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楊
(襄陽五中實驗中學,湖北 襄陽)
核心素養是在新課程改革下應運而生的新詞匯,她的誕生給了教學方向新的趨勢,教育教學已經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教與學,而是培育學生的能力和自身修養。
初中化學核心素養已深入滲透到初中化學教學和復習中,真正成為化學學習的導向。在中考備考復習階段,核心素養也體現在方方面面。
復習階段要求學生掌握核心知識基本概念(元素、原子、分子、離子、化合物、化學變化、物理變化、質量守恒定律、催化劑、溶解、金屬及合金、酸、堿、鹽、氧循環、碳循環、燃燒等),初步認識物質是由微粒構成的,物質的用途與其性質有關,物質是可以變化的,物質的變化伴隨能量的變化,化學是一門實驗科學等。
學生在復習階段應該具有用核心知識解決化學課堂的疑難問題,以及由化學走進生活中,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的關鍵能力。能用簡單的化學語言描述和解釋生活中與化學有關的簡單現象和問題;初步學會運用閱讀、觀察、實驗等方法獲取化學信息,初步學會用比較、分類、歸納和概括等方法加工化學信息;初步形成科學探究能力,具備基本的化學實驗技能,遵守化學實驗安全規則,初步養成良好的實驗習慣。
而情感態度上,學生應對生活和自然界中的化學現象有一定的興趣、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初步樹立珍惜資源、愛護環境及合理、安全使用化學物質的可持續發展觀念;初步樹立為祖國發展和社會進步學習化學的志向;體驗到科學探究對認識客觀世界和獲取科學知識的重要性等。
在復習的過程中,教師應體現核心素養的主導地位,充實自己,制訂切實可行的復習計劃,才能為備考提供有利條件。
緊扣教材和教師參考用書,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根本。在教學中認真研究教材,用新課程理念來組織教學,加強中考試題研究,把握教學的方向,明確考試的內容,了解考試的要求。深化每個知識點,所有知識點都應該有不同類型相應典型習題進行鞏固,同時應該注意到教材中的研究性學習、閱讀材料、課后練習中的小實驗、調查報告等板塊,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
基礎和能力是相輔相成的,沒有基礎,能力就缺少了扎根的土壤。所以,化學總復習的首要任務之一是全面系統地復習初中化學知識和技能。如復習化學概念、理論時,要弄清其實質和應用范圍,使中學化學知識和技能結構化、規律化,學生在需要時易于聯系和提取應用。同時規范化學用語的使用,對化學用語集中強化復習,反復記憶不斷深化。對書上常見的76個常見的化學方程式進行長時間穿插訓練,使學生能夠正確地掌握知識,有推理其他類別方程式的能力。基礎夯實后,學生對后面復習的酸、堿、鹽物質的性質以及物質共存、分離與除雜、推斷題、實驗探究題、化學方程式計算題等專題復習都能駕輕就熟。復習中積極滲透一些解題過程中的技巧和思維方法,這樣長期堅持,基礎知識和技能得以鞏固,學生的自主發展、合作參與能力也會不斷提升。
在化學復習課前布置與教材對應的預習任務,課堂上還要對基本知識進行梳理以便學生熟練地掌握,這是構建化學知識體系的基礎。根據考試大綱要求的考試內容和范圍,重新梳理教材,重新構建初中化學的一個知識網絡,把一個個基本概念、原理經過歸納、綜合、整理,做到點、線、面的結合,形成知識的系統化、條理化。學生試圖使零散知識形成有結構的知識體系,不再死記硬背,對化學知識的理解又會上升到另一個高度。要達到這個效果,我們每節課就要編好相應的學案,一步一個腳印,引領學生真正做到自主合作互學。
專題訓練是對同一類型的題目歸類,并有一定代表性和深度,使用得當能全面有效提升學生技能和技巧。教師把專題復習落實到理解和應用上,結合專題補充有代表性的題型訓練,這樣拓寬學生視野和能力。重視精選習題,提高課堂復習質量,把效率提到極致。要適當加入一些學生理解范圍內的難題及體現學生思維的題,嚴格控制習題的難度和總量。注意問題和習題的層次性,加強分層教學和分類指導。
優化教學策略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是當代教師的重要任務,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教師在教學上一定要有策略,需清醒地認識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學習水平、知識點在學科體系中的位置、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應用、學生的個體輔導和個體激勵。尊重學生個體差異,少講多練,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針對自己學生知識的“缺陷”,加強實驗教學,增強探究能力。初中化學教學僅有一年,知識雖不變,變的是呈現方式、組合方式、新的情境、新的學生,以不變應萬變,方能成為學生不滅的指明燈,成為新時代學生熱愛的好老師。