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新 胡燕 丁玲
【摘要】目的 探究加強護理隨訪對心血管介入治療術后患者預后的影響。方法 選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行心血管介入治療的患者100例作為研究對象,使用數字隨機法將其分為兩組,各50例。對照組實施常規隨訪護理,觀察組給予加強護理隨訪。對比分析兩組患者SDS、SAS評分以及心血管不良事件發生情況。結果 觀察組在SDS、SAS評分方面均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心血管事件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于實施心血管介入治療的患者在術后加強護理隨訪取得較好效果,可降低患者焦慮和抑郁情緒,提高生活質量,可進行推廣應用。
【關鍵詞】護理隨訪;心血管介入治療;預后;影響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34..01
心血管患者在介入治療術后發生心血管事件的概率較大,會對患者的預后治療以及生命健康產生一定影響。本文為探究分析實施加強護理隨訪后對心血管介入治療預后影響,選取我院相關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行心血管介入治療的患者100例作為研究對象,使用數字隨機法將其分為兩組,各50例。本次研究經過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同意,所有患者均知曉同意。其中,對照組男36例,女14例,年齡42~81歲,平均年齡(61.12±4.18)歲;觀察組男35例,女15例,年齡41~80歲,平均年齡(62.23±3.27)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隨訪護理,即出院時給予患者常規護理指導,包括飲食護理以及知識宣教,登記患者電話,出院后定期進行電話隨訪。觀察組進行加強護理隨訪,通過對患者的隨訪方式進行豐富以及增加隨訪次數[1],主要護理為:(1)出院時患者進行常規護理,評估身體情況。同時制定針對性方案,患者應定期復診,如患者發生異常應及時聯系醫院就醫。(2)心理護理,與患者良好溝通,建立關系融洽的醫患關系,給予適當的心理安慰和開導,減少負面情緒的影響。(3)疾病知識宣教和護理,對于相關注意事項應對患者及家屬進行詳細告知,用藥的不良情況和對于處理措施也應詳細告知。(4)飲食護理,患者出院后應結合患者實際情況制定專門飲食食譜,患者嚴格遵循,清淡為主,同時電話隨訪時詢問患者是否按照飲食食譜進行。
1.3 觀察指標
對比分析兩組患者抑郁自評量表(SDS)、焦慮自評量表(SAS)評分以及心血管不良事件發生情況。本次研究使用SDS、SAD,分數越高表明不良情緒較嚴重,反之越好。對患者的不良心血管事件進行記錄[2]。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觀察組在SDS、SAS評分方面均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心血管事件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 論
目前,治療心血管疾病較為常用的手術方案即為介入治療,該手段對于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較為有效。本文通過對患者進行飲食、用藥以及心理情緒等隨訪護理及調查后,取得明顯效果,因此術后隨訪護理對于患者也尤為重要。有效的護理方式、良好的心理狀態、規范的護理意識均是促進患者取得良好預后的重要因素[3]。
本文經過驗證得出,觀察組在SDS、SAS評分方面均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心血管事件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均順利完成了隨訪護理,結果證實,緩解患者不良情緒可實施加強護理隨訪模式,對于患者轉化積極心態具有促進意義。
總之,對于實施心血管介入術治療的患者在術后進行加強護理隨訪取得較好效果,可降低患者焦慮和抑郁情緒,提高生活質量,可進行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揣國磊.探討加強護理隨訪對心血管介入治療術后患者預后的影響[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13):127-128.
[2] 何翠竹,梁 欣,曲銀玲.對急性心肌梗死冠脈介入治療患者進行延續護理的效果觀察[J].中國醫藥導報,2016,13(01):159-162.
[3] 王紅霞,董平栓,杜來景.院外隨訪對ACS患者PCI術后影響的研究現狀[J].醫學綜述,2015,21(12):2220-2222.
本文編輯:劉欣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