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玉梅
(重慶市長壽區桃花九年制學校,重慶)
2014年,教育部制定并頒布了《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其中明確提出了關于中國教育要培養什么人、要怎樣培養人的根本問題,也首次提出了核心素養這一理念。自此,全面落實學生的核心素養,切實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成為所有教育教學工作者的一致追求。初中生正處于人生發展的起步階段,在此階段對學生進行良好的歷史教育,可以保證學生對人類發展的歷史進行更加全面、深入的理解,對社會的發展規律有一個更加明確的把握,從而保證學生形成正確的歷史觀念,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對于學生的未來來說意義格外重大。因此初中歷史教師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一定要不斷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初中生作為祖國未來的建設者,作為民族振興的新鮮血液,肩負著國家的發展使命,身上的責任重大。只有不斷強化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讓學生充分意識到自己在社會進步中起到的推動作用,深刻認識到自己作為未來的人才在歷史進步當中發揮的促進作用,才能讓學生真正明白自己學習的偉大意義,并牢固樹立為了祖國的繁榮昌盛,為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不懈奮斗的雄心壯志。所以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應當通過教育教學工作來大力培養學生強烈的社會責任感與歷史使命感。例如,在川教版初中歷史九年級下冊第七學習主題《現代科技與文化》第二十課《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教學中,教師讓學生深刻認識到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興起——原子能技術、電子計算機技術、空間科學技術等三大技術的突破,了解了網絡技術、生物工程技術的不斷發展,以及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響,讓學生充分認識到了第三次科技革命速度快、范圍廣、影響大的特點,讓學生充分認識到了知識在世界進步與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更加激勵學生要努力學習、不懈探究,不斷提升自身科技文化知識水平,不斷提高個人綜合素養,并把自身的所有能力貢獻給國家和民族的發展大業,培養學生積極投身到新的科技革命浪潮中來的雄心壯志,實現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
我們對學生進行歷史教學,不僅要讓學生通過學習了解歷史發展的進程,把握社會進步的軌跡,同時更要保證學生形成正確的、客觀的歷史視角,能夠對歷史進行正確的、從辯證唯物主義出發的深入剖析。也只有讓學生形成了這種正確的歷史發展觀點,才能讓學生在今后的學習中、生活中、工作中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實現學生核心素養的真正提升。例如,在川教版初中歷史九年級上冊第一學習主題《歐美國家的巨變與殖民擴張》第十六課《殖民擴張與反殖民斗爭》教學中,教師組織了一場針對拿破侖的辯論會,依據學生對拿破侖的觀點分成了兩部分。正方認為拿破侖是一個英雄,應當肯定,因為他有著卓越的軍事指揮才能,具有敏銳的判斷力;能夠洞察先機、以智取勝,具有政治方面的獨特慧眼;是一個當之無愧的資產階級革命家,更是一個高度重視教育、熱愛科學的領袖,而反方則認為拿破侖是一個戰爭狂人,發起的殖民戰爭給各國人民造成了極大的災難,也讓無數的人民流離失所、背井離鄉,因此應該否定。在辯論的過程中,學生對歷史人物有了更加全面的認識與評判,讓學生的歷史觀點也變得更加敏銳而明確了,實現了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
當前的社會是一個開放的社會、合作的社會,每一個國家都在下大力氣進行經濟建設,不斷提升國家的綜合國力,不斷構建和平、穩定的社會環境。但是在世界上還有許多國家在經歷著戰爭,因此教學中教師應當對學生進行反對戰爭、崇尚和平的教育,保證學生形成為了我國的和諧、穩定而付出自己的全部力量的理念,實現對學生核心素養的有效培養。
總而言之,在素質教育理念引導下,在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下,教師必須高度重視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結合實際教學內容,組織多種教學活動,讓學生以歷史史實為本,以強化學生的歷史觀念為有效途徑,實現學生核心素養的有效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