吊帶,按順序進行伸髖、伸膝和抬臀等動作,盡量保證骨盆直立,勿前傾或者后仰。②腹?。褐笇Щ純簲[放俯臥位,用前臂支撐身體,鋼性懸吊帶的放置位置不變,進行伸膝和伸髖等動作,保持身體直立。③骨盆旋轉:取仰臥位,鋼性懸吊帶只放置在一條腿的膝蓋下方,在腰部放置支持帶,依次進行伸髖、伸膝、抬臀、旋轉骨盆等動作,雙腿自然分開。④伸髖肌群:取仰臥位,雙臂環抱放于胸前,在兩條腿的膝蓋下方放置鋼性懸吊帶,通過伸髖、伸膝、抬臀等動作訓練激發腰椎的深層穩定肌。
以上動作4次為1組,每次練習5組,組間休息半分鐘~1 min,每天訓練半小時,每周訓練6 d,共訓練2個月。
1.3 觀察指標[3]
患兒的康復訓練效果通過Berg平衡量表評估,量表共有14個項目,滿分56分,評分越高表示康復效果越理想。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兩組患兒的Berg平衡量表評分比較:訓練前、后,觀察組患兒得分分別為(34.98±2.43)分、(51.23±2.58)分;對照組分別為(35.04±2.14)分、(40.16±2.64)分,觀察組患兒的康復效果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 論
懸吊運動訓練的方式主要有軀干肌肉強化、非主導側肢運動能力等,訓練目的是讓患兒在不平衡的狀態下學會控制身體,增強運動鏈的力量傳導[4]。和傳統的康復訓練相比,懸吊訓練在鍛煉多裂肌和腹橫肌的同時,并不會訓練深層的穩定肌群,所以能夠更好的改善肌肉的收縮能力以及協調能力。閉鏈運動對患兒的感覺運動器官十分有益,可以同時提高運動、感覺之間的協調能力,糾正畸形的脊柱和骨盆。除此之外,懸吊運動訓練中包含診斷系統,嚴格遵循從易到難的梯度訓練原則,更具有科學性,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黨 維,李志娟,李寅偉,等.淺析懸吊運動訓練對小兒痙攣型偏癱的康復有效性[J].中國農村衛生,2015,(17):70-70.
[2] 喬紀偉,王 寒.懸吊運動訓練對小兒痙攣型偏癱的康復效果分析[J].保健文匯,2016,(5):108.
[3] 姜春巖,紅 霞,周 慧,等.懸吊運動訓練對小兒痙攣型偏癱的康復效果[J].雙足與保健,2018,27(1):137,139.
[4] 龔娟娟,朱佑民,包巧云,等.懸吊運動訓練對小兒痙攣型偏癱的康復效果[J].雙足與保健,2018,27(2):134,136.
本文編輯:劉欣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