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順軍
【摘要】目的 探討健脾理氣方對胃癌根治術后腸蠕動恢復的作用。方法 選取2012年10月~2016年10月在我院普外科行胃癌根治術的患者90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實驗組1與實驗組2,各30例,其中對照組予術后常規治療,實驗組1在術后常規治療的基礎上于術后24小時后鼻飼生理鹽水,實驗組2在術后常規治療的基礎上于術后24小時后鼻飼健脾理氣方,觀察并記錄患者術后腸鳴音、肛門排氣、以及腹痛腹脹發生率。結果 對照組、實驗組1、實驗組2腸鳴音分別為(1123.6±801.2)min、(1085.3±752.3)min、(786.4±547.6)min,肛門排氣時間分別為(3247.5±1823.1)min、(3112.9±1658.4)min、(2453.4±1349.8)min,實驗組2腸鳴音及肛門排氣時間明顯早于對照組及實驗組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2腹痛腹脹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及實驗組1。結論 健脾理氣方能夠有效的促進胃癌根治術后胃腸蠕動的恢復,并降低患者腹痛腹脹的發生。
【關鍵詞】健脾理氣方;胃癌根治術;生理鹽水;腸蠕動
【中圖分類號】R259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34..02
胃癌是我國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之一,其病死率在我國位居首位,并呈逐年上升趨勢,目前手術治療是進展期胃癌的首選治療方案,但是麻醉以及手術創傷會給患者帶來較多的并發癥,例如胃癱、腸梗阻、腸麻痹、腸粘黏以及腹痛腹脹等,因此術后盡早的恢復腸蠕動,能夠有效降低并發癥的發生及促進患者術后的康復[1]。我們選取在我院手術的90例胃癌患者,隨機分為三組,運用健脾理氣方鼻飼促進術后胃腸蠕動恢復,取得了滿意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10月~2016年10月在我院普外科行胃癌根治術的患者90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實驗組1與實驗組2,各30例。其中,對照組男23例,女7例,年齡41~70歲;實驗組1男21例,女9例,年齡42~71歲;實驗組2男24例,女6例,年齡40~70歲。均采用相同的麻醉方式,并于術后運用鎮痛泵止痛,所有患者的性別、年齡、腫瘤部位及手術方式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予患者術后常規治療及護理,術后予患者護胃、靜脈營養支持等常規治療,并在術后第1天患者生命體征平穩后予正常鍛煉,每隔2~4小時輔助患者翻身并拍背,并行被動四肢運動,術后第2天后囑患者進行床上自主運動,如翻身及抬臀,在病情平穩的情況下可適當下床活動。
1.2.2 實驗組1
在對照組的基礎上,于術后第1天鼻飼生理鹽水,持續3天,100 mL/次,恒溫加熱器加熱至37℃~38℃,緩慢滴入,持續約60 min,2次/d。
1.2.3 實驗組2
在對照組的基礎上,于術后第1天鼻飼健脾理氣方,持續3天,100 mL/d,恒溫加熱器加熱至37℃~38℃,緩慢滴入,持續約60 min,2次/d。健脾理氣方是我科及脾胃病科根據多年臨床經驗所得的加減方,其組成為:柴胡根10 g,香附20 g,佛手20 g,甘草6 g,枳殼20 g,白芍20 g,川楝子10 g,陳皮10 g,上方3劑,每劑水煎200 mL,每日鼻飼1劑,100 mL/次。
1.3 觀察指標及評估方法
①記錄胃管拔除時間。待患者肛門排氣及排便后,根據患者病情恢復情況,記錄拔除胃管時間。②肛門首次排氣及排便時間。由護士每隔2小時詢問患者排氣及排便情況,并于用藥2小時后,每隔兩小時后聽診腸鳴音,3 min/次,腸鳴音每分鐘多于3次記錄為早期腸鳴音恢復時間,并記錄術后肛門排氣的最早時間。③術后第1天腹痛腹脹情況。
記錄患者術后第1天至首次肛門排氣時間內腹痛腹脹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表示,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三組患者術后腸鳴音及肛門排氣時間比較
實驗組1及實驗組2腸鳴音及肛門排氣時間均早于對照組,實驗組2與實驗組1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三組患者術后肛門排氣時間內腹痛腹脹情況分布比較
實驗組1及實驗組2肛門排氣時間內出現腹痛腹脹情況明顯少于對照組,同時實驗組2與實驗組1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 論
目前早期及中期胃癌常選擇手術治療,但由于手術創傷大,手術時間長,術后胃腸道蠕動功能恢復緩慢,影響患者的營養吸收,因此,術后胃腸道功能早期恢復已成為術后恢復的重點。中醫學認為,手術損傷機體正氣,導致脾胃運化失司,出現腹痛腹脹及排氣排便異常,臟腑氣機以通為用,故術后患者早期胃腸蠕動恢復需以調理氣機為主[2]。
健脾理氣方基礎方為香砂六君子湯,我院通過此基礎方加減,早期運用于胃癌術后患者,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方中香附、佛手、枳殼、陳皮理氣健脾,柴胡根、川楝子、白芍疏肝理氣,行氣寬中,甘草調和諸藥減輕胃腸道攣急疼痛。本研究結果顯示,胃癌術后早期鼻飼健脾理氣方患者胃腸道蠕動恢復明顯早于對照組和實驗室1,同時早期運用理氣健脾方患者術后腹痛腹脹情況較對照組及實驗組1明顯減少。因此,運用健脾理氣方鼻飼促進術后胃腸蠕動恢復,取得了滿意的效果,早期恢復胃腸道功能既減輕了患者的經濟負擔,又使患者快速康復,值得臨床推廣運用。
參考文獻
[1] 徐英萍,劉鴻芹,盛華英,等.保和湯聯合穴位貼敷促進胃癌術后腸蠕動恢復的臨床研究[J].中國現代醫生,2015,11(53):107-110.
[2] 胡學軍,何桂花,吳子安,等.健脾理氣方治療脾虛氣滯型功能性消化不良餐后不適綜合征45例及對胃腸激素的影響[J].中國現代醫生,2018,3(5):29-32.
本文編輯:劉欣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