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宇飛
(浙江省紹興市上虞區崧廈鎮中學,浙江 紹興)
杜威提出,“思維需要細心而周到教育的指導,才能充分地實現其機能。”前沿科學課程資源中,蘊藏著科學家的各種思維方式,以它為載體,教師和學生共同用已有的知識去解釋,哪怕只是小部分的原理,也可培養學生的思維方式與能力。整個研究過程何嘗不是一種讓學生對已有知識體系進行構建和應用的過程?
兒童記憶各種規則和概念,但是兒童往往并不理解,因此邊記邊忘。所以,教師最重要的技巧就是引起并且保持學生的注意。一旦教師擁有了這種技巧,他就一定能夠以學生力所能及的進度推進教學。否則,忙亂一通,收效甚微,或者毫無結果。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洛克認為教師應該讓兒童盡量理解他教授的東西的用處。學會的根本是對所學知識的理解。開發前沿科學課程資源可以幫助學生提升對概念的理解深度和廣度。
正是基于上述對“帶得走的能力”這個課程目標的理解,對提高學生科學素養方面的理性思考,我們可以借鑒國內外部分在這方面較有成效的學校經驗,開發和利用前沿科學課程資源,探索一條通過開發前沿科學課程資源培養學生“帶得走的能力”的道路。
①關注本地區資源的特性與合理開發利用的措施,包括能源、礦產資源、水資源、土地資源、生物資源等。可以讓學生課外調查本地開發利用各種能源的情況,特別是當地的特色資源,在課堂中可以逐一應用。②了解以下環境污染的危害性與防治措施:大氣污染與防治:酸雨、汽車尾氣、粉塵(可吸入顆粒物);水體污染與防治:富營養化、工業廢水、生活廢水;土壤污染與防治:固體廢棄物。讓學生關注本地的各種污染問題,如PM2.5,讓學生收集紹興市以及其他城市的相關報告,基于數據,分析各城市的污染情況及原因。
①關注現代農業技術(集約化農業、設施農業、生態農業)對提高農業生產力的作用。對于該項,上虞市有自己的特色,“四季鮮果”已在紹興乃至浙江省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一句“二月草莓分外俏,四月香甜櫻桃宴,五月桑果采摘忙,六月酸甜楊梅鮮,七月葡萄滿園香水蜜桃惹人愛,八月黃花梨壓枝彎,十月柿子串串紅,十一月嶺南打板栗,十二月章鎮獼猴桃”,使得我們在不同的季節學習植物時都有了一個形象、具體的對象。讓學生收集當季的水果信息,可以讓我們進行包括“植物生命周期、分類、新陳代謝、結構層次”等方面的學習。②列舉基因工程技術在農業上的應用。
①關注現代通信技術對科學、技術和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可以讓學生調查近三十年來家庭通訊設備的更替,體會通信技術對社會生活的巨大影響。既能進行科學理論知識的學習,也是一種情感教學,會讓學生深刻認識到科學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②關注交通工具的發展對人類生活方式和經濟發展的影響。讓學生收集各種新興交通工具的信息,如動車、地鐵、高鐵、磁懸浮列車、音速飛機等等,可以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原本枯燥的知識靈動起來,更容易為學生理解和掌握。
①關注航天器技術的基本功能及其應用。如運載火箭、人造衛星、載人航天飛船、航天飛機、空間站。關注周邊國家最新的該方面的動態。對于這些新聞性的知識,學生更有興趣,更能展開討論。②關注空間技術對改善人類物質生活水平的作用。討論手機信號、汽車導航這些對生活有哪些影響,以及它們的發展前景。
積極開發課程資源,既能營造開放、科學、趣味的科學課堂,又能培養鍛煉學生的各項能力,更能讓學生真正明白科學學習的實效性,何樂而不為呢?而且科學技術作為第一生產力,日新月異,人們將高新技術應用于社會生活的步伐必將越邁越大,可供我們利用的課程資源范圍將日漸廣闊,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的課堂就能真正與生活接軌,為社會服務。某一天,當我們從學生中找出了真正具有科研精神和科研能力的“小科學家”時,就是我們前沿課程資源整合的成功之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