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賢
(昆山市費俊龍中學,江蘇 昆山)
新課程改革對傳統的教學模式產生了較大的沖擊,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當前素質教育對學生各方面能力的要求。而在初中英語教學中,若教師能夠運用分層教學理論來進行英語教學,在課堂上進行不同層次的教學,就能夠真正地將學生看成是學習的主體,這樣教師的教學也能夠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并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進行個體化教學。這樣的教學模式,不僅能夠促進每一位學生的進步,調動學生對英語學習的積極性,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學效率。
對此,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應該積極運用分層教學理論,開展分層教學,其具體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入手進行優化:
在進行分層教學之前,首先,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合理分層,而在分層之前,教師必須要了解和掌握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其對英語的興趣。可以通過考試、平時上課的表現以及學生對新知識的接受能力等對學生進行綜合測評,再根據測評結果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分組,這樣才能夠使每一位學生的潛能得到充分的發揮,從而促進分層教學的順利開展。其次,在開展分層教學之前,教師還應該對教材內容進行認真的研讀,弄清教材內容中的重難點內容,并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由淺入深,提問時根據不同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教學方式,這樣才能夠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許多英語成績不好的學生是因為對英語沒有興趣,認為英語沒有用,所以在英語課上不好好學習,課下也不好好練習,這樣長期下去英語成績就會越來越差。因此,對于這些學生來說,教師應該轉變教學模式,采用分層教學的方式來激發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
首先,教師要創新教學模式,激發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使其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英語學習中去。如,在對學生進行英語閱讀訓練的時候,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來選擇閱讀素材,并在學生閱讀的同時,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實際以及自己的經驗來理解和分析閱讀,這樣不僅能夠激發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還能夠讓學生在閱讀的同時形成自己的寫作思路,從而提高自身的寫作水平。
其次,因為每一位學生不管在學習能力、學習基礎還是對知識的理解能力上都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性,對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因材施教,“差別對待”不同層次的學生,而不能采用同樣的教學模式。只有這樣,才能夠做到充分尊重學生之間的差異性,才能夠為學生的個性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發展環境,讓學生在有限的教育資源中發揮出自身的優勢。對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還應該根據不同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分組,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學習層次,并對每一層次的學生采取針對性的教學,從而突出課堂教學的實效性來。如,教師還可以根據學生的優缺點對這些學生進行分組,將理解能力好的學生放在一組,將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放在一組,并在指導其練習的過程中,將練習題分為難易不同的幾個等級,并根據學生的優缺點來進行針對性的訓練,激發學生對英語學習興趣的同時,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傳統的英語教學中,在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評價時,教師往往用統一的標準來評價每一位學生,這顯然沒有認識到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性,這樣的評價方式不僅不公平,還不能讓學生明確地認識到自己的優點和不足,且不利于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對此,在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評價時,教師應該運用分層教育理念對不同學生的表現進行分層評價。如,在每一單元學習完之后,教師要對學生進行簡單的測試,并記錄下檢測的分數,這樣等一個月或者半學期結束后,教師則應該根據所統計的成績對學生的學習情況有一個初步的了解,并根據成績以及學生平時的表現來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綜合的評價,指出學生做得好的方面和還需要努力的方面,這樣才能夠更好地幫助學生進步。再如,教師還應該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來,對于一些在課堂上表現積極的學生,教師除了表揚以外,還應該將其樹為全班的榜樣,對于之前膽小不敢在課堂上回答問題而現在能夠主動積極舉手回答問題的學生,則應該對其予以表揚和鼓勵,讓其在獲得自豪感和喜悅感的同時,增強語言學習的自信心。而對于那些在課堂上從不發言的學生來說,教師則應該在課后與其進行交流,了解學生不發言的原因,若學生是因為害怕,則應該幫助學生消除戒備;若學生是因為不會回答而不舉手時,教師則應該在課堂上提問一些比較簡單的問題來讓這些學生進行回答,用難易分層提問的教學方式促進不同層次的學生對英語學習保持一定的學習熱情和信心。
總之,隨著社會的發展,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現階段教育發展的需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必須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運用分層教育理論,采用分層教學法來進行英語教學,將學生看成是學習的主體,這樣才能夠在提高教學效率的同時,順應時代的發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